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怎么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有黑幕)

莫言是一位大作家,能称得上大作家,必定要有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和获得过奖项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莫言是怎么获得诺贝尔奖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莫言是怎么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有黑幕)

莫言是怎么获得诺贝尔奖的

莫言是一位大作家,能称得上大作家,必定要有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和获得过奖项吧。

莫言确实有。

他有《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红高粱》等作品受人欢迎,他曾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打破了华语文学的记录,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莫言得了这个奖,征服了评委,却没有征服质疑他的人。

有人质疑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是徒有虚名罢了,不值一提。

质疑者为何对莫言怀有如此的敌意或厌恶,这和莫言的文学创作风格相关,而莫言的文学创作和他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

1、莫言的成长

1955年,莫言出生了。

他的出生,平淡无奇,没有屋里散发出光芒万丈,也没有任何不平凡的事情发生。

没人想到,这个孩子后来能成为享誉文坛的大作家,人们更不会想到这个孩子日后成为了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莫言的父亲是位严父,对莫言要求高,从小就让他好好读书,有知识才会有出息。

莫言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渐渐喜欢上了读书。

时代因素,莫言五岁时不得不辍学,一方面在家慢慢长大,另一方面适应农村生活,准备深入农村中贡献力量。

莫言小时候体力有限,主要是负责放牛和割草。在放牛的一天天的时间里,他学会了思考。

他有时躺在绿油油的青草上,面对着广阔的天空,呼吸着青草散发的香味,幼小的心灵衍生出大大的世界。

他也不太明白心里遥想的那个世界如何实现,到底是什么样子,但他隐隐约约知道,绝不是现在单纯的放牛的生活。

他有时会对着牛说话。

孩子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身边却没有人能与他聊天说话,答疑解惑。

他开始学会对着牛说话,和牛说心里话,也能排解内心的烦闷。

在农村放牛的多年岁月,莫言彻底地亲近了大自然,和花花草草成为朋友,和牛成为知己,大大扩展了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其后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开始创作

21岁时,莫言加入解放军这个无比光荣的队伍。

期间,他做过班长、图书管理员、教员等职位,其中,最令莫言感到喜爱的当属图书管理员。

从小放牛的经历给莫言的心中种下了广阔的天地,但他却无处去寻觅。

书能给他答案。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作为图书管理员,他如饥似渴地翻着书本,各种各类的书,都不能逃过他的眼睛。

如果小时候的放牛生活是莫言写作的萌芽期,那成年后大量阅读的这段时光则是他写作的燃料。

1981年,26岁的莫言开始公开发表小说,断断续续包括《春夜雨菲菲》、《枯河》、《秋水》等,在文坛初试啼声。

莫言在解放军的这段生涯,他还继续深造,读了文学系,系统地学习了小说创作。

1988年,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后来又晋升为少校。

职位已经不低,莫言也心满意足。

他在工作过程中,从来没有间断过创作。

有时遇到瓶颈,他夜不能寐,终不能突破自我所感到的狭隘时,他决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动力,并与1991年获得鲁迅文学院的文艺学硕士学位。

莫言无论做什么工作,人生当下做着什么事,有一件事他是不会停歇的,就是写作。

1986年,他发表的《红高粱》一鸣惊人,成为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著名导演张艺谋将此小说搬上大荧幕,也捧红了日后的影后巩俐,这部小说的魔力之大可见一斑。

1997年,莫言还以《丰乳肥臀》获得了十万元人民币的高额奖金。

写作不仅丰富了莫言的生活,还提升了他的生活质量。

同年,莫言转到了报社工作,并开始撰写电视剧剧本。

3、诺贝尔文学奖一举成名

莫言写过不少的作品,有短篇小说,也有长篇小说,作品给他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

真正使他成为全民追捧的作家还是源于一个奖项—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莫言被诺贝尔评审委员会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消息通过互联网传播,莫言迅速成为了全民作家。

书架上,总有一些地方是空的,那必然是莫言的书。

家长们纷纷给孩子买莫言的书,一方面想看看新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文笔,另一方面也想让孩子被熏陶获得提升。

无论如何,那一年,莫言火的一塌糊涂,变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作家,所到之处被人争相合影,身上仿佛带着吸引力。

直到现在,莫言也是中国最具知名度、支持度最高的活着的当代作家。

4、质疑不断,和他写作不唱赞歌密切相关

莫言名气大了,质疑也来了。

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好事,但有人不服气,总认为他写的东西没那么好,还没到能获得诺奖的程度。

莫言有此质疑和他写作不唱赞歌有密切关系。

莫言的文字,充满个性和洞察力,他不会去随便赞扬什么,同时也不会随意批评什么。

他的批评建立在对个人充分的了解和对自我经历的感触上。

有人质疑他刻意写黑暗面,迎合西方,虏获诺贝尔评审人员的青睐。

这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真相?承认别人优秀有这么困难吗?

有人就是一种态度:只要和自己预想的不同,就是阴谋论。

这世界哪有这么多阴谋。

莫言说,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

我宁愿相信,那些带着审判之心的人,他们是善良和晚熟的,只是孤独,导致他们多疑。

也许,沉下心来,将莫言的书仔细读完,而非翻几页、瞟一眼后忙于发表高谈阔论,会治好多疑的惯性。

而文学创作,无外乎记叙事物,抒发情感。

所记录事物的好与坏,所表达情绪的积极或消极,全凭写作者个人的体悟和感受。

且我相信,真正有情怀和责任心的作家,他们看到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着眼于一个个需要工作、生活、照顾孩子的普通人,为他们摇旗呐喊,引发关注。

而正是如此,他们的写作,才有了千钧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