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明德的具体内涵(解读大学3)

第307篇解读《大学》(3),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大学的明德的具体内涵?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的明德的具体内涵(解读大学3)

大学的明德的具体内涵

第307篇解读《大学》(3)

――何谓“明明德”与“亲民”

作者红岭浸道

问:“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字是什么意思呢?

答:第一个“明”是“张大光明”的意思,是一个动词,就是要把“明德”传播出去,使之发扬光大。

问:那什么是“明德”呢?

答:简单地说,“明德”就是“美好的德”、“光明正大的德”、“人人赞美的德”。

问: “把美好的德发扬光大”就是“明明德”吗?

答:通俗地说,这就是“明明德”的真意。

问:“在亲民”是什么意思呢?

答:“亲民”是站在当时的贵族统治者的角度来说的,作为贵族必须具备“亲民”之德。孔子也说过“泛爱众,而亲民”,就是此意。

问:民,在当时属于什么地位呢?

答:民,在甲骨文中是“被眼睛监督着的人”的会意,是指最广大的普通民众。他们自己必须亲自劳作,还要按照规定交纳税赋。属于被统治阶级。

问:贵族为什么要将“亲民”作为“大学”内容呢?

答:因为“亲民”并不是天生的感情,甚至在他们心里天生具有“贱民”的感觉。觉得自己作为贵族,天生高贵,而“民”由于终生劳作,穷困且没有较高的智慧学识。让贵族们做到“亲民”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如果贵族统治者们“不亲民”,则可能无法维持其统治,所以“亲民”作为“大人之学”的内容,就十分必要了。

问:“明明德”和“亲民”都必须是打心底里推崇“明德”和与“民”为亲吗?

答:这很难说,心底里的东西是没法验证的。但必须做到明面上的“明明德”和“亲民”,也就是行为表现必须是这样的。

问:你说我对于“止于至善”理解得不到位是什么意思呢?

答:“至善”并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最最良善”,而是“恰到好处的良善”、“合理的良善”。因为“一味地善”许多情况下会导致“恶果”,只有导致“善果”的才是“至善”。所以这里强调了一个“止”字,就是要尝试着找到那个“恰好导致善果”的点上。

问:“善”看来不容易把握呀?

答:确实不容易把握好“至善”的点,但《中庸》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解释如何做到“至善”的。将来我们会解读《中庸》,敬请关注。

附:《大学》(作者曾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