萍乡话量你什么意思(萍乡话过哩脸面年)
文/杨春林
萍乡 鹅湖公园南门
昨日是癸卯立春日,今天又是元宵节。这年是彻头彻尾地过完了。邻里间,或路上,40、50,亦或60后(30后年事已高,一般居家)的老一辈萍乡人,碰到熟人,笑呵呵地用萍乡话就是一句:“过哩脸面年啊!”。脸面年,顾名思义,无非是风光丰厚很有面子的年。“过哩脸面年啊!”话里行间,显然是带恭维、祝福的叩问,而受话的往往也是回一句谦虚拱让的话:“哪里哪里,彼此都一样!”,谈笑间,其乐融融,幸福满足感荡漾在眉间。
萍乡,古之吴楚通衢,今之赣西明珠。自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迄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关于过年的风俗、俚语也是源远流长、趣味丛生。笔者在此聊上几句,哪怕是挂一漏万,也权作是抛砖引玉,供乡亲们茶余饭后当笑料。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各家各户准备过年的招待客人的小吃,有经典的老三片:番薯片、麻片、冻米糖。这些经典都是主妇们不辞辛劳,于年前亲手挑选食材,精心制作的,绝无垃圾食品、假冒伪劣之虞。
自大年初一拜年后,就有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外甥郎的哇法,意思是儿子、儿媳必须在初一日,给父母亲拜年;女儿、女婿在初二日,回娘家给父母亲拜年;初三、初四日,就比较随意了,小字辈们可以成群结队拜年了。
初七日,称上七;只要在上七日之前,也是礼仪拜年。记得七十年代的某年春节,笔者在萍乡一家省属国企,计量控制处自动化仪表工段上班。在安排好值班人员之后,大家提前下班,按工友们住家地址的远近,顺序逐家逐户挨个拜年。轮到给下一家工友入户拜年了,这位工友便提前回家打前站,与家人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大队人马的到来。
到有一工友家拜年,他爱人是当地村主任的女儿,结婚后也还是住在爱人娘家。他们夫妇也是别出心裁,用自家酿制的陈年老冬酒招待工友,不分男女,见人一杯。于是一杯温酒下肚,芳香扑鼻、余味绵长。那个年代虽然物质远不如当下丰满,但工友们不分上下、不分贵贱,大家都彼此彼此,努力工作,积极向上,那淳朴温厚的情结,至今难以忘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是癸卯元宵节,说句笑话,以往三年疫情里,深圳大街小巷传来耳熟能详的招呼声“大狗叫”(戴口罩)、“做活鲜”(做核酸),或许已经成为历史。笔者在这里用萍乡话深深地祝福各位:“年年都要过脸面年!”。
2023年2月5日 癸卯正月十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