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本书的笔记(让读过的书变成作品)

最近,北大校长论读书的意义的一段话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他说物质上的贫穷,只能蹂躏你一生的尊严,但是精神上的贫穷,却让你几世的轮回都消耗殆尽。人生从来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读的书,那些你有幸遇见的书,有缘走过的路,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认知,为你温柔地拭去脸上的无知和浅薄。

读书成了改变命运的金钥匙。于是有人开始囤书,在囤积的书籍中试图缓解内心的焦虑,有人拼命阅读,企图用读书的数量填补内心的茫然……

不可否认,人生是没有白读的书,但是前提是你读懂了理解了才行啊!这就像人生数十载,我们听到的道理数不胜数,不也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究其原因,还不是我们只是听了道理,并没有去行动,道理还摆在那,并没有内化成我们的知识。阅读也是如此,只有你读懂了,记住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才不算是白读。

那如何让读过的书都有意义,让读过的书内化成自己的作品呢?

如何做好一本书的笔记(让读过的书变成作品)(1)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为我们详细而全面地解读了被誉为“当代黑格尔”的德国社会学教授卢曼的高效写作方法——记卡片笔记。他认为,会记笔记就会写作。我们习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这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只是让想法停留在大脑里,没有写下来。当我们开始记录想法,让想法在笔尖自由流淌,我们就已经是开始写作了,做到了在写作上从无到有的突破。

拥有好的方法,你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通过记笔记,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从0到1的突破。

为什么你明明很认真地阅读,却什么也记不住

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生活中,花了很长时间去阅读一本书,读完也觉得收获满满,可一个月后,你却发现书中的内容自己什么也记不住,读过的书都到哪儿去了,怎么转眼就忘得干干净净?

这里其实存在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错把“记住了”当作“学会了”。“记住了”只是不假思索地做知识是搬运工。比如你在网上浏览别人分享的干货知识,觉得很有用赶紧收藏,但因为干货并不是你自己总结出来的,脱离了实践的语境,你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契合点,恰如其分地去运用它。这些从别人那里不费劲得到的干货知识也就是“惰性知识”,很难为我们所用。

但“学会了”就不一样了。“学会了”一定是经过阅读思考,去反复实践,就像修复文物一样,一点点地多次地修复完善,最终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说到这里,你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怎样才能跳出“惰性知识”的泥潭,让读过的书都能为己所用吧!方法其实不难,学会记笔记就可以有效地将“记住了”转化为“学会了”,轻轻松松就能实现有效阅读。

钱钟书先生酷爱读书,而且他读书一定不忘做笔记。杨绛先生说过,钱钟书先生特别喜欢读书,也舍得下功夫和花费时间读书,不但要读,还要做笔记。而且,他读书不仅仅只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也是越记越厚,不断添补自己的想法。哪怕做笔记很费时费力,花费了相当于阅读书籍一倍的时间,他也一直坚持记读书笔记。

当被别人问及为何花费如此之多的时间读书做笔记,钱老是这样回答的,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好书不厌千遍读。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钱老先生一生记录读书笔记23册,2000余页,真正将读过的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令人敬佩的一代文豪。

如果你以前做的读书笔记几乎为零,那就从今天开始记笔记吧。不仅打破只是“记住了”知识的魔咒,还要通过记读书笔记把书读懂读透,将读过的书悄悄转化自己的知识。终有一天,你的生活会因此而更精彩。

读写不分家,阅读时手里有笔,书才能读进心里,那我们又要如何做笔记才能轻松将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东西,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呢?

如何做好一本书的笔记(让读过的书变成作品)(2)

做好笔记,自下而上进行写作,让你写作更轻松

其实,做好笔记,方法很重要。好的笔记会让你的写作如虎添翼,但它绝不会仅仅是复制和粘贴那么简单。

生活中,喜欢读书的人大多会把笔记记在书上,然后把书保存好,看着满屋子读过的书,心中就莫名涌动着巨大的满足感。但我们上面提到的钱钟书先生就不一样,他读的书一部分是买的,但更多的是从各个图书馆借的。他不会在书上写写画画,所有的笔记都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写了笔记之后,他就还掉借来的书;而自己买的书呢,他随手就送给别人了。所以钱钟书先生的家里从不存书,留存的只有读书笔记。

钱钟书先生的笔记上不仅记有书名、版本信息以及原文所在的页码,还细致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原作者的意思,并且附带自己的议论。同时他还会随手记录下自己阅读时产生的灵感,然后进行整理,记成新的笔记。更重要的是,他的笔记常常前后参考、上下联系、互为引证。钱钟书先生还喜欢翻阅自己的笔记。杨绛先生曾回忆说,钱钟书先生每天都会翻阅自己的笔记,还常常喜欢读一些精彩的片段给她听。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笔记的价值应该是:你学习和收集的东西越多,你的笔记就会越有价值,就会让越多的想法相互碰撞、相互组合,从而迸发新的灵感和想法,也就越能轻而易举地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

钱钟书先生就是卡片笔记的忠实爱好者,他的所有笔记都使用了卡片笔记法。这些相互引证的笔记,为他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他只需要将相关的笔记进行组合拼接,就能形成文章的初稿。像钱钟书先生这样先准备好素材,再确定主题的自下而上的写作流程,能轻松突破写作从无到有最难的一步。

反观我们自己,写作时自上而下先确定主题,再围绕主题上蹿下跳地寻找素材,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写作。

所以不断地使用卡片笔记写作,不断自下而上地收集和积累,我们终将获得终生成长的认知复利。

唯有动笔,也只有动笔,才能让你越写越轻松

如果以上的内容能给你一点点启发,让你开始动笔记笔记,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攻克写作从无到有的难题。卢曼教授说:不写,就无法思考。唯有动笔,也只有动笔,才能让你越写越轻松,因为做到才是最高级的成长方式。

如何做好一本书的笔记(让读过的书变成作品)(3)

关于如何动笔写,《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作者也给出了建议:

坚持每天记几条笔记

众所周知,卢曼教授以高产而著名,他一生著有书籍58本,除了出版书籍,他还写了数百篇文章。从他使用卡片法写作以来,他一生陆陆续续积累了9万张卡片。9万这个数字听起来非常庞大,但分摊到每一天,卢曼教授每天记的卡片数也不过是六张而已。

每天记几张卡片,听起来并不难,但做到的人却并不多。前方的道路其实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希望坚持的路上始终有你,坚持每天记几条笔记,日积月累地不断投入、不断积累,建立起卡片之间的联系,你离轻松写作就不远了。

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

写作本身就可以让人发现事情的漏洞,把想法变成文字写下来,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在想什么。好文章都是经过无数次推翻不正确的想法,反复修改出来的。

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写稿子时总是喜欢写一行,就留下九行的空白。向他拜师学习的莫泊桑看到了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要留下那么多空白,不浪费吗?福楼拜淡淡一笑,告诉他,这些空白是用来修改的。莫泊桑听了很触动,师傅那么出名了,还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修改文章。于是他马上向福楼拜告辞,赶紧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正是经过了这样千百次地锤炼雕琢,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才会因精巧的布局、自然流畅的文笔而著名。

文章不厌千遍改,唯有不断动笔,不断修改,才能锤炼出锦绣文章。

没有写出来的想法,其实都是被浪费的才华,心动不如行动。如果你想让写作变得更轻松,《卡片笔记写作法》真的不容错过。这不仅是一本写作方法书,更是一本思考方法书。它教会你思考和整理,利用笔记不断地链接知识要点,构建自己的知识银行,让你更有底气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