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迁殷的具体时间(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三十六)

大家好,我是幸福加油湛,文字搬运工,为大家抄录《中华上下五千年》,每天更新一到两篇点右上方“关注”,阅读不迷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盘庚迁殷的具体时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盘庚迁殷的具体时间(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三十六)

盘庚迁殷的具体时间

大家好,我是幸福加油湛,文字搬运工,为大家抄录《中华上下五千年》,每天更新一到两篇。点右上方“关注”,阅读不迷路。

商朝自汤建国以来,前后经历了十个王,均在亳定都。但自第十一代仲丁起到盘庚前的第十九王阳甲为止的九个王朝,竟五次迁都,其中十一王仲丁迁隞,十三王河亶甲迁相,十四王祖乙迁邢(今河南温县东),十五王祖辛迁庇(今河北广宗城北沙丘平台一带),十八王南庚迁奄。迁都为何如此频繁呢?

原来亳、傲、相、邢、庇、奄六个王都,均在黄河两岸,为的是用水便利,但黄河又是一一 条常出问题的河流,大雨一来就泛滥成灾,汛期一到,水害更大,如邢就曾被水淹没。黄河泛滥时,大水冲毁良田,人民无所收获,而商人中的贵族豪富,大发国难财,更加剧了国家的财政恐慌,甚至造成王室穷、贵族富的局面,许多大户因此无视王权。故摆脱黄河水害,成了摆在商政权面前,也是摆在新当政的商王盘庚面前的重大难题。

同时,商朝王位继续采取“兄终弟及”的方法,即兄死由弟继位,直至少弟死后,再由长兄之子继位。“兄终弟及”这个王位继承法与父死子继法相比,使有权当商王的家族人选相应增加了。

十一王仲丁的父亲太戊是少弟, 传说他继位后出现了一件奇事:亳都的宗庙生出棵妖树,一半是桑,一半是谷,一夜间,妖树长得又高又粗,而且两部分互相争斗起来,太戊十分恐惧,后经相辅伊陟的提醒,太戊大修德政,以德克妖,终于使桑树自行枯死。这个传说其实是太戊时期王位继承斗争尖锐化的反映,是将王位传自己儿子,还是传给长兄儿子的两种不同势力的斗争。由于太戊的安抚政策奏效,传子派暂时得势,但反对派的力量还相当强大。

太戊为了转移本族的矛盾,大肆兴兵伐方国取胜,出现了所谓的“中兴”局面,太戊也就成了商王中地位显赫的“中宗”。但“盛世”随着太戊的去世而消失,两派斗争再度激化,取得王位的太戊之子仲丁无力应付势力强大的反对派,只得迁都于隞,首创了商王迁都的纪录。从仲丁到阳甲的九个王朝,两种势力交替占上风,王都五度迁移,造成“九世之乱”的局面。内乱必引起外患,商王朝西方、北方的方国,如周、土方、舌方等趁机崛起,又不来朝贡商王。

如上种种原因,致使盘庚决定迁殷。盘庚迁殷在商朝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盘庚后第三王武丁时期,商王朝的统治达到极盛阶段,在盘庚迁殷后至商灭亡经8代、12王、273年间,再也没迁过王都,因此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或殷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