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

少数民族往往拥有独特的习俗。在我国贵州省,苗族的同胞们就有着十分不同于汉族人的丧葬习俗。他们坚定地践行着古代先人们留下来的传统,那就是在家里人死后,把棺材抬进一个山洞里集中安放。

到了现代,还有专职的守棺人守着,以防被盗墓。

贵州安顺,洞中藏棺

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齐伯乡的桃花村,有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个地方却不是常人想象中,类似于古建筑那样可以随意走动和参观的文物。在当地人看来,这个地方对他们的意义可不简单,他们至今还在使用着这个被围栏圈起来的保护单位作为亡者的安息之所。它,就是棺材洞。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1)

当地一座叫老熊山的山腰上,棺材洞里放着567具棺材,死者都属于当地一个刘姓苗族人家。他们家从唐肃宗至德年间起就开始把死去的人抬进山洞中安放,因而山洞就是一个大型的祖坟,一般人是进不去的。要进这个洞,除了国家文物局和当地文物局的专家外,必须得有守棺人带着,擅自进入可视同盗墓贼。

这个守棺人是一个已经年届七十的老爷子,叫刘朝先。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2)

虽然都七十了,但他依旧身体健硕,一头黑发中夹杂着几丝银白。在他左耳耳后,长着一个几乎覆盖了整个耳朵的瘤子,腰间别着一把镰刀,身上穿着一件黑色布衣,款式有点像夹克,衣服上还带着劳作时留下的泥点。白天他就在棺材洞所在的山下搬砖谋生。山下在建一个停车场,为村里发展旅游业打基础。

搬砖一天能挣到一百块,对这样的老人来说,他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划算,也不觉得劳累。晚上回到家就着酸菜对付完晚饭后,他便踏着夕阳留下的余晖上山了。因为棺材洞已经被纳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在山脚处还修了一座厚实的大铁门,打开铁门上的锁,才发现上山的水泥阶梯和土路旁也建了高大的围栏。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3)

刘朝先老人表示,在没有修围栏和铁门的时候,曾经有过盗墓贼过来偷棺材里的陪葬品,还偷走了十多副棺材。因为这个洞从唐朝时期就开始使用了,如果能偷到古时候的陪葬品并且拿去卖掉,还是能赚一笔的。对盗墓贼来说,这样年代久远又没有什么防护措施的墓葬群,简直就是专门给他们准备的“天堂”。

棺材洞的目光所及之处,全是各式各样的棺材。有的已经腐朽如泥,甚至能依稀看见里面的白骨和衣服;有的则完好如新,连黑色油漆都没掉。刘朝先说,刷着黑漆摆在洞口最外面的都是近些年才从下面运上来的,都是现代的普通棺材,也就是普棺。

棺材洞也只是统称,其实山上有大小两个洞。这两个洞里面都已经摆满了棺材,随着时间的流逝,洞里面的棺材越来越多,到了今天,单个摆放的棺材都已很不常见,大量的棺材都叠放在了一起,因为洞中空间只有那么多,即便两个洞加起来,占地面积也才一千平方米出头。

而那些叠在一起的棺材都是一家人的。有的大棺材上面放着一具或数具小棺材,那就是大人和小孩放在了一起,通常是父母早死,留下小孩,结果孩子也夭折了,于是人们就把他们放在一起,这意味着一家人死前在一起,死后也不分开,在另一个世界也要团圆。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4)

在洞里面,棺材还分了各种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跟长方体一样方方正正的方棺,也有形状像一艘扁舟的船棺,还有用一整截原木掏空后做成的圆棺。这些棺材都是比较古老的了,有的甚至是唐朝年间就放进来的。在千年的时光中,它们有的被虫蛀了,有的被豺狼虎豹破坏了,现在只剩下一堆朽木摆在地上。

有时候来棺材洞的人脚踩过去的一块木头,可能就是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刘家一位祖先的栖身之所。就在那层层叠叠的棺材边还长着些杂草,草丛中时不时还能看到几截人骨。骨头的主人在棺材毁坏后从密闭的空间里掉了出来,落在了地上,草木长出来后又覆盖了他们。

守棺人刘朝先已经在这里守了六七年了,他每天晚上都要和这些棺材相伴到午夜过后才会回家睡觉。他说自己是刘家人,守着自己的亲人祖宗,所以并不畏惧这个地方。他带进去的外人在这里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他还曾经给来访的人讲起过一些棺材主人生前的故事。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5)

就比如说在山洞门口老远处摆着的那具“孤零零”的棺材。就是刘朝先口中的“门神”、“门岗”,负责在下面给山洞里的一大批“人”站岗守门的,因为他生前武功很高,一个人可以跟四五十个人打架还不落下风。他还曾经进山打死过老虎,没有武器就用拳头,是个武松一般的人物。

自从这个“武松”在几百年前来到这个山洞守门之后,原来经常到棺材洞来破坏棺材的豺狼虎豹就全都销声匿迹了,好像真的是这个人生前的威名在死后也发挥作用了一般。因为一座棺材,猛兽不敢来侵扰,这样的说法令人不得不感叹难道世界上真有玄学这种东西?

说到玄学,曾经还有人问过刘朝先,他上山带的那把像镰刀一样的东西,是不是用来辟邪的?刘朝先虽然没有给予一个十分肯定的答复,但模糊的言辞好像也透露出晚上有拿武器壮胆的意思。他还对来人提起了以前盗墓贼过来偷走了棺材洞中一个“宝器”的故事。因而他带着这个镰刀还是有防身的意思在里面。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6)

带着镰刀竟不是为了防鬼而是为了防人,可想而知现在的人为了利益真可以不择手段,连死人都不放过。刘朝先在几年前主动请缨来保护这个棺材洞,也是存着提防盗墓贼的目的。随着2020年他母亲去世后也被送进了这里安葬,刘朝先对这个地方就更上心了。在他母亲的棺材上有块抹布,就是刘朝先用来擦拭棺材的。

像刘朝先母亲这样的老人,死后被安葬在这里是很平常的事情。正因如此,棺材洞里的棺材才越积越多。如果不是因为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几次火灾,很是烧毁了一些棺材,棺材洞早就放不下了。至于为什么发生火灾,刘朝先的说法是,古时候的棺材用的木板很薄,容易引来蜜蜂或者马蜂筑巢。

如果是蜜蜂在里面筑巢,那就会有蜂蜜。古时候的人都穷,有的人就会趁着蜂巢蜂蜜多的时候上来向祖先们“求”一点,拿回去卖掉或者改善生活。但是要赶走蜜蜂就要用火逼,有时候天干物燥得就容易控制不好引起火灾。大部分棺材就是这样被烧毁的。现在有的棺材上还有火烧过的痕迹。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7)

而除了火灾外,有的棺材还容易受到钟乳石滴水的影响,从而腐烂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悬崖上的水长期滴到棺材上,不仅容易损坏棺材的木板,更容易带来水汽,把整块木板都腐蚀了。所以有的年代久远的棺材看起来就破破烂烂的,有的连骨头都露在了外面。

也正因如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考古学家意识到这批“文物”需要被抢救和保护起来。于是向上面打了报告,把棺材洞列为与古墓有着同等价值的文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013年,这里又正式被冠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头,由当地和省里的文物局牵头进行保护。

保护文物,洞葬由来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那么,平坝县的这处棺材洞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第一个葬进来的人是谁呢?刘家人又为什么会发展出这样的风俗呢?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8)

根据刘家老人口口相传的说法,洞穴葬礼的由来要追溯到唐朝中期,也就是唐肃宗年间。那时候刘家有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了,而葬礼那段时间正好大雨连绵。到了出殡那天就突发洪水,抬棺的人在水中站都站不稳,更不要说扶稳棺材了,于是这棺木就被水给冲走了。

古人将葬礼、风水等习俗看得极重,现在老人的棺木被水卷跑了,不能入土为安,这是让人死了也不得安宁啊,这样下去老人的后世子孙是要遗祸无穷的。于是全村人出动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村旁山上的一个洞里找到了棺木。而就在刘家人准备向老人告罪并抬走棺木时,风水先生突然发话了。

风水先生说“老人的棺材被水冲到这里,还依旧完好,说明老人不想被葬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就想在村旁看着自己的后人们,应当尊重其意愿。”况且,这个山洞的开口像狮子张开的大嘴,是个狮子口;所谓“葬得狮子口,代代出王侯”,这么好的地方不用实在是浪费,要不就把棺材放在这,也好让后世子孙福泽绵延、升官发财。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9)

风水先生毕竟是“专业”的,刘家人一听这里是风水宝地便心动了。村民们也淳朴,纷纷劝告刘家子弟就听风水先生的,于是洞葬的习俗就被确定下来了。随着时间流逝,刘家子孙越来越多,葬进洞里的棺材也逐渐增多。此地也就发展成了刘家祖坟。在原来的山门上,刘家人还刻上了一副对联,叫“金狮舞绣球,刘家子孙优”。

而随着现代人保护文物意识的觉醒,也就有考古方面以及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意识到了这座祖坟的价值。

1987年,在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当地组织了一批考古专家来到这座刘家祖坟也就是棺材洞,对洞里那些自唐宋年间起就放进洞里的棺材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10)

在这次发掘中,出土了极多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苗族人经常做的蜡染衣裙。

在洞内靠近最里面的位置,考古学家们打开了一座方棺,经过测定,这是一具宋朝年间的棺木,距今至少有九百余年时间了。棺木中的尸体早已化作尘土,但令人惊讶的是尸体上穿着的衣服还大体完好,除了颈部有一些大的破洞外,这件蜡染百褶裙色泽竟然还跟新的差不多。

仔细观察后,考古学家们又用工具挑起了这件宋朝衣物,然后他们又一次发现除了刚看见的这一件外,棺木中还有两件款式不一的蜡染褶裙。裙下还有一副采用同样工艺的蜡染裹腿。除了这些外,还有一把木质的蜡画刀和一只保存完好的草鞋。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11)

根据这些文物,结合宋朝时期的经济情况,人们推测,这个棺木的主人应当是一名技艺高超的蜡染工艺师,身上穿着的应该是自己生前的得意之作。随同她一起下葬的蜡染刀应当也是主人的心爱之物。可以想象得出,生前的她应当是一位极其钟爱蜡染的人,而不是仅仅将蜡染作为谋生的手段。

除了发掘文物外,考古专家还用仪器对棺材洞里最古老的那座棺材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这座船形棺材距今已经有1200年左右的历史了,追溯到封建时期,那还真就是唐朝中期,刘家人口口相传的洞葬由来还真有一定的真实性。而这样的说法,也给这座平民的墓地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虽然考古学家们是不相信这些东西的,但在守棺人刘朝先嘴里,这些可是不得不信的。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12)

在棺材洞出名后,他曾多次告诉过来这里探访的人关于这座洞的神奇。比方说在大洞和小洞之间有一座状似仙人的石头。当地人经常到石头前烧香烧纸,有向“仙人”求生儿子的,也有求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的,他们大部分人的愿望都实现了。这座石头就是名副其实的仙人石。

这两座山洞本身就是风水宝地了,现在又有仙人石庇佑,这更能证明刘家祖先把祖墓定在这里的英明了。所以保护好这座墓地,让后人们也可以葬进来就成了刘朝先这个守棺人的重要责任。但随着洞穴空间的变小,这里还能放下多少具棺材呢?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13)

也许刘家的后人们在现在这座棺材洞放满后,还会去寻找新的山洞作为亡者在阴间的房屋。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贵州的大部分土地都已被开垦为耕地,剩下的少部分也早已有主或被政府发展规划囊括了。如果不把棺材放进无主的山洞,那就只能选择火化等有悖于他们传统习俗的丧葬方式了,因为地不够用。

如今的平坝洞葬

现在这两座棺材洞还可以使用,每年村里还有零星几座棺材被抬上山放进洞中。如今在洞口处,还立着两个看起来比较新的花圈,说明前不久还有逝去的人被安置在了洞口。但洞葬的仪式、习俗传到今天也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做出了一些改变。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14)

比如,现在的刘家人会在老人去世前的弥留之际询问老人是愿意“进城”还是“下乡”。所谓“进城”就是被抬进棺材洞和以前的亲人们、祖先们在一起,到了下面热热闹闹的,就好像生活在城里一样;而“下乡”就是指的传统土葬,一个棺材一座坟,一个人住一个房子,与十里八乡的邻居隔得远,像在乡下一样。

询问清楚老人的意愿后,亲人们就会根据老人的选择举行不同的葬礼。若是选择了洞葬,还要看死者是不是正常死亡;如果是由车祸、生病等原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按照习俗是不能进入洞中安葬的。如果确定能进入洞中,还要视情况在死者的棺木上画上一些祈福的图像。

贵州洞葬守墓(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15)

当地的风水先生,也称鬼师,在安葬前会到葬礼现场做一场法事。“告诉”洞里的刘家先祖们有人来之后,再“请”先祖们到葬礼上来吃一顿饭,然后让葬礼现场的人们进行一段复杂歌舞以祭拜先祖。在这一切都结束后,就可以把死者的棺木钉好,出殡抬上山了。

但沉重的棺木要运进洞去还需要费一番功夫。一般来说,在上山时,都是将棺木的一头用绳子固定好,绳子另一头被系在洞口的树上,用树作支点,人扶着棺材一步步往上挪。一般要经过半小时的功夫,才能把棺材搬进洞中安置整齐。因为洞穴里没有什么空间,所以有时候还要把新的棺材叠放在其他棺材上。

目前在平坝县桃花村,大部分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被问起身后事时,都说自己还是愿意“进城”。因为家里的祖祖辈辈、往日至亲几乎都被安葬在洞里。老人们的这一想法也就成了平坝洞葬得以延续的动力,刘家的这一习俗也许还将持续很久很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