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张氏剪影(青春在非遗传承中闪光)
(赵万波报道)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非遗是比较传统落后的产物,非遗传承人一般都是没文凭、没工作的人,然而,会泽“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张伟确有点例外,他不仅有昆明理工大学的文凭,而且被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高薪录用,但为了传承斑铜制作技艺,他忍痛辞去了国企的工作。
张氏斑铜纪念馆
斑铜制作
斑铜制作
斑铜制作
斑铜制作
1988年9月张伟出生出生于曲靖市会泽县的斑铜工匠世家,自幼深受地域文化和家庭熏陶,在会泽斑铜工艺传承濒临绝境之际,经过潜心的钻研、实践、向父辈等老艺人请教,终于掌握了斑铜制作工艺,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在会泽,提到斑铜工艺品,张氏家族是不可不提的铜匠世家。1914年,由张氏第十代传人张宝荣、张宝华兄弟制作的《斑铜鼎》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这是斑铜工艺品首次获得国际大奖,从而使会泽斑铜名噪一时。随后,张氏家族所居住之地被称为“铜匠街”。
张氏斑铜传习所
常用工具
斑铜制作
斑铜制作
高中毕业后,出于对手工斑铜制作工艺的热爱,张伟选择了报考昆明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进行理论上的深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联系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郭忠诚等教授,就斑铜制作过程中最保密、技术含量最高的显斑着色工艺进行研究。用进口原子吸收仪、光谱仪等精密仪器分析药水成分,并科学量化其传统配方。
大学期间,大量翻阅文献资料,改进铜制工艺品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变色起铜绿的技术难题,现在经过防氧化、钝化处理的斑铜工艺品已经能长时间放置室外不易氧化变色。为会泽斑铜制作技艺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斑铜制作
斑铜陈列馆
斑铜陈列馆
斑铜陈列柜
2011年7月,张伟从昆明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被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高薪录用,从事贵金属的分析化验研究。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斑铜的热爱和研究,后因家庭从事斑铜制作已有300多年历史,现能完全掌握斑铜制作技艺的工匠已寥寥无几,且大多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会泽斑铜技艺徘徊在存亡边缘。厚重的家族历史使他下定决心将祖辈传承下来的技艺发扬光大。可是一心不能二用,最终他选择了辞去国企工作。在父亲悉心的教导下,经过数年的学习钻研和磨砺,掌握了斑铜制作的整套工艺流程。家传的手工制铜工艺加上专业的理论深造,使张伟成为“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
他一方面刻苦钻研制作工艺,不断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另一方面,到云南艺术学院进修,弥补自己在工艺美术设计方面的不足。后又到安徽省铜陵市参加中国艺术铸造行业金属表面着色研讨班。学习国外先进的铜表面高温着色工艺,参观全国最大的铜文化产业基地,学习国内一流的硅溶胶熔模铸造工艺,解决熟斑生产工艺中精细度不够、成品率不高的技术难题。
斑铜制作
斑铜制作
选用工具
技术过硬了,资金成了难题。要收购高价的自然铜原料没有积蓄是不行的,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张伟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他先到会泽县团委贷款创业贷款10万元,后又到曲靖市商业银行贷款30万元。用这些钱他屯够了够他制作5-10年斑铜器的天然铜原料。
他将现代造型艺术设计运用于创作之中,不断创新突破。在其斑铜作品中,既有传统的鼎、瓶、樽等器皿造型,又有创新的人物、动物等新的造型。在材料和工艺上,“生斑”和“熟斑”同时并举,工艺精致细腻。造型比例协调,斑纹与色彩独树一帜,为会泽斑铜注入了新的发展生机。
经过短短几年的创业与发展,目前张氏斑铜传习馆生产的工艺产品种类多达100多种,生产规模年均达到2000多件,年产值200多万元人民币,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
2019年11月5日被命名为曲靖市第一批珠源工匠
斑铜作品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发展,2019年3月捐赠1万元到云南创业就业基金会,支持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的青年创业扶贫工作。2020年1月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组建爱心公益小分队,先后捐献口罩1.2万只、矿泉水520件、方便面215件等物资,价值5万余元。还组成防疫知识宣传小分队,到大街小巷发放宣传资料,积极引导群众正确面对、科学预防、沉着应对。
斑铜作品
斑铜作品
斑铜作品
斑铜作品
斑铜作品
斑铜作品
斑铜作品
尽管传统手工技艺已经不再受现代年轻人的热衷,能坚守之人更是越来越少。但作为斑铜发祥地和斑铜世家的传人,张伟觉得继承家族的手工艺不仅是一种兴趣、一份情感,而且更是一种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他深知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先后吸纳社会从业人员20多名,本着“甘愿奉献,授人以渔”的宗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把会泽斑铜技艺发扬光大。
张伟与作者合影
新闻链接:张伟简历
张伟,男,1988年9月出生出生于曲靖市会泽县的斑铜工匠世家,会泽“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曲靖市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氏斑铜传习馆”馆长,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工艺美术师。自幼深受地域文化和家庭熏陶,在会泽斑铜工艺传承濒临绝境之际,经过潜心的钻研、实践、向父辈等老艺人请教,终于掌握了斑铜制作工艺,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2012年建立张氏斑铜制作技艺传习馆,带徒传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斑铜工艺,传播斑铜文化。
2013年10月,因在保护和传承会泽斑铜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张伟被评为会泽斑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传承人。
2014年和云铜集团冶炼加工总厂签订战略合作协 议,就共同开发云南斑铜工艺品,培养制作斑铜的高层次人才,挖掘云南斑铜文化进行全面深入合作。
2014年7月,自然铜原料作品生斑花瓶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5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上,受到刘平副省长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并订购20只斑铜“金孔雀”作为礼品送给外宾。
2016年9月,被评为阿里巴巴乡村文化大使。
2017年9月被评为云南省第七届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
2017年11月参加CCTV2《魅力中国城》曲靖战队竞演,曲靖市政府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2018年1月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届云岭技能大师。
2019年3月被评为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
2020年1月被评为云南省第三届“云岭工匠”。
2012年2月CCTV4《走遍中国》报道张氏斑铜,节目名称《绝品斑铜》;
2012年5月CCTV4《快乐汉语》报道张氏斑铜,节目名称《神奇的斑铜》;
2014年4月CCTV7《农广天地》报道张氏斑铜,节目名称《斑铜制作工艺》;
2016年6月CCTV10《地理中国》报道张氏斑铜,节目名称《乌蒙秘宝》;
2018年5月CCTV10《探索发现》手艺第5季专题采访张氏斑铜,节目名称《铜色斑斓》。
2019年9月CCTV4《远方的家》采访张氏斑铜,节目名称长江行《钱王之乡 曲靖会泽》。
并先后被杂志《春城晚报》、《生活新报》、《香港文汇报》、《车与人》、《财智生活》等相关媒体杂志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