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甲骨文的记录 甲骨文演义柱字

#古籍守护人# #大有学问##好内容我来评##学问分享官#

古人对甲骨文的记录 甲骨文演义柱字(1)

【说文】楹也。【广雅】楹谓之柱。【前汉•成帝纪】腐木不可以为柱。 又底柱,山名。【书•禹贡】东至于底柱。又上柱国、柱下史。皆官名。【战国策】爵为执珪,官为柱国。【汉官仪】侍御史为柱下史。 

又【前汉•礼乐志】柱工员二人。【注】柱工,主筝瑟之柱。又应劭曰:柱下史法冠,一曰柱后,以铁为柱也。【蔡邕•独断】柱后惠文冠。 

古人对甲骨文的记录 甲骨文演义柱字(2)

又柱夫,草名。【尔雅•释草】柱夫,摇车。又【集韵】【类篇】【韵会】音驻,与拄通。掌也,刺也。【前汉•朱云传】连柱五鹿君。又枝柱曰柱。【韩愈•王适墓铭】鼎也不可以柱车,马也不可以守闾。

《说文解字注》柱,楹也。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从木。主声。按柱引伸爲支柱柱塞。不计纵横也。凡经注皆用柱。俗乃别造从手拄字。

古人对甲骨文的记录 甲骨文演义柱字(3)

柱国,又称上柱国,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楚置,从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北魏置“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被杀后此官遂废。北魏的军事政权是府兵制,在六镇起义中武川镇的宇文泰和怀朔镇的高欢,在北魏分裂为后期的东魏和西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宇文泰依据关中和陇右的世家大族,牢牢的把控着西魏的军权和政权。而东魏的高欢却另立新帝,形成对峙局面。宇文泰从军队成长起来,他改革了西魏的军事构成,形成了八柱国的军事系统,自己作为统帅,其中一个柱国有名无权为皇亲国戚,其余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共12个大将军,分掌禁旅。

古人对甲骨文的记录 甲骨文演义柱字(4)

《楚辞天问》章句第三离骚:八柱何当?东南何亏?言天有八山为柱,皆何当值?东南不足,谁亏缺之也。补曰:《河图》言:崑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淮南》云: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神异经》云:崑崙有铜柱焉,其髙入天,所谓天柱也。《素问》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隂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又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注》云:中原地形,西北髙,东南下。今百川满凑,东之沧海,则东西南北髙下可知。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柱姓部汇考》郑樵《通志》:以官为氏,柱氏、柱下史官之后。周有柱厉叔:按《吕氏春秋·恃君篇》: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以为不知而去,居于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故去,今又往死之。是知不知无异别也。”柱厉叔 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而不往死,是果知我 也。吾将死之,以愧后世人主之不知其臣者也。”

《柱础赋》:稽古太初,穴处巢居。则大壮之垂象,上栋下宇,成其室庐。迨于中叶,僭奢违道。木衣缇缃,土被文藻;列蟠螭于栏槛,拖长虹于欀橑。谓桂柱之不坚,施柱础以侔其寿考;相万祀而一人,阶天地而相保。其始也,征士尚方,聚徒岩畔;经回溪之纡郁,梯嵯峩于天半。披林离之修萝,刮莓苔之烂漫;曜云霞之彩驳,嘉锦章之辉焕。图嵌空,设妙算;或攻或凿,叫啸相赞。磓山成雷,击石火散;初仿佛而缕析,忽砰以冰泮。五丁力殚,九牛流汗;自彼幽薮,登庸华观。

乃命王尔操绳,公输削墨。规上成范,方下为则;错坎缺之参差,开青荧之古色。入红壁,对朱扉;廊回月皎,殿广星稀。随风起润,逐日呈辉;扣逶迤之环佩,拂回旋之舞衣。及夫荏苒时移,峥嵘岁久;堂惟荆棘,尘埋户牖。嗟建章之火流,何金石之可守?础则不易,人将谁寿?础兮础兮全坚固,曾见深宫几人故?夫础之为德,既坚且贞;华而尚素,晦而尚清。象君子之待问,扣之则鸣;诚在位之有式,居必底平。平则可久,久则不倾;无靳固而守朴,非昭章而眩明。庶夫人之锐意,览兹物而笃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