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晚唐悲歌(晚唐才子李商隐)
晚唐最杰出的诗人非李商隐莫属。
后人欣赏李商隐的诗作,转而产生了对李商隐仕途不畅、一生漂泊的同情,认为李商隐是受文官党争影响才未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李商隐与太原温庭钧、南郡段成式齐名,人称“三才子”,但史书上对这几个人评价都不高,“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旧唐书》)
与其他诗人不同,李商隐一生当中有无数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与令狐楚、李德裕、令狐绹三位宰相有很深的渊源,岳父王茂元是又有权、又有钱的节度使,其中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松让李商隐青云直上。
但仔细剖析,李商隐的坎坷人生经历,还是在于李商隐个人一些重大问题上的选择。
这些选择并非是错误的,甚至有些是他个人无法左右的,但其个人能力不足,无法把选择造成的不利后果消弭掉,这才有了最后的结果。
只能说,李商隐时运不济。
(李商隐)
【李商隐与令狐楚】
李商隐据说是初唐李绩(徐茂公)的后人,但只有《新唐书》当中提及,而且也只说“或言”,并不确定,也有说法说李商隐有李唐皇室血脉。但无论是否是真的,到李商隐这一代李家已经没落,之前几代都只是地方上的低级官员。
李商隐年轻时一心科举出仕,令狐楚发现了李商隐这个好苗子,从十六七岁开始就“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唐才子传》),相当于令狐楚是李商隐的老师和最初遇到的贵人。
当时是唐文宗在位,正是文官党争、宦官权势最盛的时期。令狐楚年过六十,长期在洛阳闲置养老,虽然官位不低,但权力不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令狐楚身为一代文宗,活的越久就越值钱。
令狐楚与李商隐二人年纪差了五十多岁,令狐楚的次子儿子令狐绹都比李商隐大了近二十岁,令狐楚还让李商隐“与诸子游”,真是把李商隐当成关门弟子来培养了。
而这也给李商隐打上了令狐楚的标签,后来令狐绹对李商隐这个小师弟的“背叛”行为深恶痛绝,根源就是这段经历。
令狐楚,就是第一个李商隐自己无法选择的人生选择。
又过了数年,虽然科举考试一再失败,但李商隐屡败屡战,本人确有才华,背后还有令狐楚推荐,终于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得中进士,那时李商隐刚刚25岁。
这些年李商隐大多数时间跟随着令狐楚,令狐楚到地方和长安为官时,李商隐都是账下幕僚,但不中举就不算出仕,即使有差使也不是官。
按理说李商隐这段时间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明显令狐楚或者只是指导李商隐写文章,或者令狐楚本身就不重视实务,李商隐在行政能力方面进步不快,这也是后来李商隐一直无法真正得到升迁的原因之一。文章确实写得好,但办事能力不能让人满意,不能赋予重任,只能当一辈子笔杆子。
李商隐中进士同年,令狐楚去世,享年七十有二。
令狐楚虽然当过宰相,但除了文名之外在唐代历史上存在感很差,让他花大力气破格提拔李商隐还真是有难度。不像他的儿子令狐绹,在唐宣宗时期任宰相十年之久,是真正的实权宰相。
平心而论,令狐楚对李商隐不薄,不但学问方面倾囊而授,还帮助李商隐走入仕途。如果李商隐把多年考试不中怪到令狐楚没下大力气帮忙的原因上,那只能说李商隐是个小人。毕竟李商隐年纪还小,而且只是学生不是亲儿子,令狐楚临终前最后帮一把就很够意思了。
【李商隐与白居易】
令狐楚去世后的几年,李商隐过了一段依靠自己的经历。先在朝廷当了个小官,又被调任地方上当县尉公安局长,但和上头没处好关系,这段职业生涯非常不愉快。
实际上这段时间李商隐还可以请求一位贵人帮忙,就是在洛阳养老的白居易。白居易非常欣赏李商隐,曾经说过“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唐才子传》)
后来李商隐的儿子就用白居易的名字起名,但这孩子长大之后很是愚笨,李商隐好友温庭钧就开玩笑说这是对白居易老人家的侮辱。幸好李商隐另一个儿子李衮师聪俊,李商隐也是非常得意。
此言虽是白居易的戏言,但白居易一直到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才以七十六岁高龄去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虽然不如令狐楚,但也门生故旧遍天下,想推荐一下李商隐还不算太难。
但白居易本身与“牛党”重要成员有亲属关系,先天就被算成“牛党”成员,多年来一直不问政治、独善其身,李商隐想让白居易出手帮忙也有一定难度。
或者当时李商隐个人的政治观念已经形成,对于令狐楚等“牛党”对外主和、对内姑息的态度有所不满。至于“牛党”实际上是宦官势力代理人这一点,估计李商隐更是深恶痛绝,甚至开始产生了对“牛党”成员的道德排斥。
(白居易)
【李商隐与王茂元】
之后就是唐武宗会昌年间,李德裕为相五年,这段时间唐王朝国力恢复,史称会昌中兴。
唐武宗初期,李德裕任用了一批重要职位,其中王茂元被调任河阳,这里是洛阳附近黄河要隘,唐代黄河上四座浮桥河阳桥就是其中之一,是洛阳的北方战略要地。
当年令狐楚也曾经在此任职,这就让王茂元与李商隐有了交集,王茂元需要李商隐这样文采出众,且熟悉当地情况的幕僚。
王茂元被任用是李德裕的主意,所以王茂元就被视为李德裕派系,这是李商隐悲剧人生的转折点。
这段时间李商隐遇到了个人的两件大事,一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二是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李商隐母亲故去。
于是,李商隐既打上了李德裕的派系标签,又因母亲病逝回家守孝三年,恰好错过了追随李德裕实现会昌中兴。而王茂元于会昌三年(843年)去世,又使李商隐失去了最后的依仗。
这些,都是李商隐无法选择的。
当年李商隐刚刚到王茂元账下的时候,“牛党”就对李商隐多加指责,令狐绹更是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尤恶其无行”。
当年令狐楚在朝中为官的时候,虽然个人道德方面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政治观念与“牛党”一致,是坚定的主和派,被视为“牛党”主帅之一。
李商隐师从令狐楚,但投靠了“牛党”大敌李德裕手下干将王茂元,还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当然会被“牛党”视为叛徒。
王茂元是个标准唐朝官僚,这并非贬义,此人既有过为国战斗、安定地方的经历,又有为官敛财的丑闻,更未能免俗的结交权兴以谋求高位,后来得罪了宦官又散尽家财贿赂宦官。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王茂元不是圣人,但也不是坏人,总体来说还算是个有一定能力的官员。
从政治倾向来看,王茂元并非所谓的“牛党”或者李德裕派系中人,属于占大多数的中间派。只是李德裕起用了王茂元,而且王茂元在为国征战过程中病亡,被唐武宗追赠为司徒,沾边算是会昌功臣。
要是说因为娶了王茂元女儿就把李商隐划到李德裕一派,实在是冤枉李商隐了。
王茂元,是李商隐自己可以选择的人生选择,但不能说这个选择是错误的,只是选择的后果李商隐无法改变而已。
【李商隐与李德裕】
等到会昌五年(845年)冬天,李商隐守孝期满回朝为官时,已经离唐武宗暴亡、李德裕被贬没有多久了,仍然只是一个最低级九品官的李商隐更是不知道朝廷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
实际上李商隐与李德裕并没有什么交集,时间短、二人身份差距又大,如果王茂元在世还能有人推荐,现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这种低级文官根本不在李德裕这位当朝宰相选拔人员名单之中。
至于李商隐的政治倾向,是支持“牛党”还是支持李德裕并不重要,官位实在太低了,投靠李德裕也需要在后面排队。
唐宣宗继位之后,立刻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位置,并把大批会昌年间与李德裕接近的人外放出京,大量起用了“牛党”成员。因为令狐楚的原因,令狐绹也得以升任高位,并在不久后成为宰相。
【漂泊后半生】
这时的李商隐刚刚34岁,却遇到了如此声势浩大的朝堂清洗,实在是命运不济。
李商隐如何想不得而知,也许已经失去信心,也许觉得自己年轻还有机会,于是就随同一位叫郑亚的官员到岭南为官。郑亚曾经是李德裕在浙西的部下,也是李德裕提拔到了朝廷为官,是李德裕的嫡系。
在岭南,郑亚给李商隐谋了一个“检校水部员外郎”的官衔,从六品上。
可惜,不久李德裕再次被贬,郑亚也未能幸免,随之被贬,仍然在岭南为官,李商隐也跟着在岭南换了个地方。
岭南数年,郑亚没熬过去死在那里,李商隐只得再找吃饭的地方。
(岭南风光)
这次还好,李商隐投奔了京兆尹卢弘正,虽然还是负责文字工作,但毕竟是回了中原。
这时令狐绹已经当上了宰相,李商隐多次给令狐绹写信,令狐绹不予理睬。信件具体内容不详,但想必即使痛骂自己兼痛骂李德裕也不会让令狐绹原谅,李商隐也不至于如此下作。
“令狐綯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旧唐书》)
要说大才子总是有机会的,仍然有人不管令狐绹高兴不高兴,继续给李商隐饭吃。这次是曾经李德裕重用的柳仲郢,之前被牵连贬官,又重新被任用。柳仲郢去蜀中为官,请李商隐为幕僚,二人共事了近十年之久。
柳仲郢给李商隐弄了一个“检校工部郎中”的官衔,五品官,算是进入大唐高级官员行列了,所以单纯从仕途上看,李商隐不到四十岁就是五品官,这个速度还是很快的。
这也是李商隐一生当中的最高官位,当年杜甫也是剑南节度使严武给弄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被后人称为杜工部,李商隐按理说也可以被称为李工部。
这已经比李白、杜甫、王昌龄等人要强得多了,如果李商隐能活到八十岁,即使达不到白居易的高度,超过韩愈、刘禹锡、高适这些正部、副部还是有可能的。
可惜李商隐只活了四十五岁。
李商隐的名义上的职务虽然已到五品,但在朝中有当朝宰相令狐楚这个“敌人”,自己又常年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李商隐很是郁闷。从诗作中就能看出来,心事极重,估计这也是李商隐壮年去世的重要原因。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