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东厂和西厂谁最厉害(西厂全是由太监组成的)
凡是以明朝为背景的历史剧、文学作品,当中都少不了东厂或西厂成员的戏份。我们所熟知的影视剧中的东厂(西厂)形象,一般都是由一位操着公鸭嗓、捏着兰花指的大太监为首领,率领着一群小太监。东厂的首领,往往武艺高强,是剧中的反派大BOOS。
正因为受影视作品的误导,很多人都认为,东厂(西厂)是一个太监组织,所有的成员都是太监。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会。
历史上真正的东厂(西厂),除了首领和核心人物是宦官外,其中层以下成员,其实大多数都是肢体健全的正常人。高层当中,也并非全是宦官,也有部分正常人。
明朝最早设立的是东厂,全称东缉事厂,是国家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 )设立。
在东厂设立之前,明朝的情报机构和特务警察机构是锦衣卫。锦衣卫属于军队,是由皇帝直接统属的天子亲军,掌拱卫天子、侦缉情报、监察百官、防妖言惑众之权。明成祖朱棣武装夺权后,出于对锦衣卫的不信任,以及为了加强对政治反对力量的镇压,从而设立了东缉事厂,由其亲信宦官为首领,以分锦衣卫之权,并监督锦衣卫。
因东缉事厂的总部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所以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
东厂设立之初,除掌印太监外,另设掌班、领班、司房等官职约四十余位,从锦衣卫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
东厂中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每名役长统帅番役数名。番役也叫"番子",又叫"干事",是东厂中最低级的办事员。役长和番子,也是从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之人组成。
后来,东厂步入正轨后,其属下官吏和办事员的来源就不仅限于从锦衣卫中选取了,来源之一,是提拔和继承,官员依次提拔,普通番役,则由他们的后代子孙继承职位。来源之二,是面对百姓招募。虽然,明面上的招募条件是清白的良家子,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东厂招募的都是一些地痞混混儿。
综上所述,东厂成员,除了掌印太监之外,其余人并不限于是否是宦官。实际上,东厂中的宦官只是一小簇人,百分之九十的官员和成员,实际上都是肢体健全之人。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 民间也有很多东厂的秘密据点,监视百姓的言论和活动。东厂可以不经朝廷司法部门授权,而任意抓捕审讯官员和百姓。东厂势力最庞大的时候,全国共有数万人,如果这么多人全是太监,那也太耸人听闻了。
另外,西厂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很短暂的一段时间。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在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明朝还曾设置过过内厂,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设立的。正德即位后,以宦官马永成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又增设大内行厂,简称内厂,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兼任首领。内厂的职权,在东厂和西厂之上,有监督东厂和西厂的职责。刘瑾倒台后,内厂与西厂一同撤销。内厂只存在了短短五年时间。
无论是西厂还是内厂,其组织架构都与东厂类似。同样不是全部由太监组成的机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