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公司笔记本历史(从第一台到最后一台电脑)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陈雯
在今年夏天,东芝将旗下笔记本电脑业务仅剩的19.9%的股份也全部出售,正式结束了其经营长达35年之久的笔记本电脑业务。不止东芝,包括索尼、日立、松下、三洋在内的彩电制造商们,都各自走向了亏损、裁员、砸锅卖铁的道路。8月12日,东芝发布2020财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东芝一季度运营亏损达126亿日元。随之传来消息,称东芝将持有的笔记本电脑业务公司Dynabook inc.的全部股份转让给夏普。
其实,关注东芝的人都知道,东芝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开始“变卖家产”了,只是到了将旗下笔记本电脑业务仅剩的19.9%的股份也全部出售的这天,东芝才算是完全退出了笔记本电脑市场。随后,夏普将这一业务品牌更名为Dynabook。
也就是说,在今年夏天,东芝正式结束了其经营长达35年之久的笔记本电脑业务。
东芝是如何从神坛跌落的?
1985年,东芝推出Thorn EMI Liberator,是全球第一台翻盖型笔记本电脑。在20世纪90年代,东芝作为全球顶级PC制造商之一,曾连续7年占据全球销量的榜首。东芝见证并引领了全球笔记本电脑的发展,第一台带电池的彩色液晶屏笔记本、第一台内置1.8英寸硬盘的超轻薄笔记本、第一台双光驱影音旗舰笔记本都出自东芝。当然不止电脑,从雷达到晶体管电视,从微波炉到彩色影像电话,东芝都表现出极强的创新能力。
2006年,东芝以5980亿日元的高价从英国核燃料公司手中收购西屋电气77%股份,随后继续斥资1770亿日元将西屋股份增持至87%,试图借此开拓全球核电市场。东芝在三菱和日立等公司的竞标过程中,不断加码资金投入,以54亿美元拿下了西屋电气。虽然如愿以偿,但东芝却付出了比原定价格高出近3倍的代价。
2009年,东芝新任社长开始强化东芝核电业务,拿下了中国4基、美国8基核电站等建设预定。而两年后,东京突发大地震,造成福岛核泄漏,东芝的核电业务停滞不前,成本却持续攀升。在这期间,东芝又爆发了时间跨度长达7年、虚报利润高达1562亿日元的重大财务造假新闻。
2015年8月31日,东芝申请延期发布2014财年年度证券报告。9月17日,东芝成立调查第三方委员会,针对98位在2008-2014年期间担任董事和执行董事的人员展开调查。2016年3月,东芝公布当年的亏损额高达4832亿日元,其中提及较多的就是与核电业务相关的造假问题。不久后,东芝收购的西屋电气公司以破产告终。
并购是原罪吗?
逐渐地,东芝企业的业绩开始呈现出难以逆转的颓势。在这样的颓势之下,东芝在中国的发展如何?
2016年,东芝家电业务被美的集团收购。让我们回到当年,可以看到,除了并购前夕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28%以外,美的集团在2014-2017年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16-2017年,美的营业总收入从1598.42亿元增长到2419.19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不断增加,由2015年度的负增长,发展到2016年度的14.88%,在2017年度达到了51.35%。
东芝家电的主要业务是聚集在东南亚市场这个大区域内,在日本本土市场的发展更具潜力。东芝原有的海外销售网以及各种渠道能够在美的成为国际化企业的进程中形成有效助力。
可以认为,并购东芝给美的带来了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水平提高。并购后,美的可以获取东芝家电的五大业务板块和大量专利以及东芝家电在国际上的制造基地和市场。
而当时的东芝集团内长期亏损的财务状况,凭借自身的经营难以实现扭亏为盈。2014年东芝家电的资产账面价值总计为1100亿日元。但其负债却比其高出200亿日元,到2015年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244亿日元,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
东芝出售东芝家电的原因也是为了减轻偿债压力、摆脱经营的困境。美的拿下了东芝家电80.1%的股权,对价31亿人民币,以现金支付全部价款,同时还承担了250亿日元的债务。
其实,并购只是第一步,后续进行的整合才是企业收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海外并购,企业间可能存在很多差异甚至壁垒。
美的看中了东芝家电下的多样化产品、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和本身的品牌知名度。因此,在此次并购完成后,美的对东芝家电超过5000项的专利和其40年的品牌授权,以及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销售渠道进行了相关的财务整合。这让美的在掌握其技术的同时,也推进了自身家电业务的产品创新能力。而后美的剥离了东芝之前的PC业务,把这块和主业是商用电脑方向的子公司进行了合并。此外,美的还终止了东芝家电的电视机的生产,将印度尼西亚的电视机厂也卖了。通过运用自己的分销渠道为东芝家电在中国市场的开拓提供支持,美的提升了自己总体的业绩。
从主动收购到被动卖出多项业务的过程中,东芝表现出对市场发展趋势的迟钝。从产业的角度看,日本家电的产品开始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同时,在全世界家电制造企业繁荣发展,尤其是中国家电企业开始迅速占领市场的时候,日本家电企业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的风光却已不复当年。不止东芝,包括索尼、日立、松下、三洋在内的彩电制造商们,都各自走向了亏损、裁员、砸锅卖铁的道路。
以后还可以见到东芝的产品吗?
东芝于1991年来到中国,总部设立在大连市,主要生产工业马达和电视播送用信号发射器等,在顶峰时东芝大连公司的员工高达约2400人。在重组过程中东芝集团业务调整,生产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少。今年9月东芝大连公司停产,走入关闭清算流程。东芝彻底从中国撤离了吗?
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宫崎洋一称,大连这家公司建于30年前,工厂设备老旧,其生产的产品也已逐渐完成历史使命。但他也表示,“如果以此得出‘东芝会撤出中国市场’的结论,那完全是无稽之谈,目前东芝在大连还有其他的投资”。
根据东芝公司的声明,“由于东芝集团已经出售了电视业务和医疗设备业务,业务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很难继续经营该工厂。我们决定解散和清算东芝大连有限公司,因为目前电机和广播发射机的生产将停止,并且没有开始新生产的计划。”在关闭该基地后,东芝集团将改在越南和日本国内生产相关产品。
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彪指出,东芝大连工厂的离开,显示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国家正在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有些国家将这一过程称为“供应链多元化”。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东芝的转型也是日本企业受外力倒逼向产业链上游转型的代表。
另外,东芝董事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芝选择减少B2C业务,专注于B2B生产来稳定公司经营。
目前看来,东芝将筹码押在了的半导体业务上。或者说,在剥离了诸多消费者业务之后,东芝目前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社会基础设施业务、新能源业务、半导体业务及信息通信技术业务等方面。东芝在新的主营领域确实有一定技术储备,但将技术储备转换为营收则无法一蹴而就。至于迟来的转型能否发挥作用,受损的品牌形象能否重新修复,恐怕短时间内东芝很难给出肯定的答案。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