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如何助力夯实制造业:从制造业大国变为强国
特约撰稿丨刘远举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
这句话是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地火》结尾时的一句话。
未来的初中生去参观煤炭博物馆,“体验”了传统煤矿下的各种困难与危险。
在未来,煤炭早已不需要人工开采,初中生完全不了解传统煤矿的工作方式,被井下的各种事故、危险吓坏了,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挖煤,居然采用那么原始的方式,于是在作文中写下这句话。
《地火》发表于2000年,20年前,矿难还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新闻。刘慈欣的小说,寄托了未来不再有矿难的愿望。
01他的愿望实现得很快,科技很多时候远比想象中更快。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中国煤矿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矿山里面最核心的两大诉求,一个是煤矿安全,一个是煤矿生产效率。很多时候,这两个诉求是矛盾的。
过去,私营煤矿,追求生产效率,就不重视安全,一旦重视安全,生产效率就会下降。但在新的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这两个诉求可以同时实现。
2020年,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提到,到2021年,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
到2025年,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这就需要煤矿智能化。
采煤机在前方切割,液压支架跟着自动拉移,运输机自动推到位,支架护帮板自动收回或打出,完全无人操作。
自动化背后,就涉及到复杂的数字化技术。传统中,所有的煤矿的生产都是在地下去进行的,人员和设备需要进到井下的,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安全隐患。
如今,通过数字化的集控中心,所有井下设备的控制和数据采集,都拿到集控中心进行。工人或工程师,就可以在集控中心去远程控制采煤机,就可以避免人员下到井下,保证人员的安全。
不仅是安全的提升,当所有的数据都在集控中心中进行处理和分析,基于数据,企业就可以从人员、能耗、设备的角度去整体进行优化,提升生产效率。
刘慈欣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一个煤矿工人家,《地火》带有他的出身印迹,刘慈欣对井下环境的危险深有感触,曾经在采访中提到:
“父亲的经历告诉我,你不可能在井下干了30年一次伤都没有受过,不可能。”
现在,数字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02刘慈欣作为一个工程师,其实带有工业党的色彩,他很看重制造业。
比如在一次演讲中,他对互联网与制造业的关系,其实带有某种失望,他用了一句著名的话描述自己的失望:“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给了我Facebook。”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数字技术正在飞速地改变着制造业——不仅仅在煤矿行业。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尼欧与长老对话,长老说,这些城市下面的机器,在默默的运行,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基础,但我们不关注它们,会忽略它们正在发生的变化。
在距离杭州2000公里以外的吉林省长春市,一汽红旗携手阿里云,还有机械九院,一起为一汽红旗的新能源工厂打造了一个汽车孪生工厂。
这个孪生工厂,是目前汽车行业场景覆盖最完整,数据规模最大的一个孪生工厂。通过7000个设备的数字化模型,搭建起来了汽车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5大车间。
通过数字孪生,一汽红旗实现了数字化运营,不再是传统人工进行设备检查,而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一些设备数据异常,或汽车出现质量故障时,实时的进行一些生产过程的还原,找到维修点,及时告诉维修技师,进行生产线的故障恢复。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帮助质量部门、工艺部门找到汽车质量故障发生的一些工艺点位,进而优化工艺,提升产品的质量,最终提升工厂的运营效能。
03其实,数字技术一直在不断改变着现实生产。
一方面,技术创新的规律一般是“重大发明——应用——微创新——再次重大创新”,数字经济的底层IT技术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这与制造业本身的特点也有关。制造业投资大,回收成本周期长,技术改造的周期也长。这就注定了它对新技术的采纳会慢一些。
从整体上说,数字经济,最初是集中在自身领域发展,比如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这些纯信息领域。然后,数字经济开始改造服务业。
相对来说,服务业不像制造业那么重,比较好改造。比如,一家餐厅,增加客户管理系统,接入外卖平台,改造成本相对较小。
▲2022年云栖大会现场(图/冰川)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外卖、共享单车以及各种电商平台这些新形态。接下来,数字经济就会符合规律的与制造业结合。
制造业领域的改变是困难的,有着巨大挑战的,也是相对缓慢的,这符合规律。但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在工业领域,1%就很了不起。因为工业具有巨大的规模,1%的改变,就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在协鑫光伏,在引入阿里云“工业大脑”的第一年,就提高1%了良品率,从而带来上亿元的成本收益。
04在工业生产中,数据有它的特殊性——设备持续生成实时数据,数据种类繁杂、数据量大、数据源头多、数据链路长。
不但要存储这些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数据之间的联系,要能挖掘出数据之中的有效信息。
在德龙钢铁,为了提升炼钢的效率,阿里云找来一些算法工程师,研究锅炉的火焰成像。
据这些算法工程师说,观察火焰可以帮助构建出一套成熟的算法模型,优化锅炉中的原材料配比和流程数据,最终——实现远程一键炼钢。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正如著名的科幻小说家、未来学家、国际通讯卫星奠基人阿瑟·克拉克所说:“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其实,这样的例子并非孤例。
2020年起,首钢迁钢与阿里云合作,打造基于AI算法的加热炉智能燃烧系统,实现加热炉温的精准控制,自动控制率达到93.5%,减少80%的人工看管时长,且生产每吨钢的能耗降低3.5%,减少碳排放2.6万吨。
过去老师傅的经验,现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结合,完全可以变成一套精密的数据算法。这样,一个人的经验就可以快速复制,分享给很多人。
05这很可能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密钥。
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知识分为四种形态:
事实知识(Know-what):指可以直接观察、感知或以数据表现的知识,如统计、调查资料等;
原理知识(Know-why):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即关于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即关于做事情的技巧、诀窍等方面的知识;
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即关于谁知道和谁知道做某些事的信息。
其中,know-what属于显性知识;know-how属于隐性知识,这就是所谓的那些“给你图纸你也不会做”的知识。
云计算是中国制造业获取隐形知识的关键所在。未来,通过进一步的数字化赋能,这些制造业中的know-how,有可能逐渐被中国制造业揭示出来,并且快速传统,从而为中国制造业开拓出无尽的新前沿。
知识无非是有组织的信息。
制造业的本质是改变物质的形态、结构,这就涉及到能量、信息两个维度——能量在信息的指导下改变物质。
对信息的更大范围的收集、更精确的测度、更专业、更科学的分析,意味着人类改变物质的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就是制造业不断向前的本质科技驱动力。
这就对中国制造业提炼信息、分析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需要像阿里云这样的科技公司,深度的卷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提升制造业的信息能力。
从这意义上看,融合,是制造业、信息业的发展规律,也是企业的使命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