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

《Prescott’s Microbiology》系列教材从1990年出版第1版到2020年已经出版了第11版,堪称微生物界教材天花板。今天向大家推荐的是爱教材平台的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Prescott’s Microbiology》系列的第10版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1)

《Prescott’s Microbiology》(第10版)由 McGraw-Hill Education 出版,由 Willey JM、Sherwood LM 和 Woolverton CJ 编写,《Prescott’s Microbiology》系列教材是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微生物学教科书。从 1990 年第 1 版至今已有近32年,历经了两代作者更替,迄今已出版了 11 版。该书是在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微生物学教材,其内容和版本每三年更新一次,及时反映了学科前沿水平的新知识、新技术。

该书有 7 个主题:

01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史

02微生物学技术的特点及重要性

03对微生物的控制以及降低其危害性

04分子生物学对微生物学的重要性

05微生物与其环境互相作用的途径以及这些互相作用的后果

06微生物学对医学的重要性

07微生物学的应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7个主题全面涵盖了微生物学的内容,既有微生物学基础内容,又有微生物学各领域的内容。每个主题都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透彻,既可以作为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该教材分9篇(Part)共43章(Chapter),各章和主题均可根据需要使用,每章的独立性强,内容全面。前 4篇共 18 章是对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的介绍。

后 5 篇(共 25 章)则涉及到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生态学、临床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等。

9 篇分别为:

01微生物学概论 (1−6 章)

02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和控制 (7−9 章)

03微生物的代谢 (10−12 章)

04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 (13−18 章)

05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 (19−27章)

06生态学和共生 (28−32 章)

07致病性和宿主反应 (33−35 章)

08微生物导致的疾病、检测及控制 (36−40 章)

09应用微生物学 (41−43 章)

作者简介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2)

Joanne M. Willey是纽约长岛霍夫斯特拉大学的教授,霍夫斯特拉北岸-长岛犹太医学院科学教育系的教授和系主任。她在生物学专业教授了20年的微生物学,现在在医学专业教授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她曾教授过细胞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实验室技术课程。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3)

Linda M. Sherwood退休前在蒙大拿州立大学微生物系工作了20多年。她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微生物学硕士学位、遗传学博士学位。她一直对教学很感兴趣,她的心理训练帮助她理解了当前的认知和学习模式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她教授普通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等课程。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4)

Christopher J. Woolverton是肯特州立大学(KSU)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科学创始教授,肯特州立大学公共卫生防备中心主任,他教授过普通微生物学、传染病学、免疫学、疾病预防和控制以及微生物生理学。他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生物安全和生物防护培训项目中教授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净化策略和生物恐怖主义防范。

《Prescott’s Microbiology》系列教材

1−11版的历史演变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5)

本书相关信息详见CALIS联合目录

(高校联合目录http://opac.calis.edu.cn/)

通过检索WorldCat,Prescott’s Microbiology》第8、9、10、11版世界各地有230、195、134、25所图书馆收藏。

全国12家外教中心所在高校师生均可通过爱教材电子教材平台:(http://www.itextbook.cn)访问该教材的完整在线电子书。

除了上述介绍的教材外,爱教材平台还提供了以下最新的微生物学相关教材: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6)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7)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8)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9)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10)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11)

微生物教程第四版电子书(爱教材30年)(12)

以上推介书目全国12家外教中心所在高校师生均可通过爱教材平台获取原文阅读,网址为:

http://www.itextbook.cn/

撰文:武汉大学外国教材中心

编排:武汉大学图书馆李丛 张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