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兴隆镇官网(临邑县兴隆镇让)
前不久,在临邑县兴隆镇兴隆村“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的排练厅内,传来一阵阵稚嫩但却有声有色的戏曲演唱声。只见二十余名十多岁的孩子们身穿传统戏服,在市级非遗传承人张秋英老师的指导下有板有眼地表演着。这些孩子们来自兴隆镇中心小学,他们正在排练 “一勾勾”戏曲《老陈转变记》。
“一勾勾”是发源于临邑县兴隆镇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个剧种始于明末,后来逐渐被人们演变叫成了现在的“一勾勾”。该剧种长期流行于农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2006年4月7日,“一勾勾”地方剧种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兴隆镇在“一勾勾”剧团发源地的兴隆街文化大院内成立了兴隆“一勾勾剧社”。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原来的兴隆街文化大院和“一勾勾剧社”也相继拆迁,“一勾勾”丢失了传承发展的阵地。而且随着一些老艺人的相继离世,学习和演唱这一剧种的人越来越少, “一勾勾”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让“一勾勾”这一古老又稀有的剧种得到传承和发展, 自2014年起,兴隆镇每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一勾勾”戏曲展演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在兴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协调下,2017年,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注册成立。此外,在新建的文化站专门设立了“一勾勾”历史文化展厅,在兴隆福利院建设了高标准演艺大厅,为“一勾勾”重新建立了发展阵地。为了培养新生力量,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与兴隆镇教育联区合作,推动“一勾勾”走进校园,开展“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定期进校园进行义务授课,让孩子们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学习、体验,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并鼓励老艺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利用学生们的音乐课、假期等时间免费为他们教授“一勾勾”的唱法、演技及乐器演奏,通过老人带新人,积极培育后备力量,让“一勾勾”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有年轻人的加入才能真正让传统艺术焕发生机。我们每周定期为小学员们授课,先后培养了50多名热爱‘一勾勾’戏曲的小学员。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还有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相信‘一勾勾’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兴隆镇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主任杨淑萍说。
2022年,兴隆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对“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排练厅进行了升级改造,打造沉浸式体验模式,让更多的民众走进“一勾勾”,认识“一勾勾”,学唱“一勾勾”。今年以来,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已在临邑县以及周边县市区开展巡回演出100余场次,深得群众喜爱。“一勾勾”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兴隆镇将持续加大对 ‘一勾勾’的保护力度,为‘一勾勾’的发展传承创造更好的环境,让这一传统非遗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重焕光彩。”兴隆镇党委书记许磊表示。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栾雪 高合善 记者 张海峰 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