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经小技巧(将痛经拒之门外)

小编导读

痛经作为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在治疗的同时,辅助调养也至关重要,这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若能在月经到来之前好好调养,将有可能避免痛经的发生或减轻痛经的程度。下面为大家介绍4种调养方法——


01按摩

在月经前5天使用。

(1)按摩小腹:双手重叠放在小腹上,以10次/分的频率做顺时针按摩,以小腹内有热度为宜,每次3~5分钟。

(2)斜擦小腹两侧:双掌分置于小腹两侧(脐外侧三横指处),方向由上稍斜向下,不往返,20次。

(3)点揉子宫穴:两指点揉子宫穴,在脐下4寸外开3寸,左、右各1穴,每穴3~5分钟。

(4)按揉带脉穴: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左、右各1穴,每个穴位3~5分钟。

(5)揉血海穴:按揉血海穴,左、右各1分钟。

(6)揉三阴交穴:点揉三阴交穴,左、右各1分钟。

(7)揉太冲穴:点揉太冲穴,左、右各1分钟。

02拔罐

月经前5~7天使用效果最佳。

(1)气滞血瘀证

取穴:膈俞、肝俞、次髎、中极、血海。

方法:刺络拔罐法。膈俞、肝俞两穴用梅花针叩刺出血,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以局部有少量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寒凝血瘀证

取穴:肾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方法:灸罐法。先将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痛经小技巧(将痛经拒之门外)(1)

03刮痧

(1)实证

取穴:中极、次髎、地机、血海、膈俞、期门、太冲。

刮拭顺序

血瘀证:先刮背部膈俞至次髎,然后刮腹部中极,再刮下肢血海至地机。

气滞证:先刮背部次髎,然后刮胁部期门,再刮腹部中极,最后刮下肢地机、太冲。

(2)虚证

取穴: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肾俞、命门,再刮腹部关元,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04外敷

月经前3天使用,持续用至痛经时。

将药物研成细末,布包,外敷肚脐或小腹及痛处。

主方:香附30g,延胡索15g,当归45g,姜黄10g。可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寒凝血瘀型,可加吴茱萸30g。

临证好书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痛经、闭经、月经先期等多种疾病,不少女性都受此方面疾病的折磨。本书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入手辨治多种月经病,是一本实用的临证好书。

治疗痛经小技巧(将痛经拒之门外)(2)

《初识月经病中西医辨治》

本书以月经不调作为主要内容,按照《黄帝内经》关于生殖系统发育的论述,分成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三个部分,分别基于《内经》理论,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进行描述其特征、分类、辨证要点和鲜活的医案及案例的分析,还有生活饮食的调治等。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初识月经病中西医辨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董晓英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