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3d打印技术(三星堆上新进行时)

近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背形网格状器、铜顶璋龙形饰、三孔玉璧形器、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神坛、铜巨型神兽、铜龙等文物惊艳亮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发掘过程中,3D扫描 3D打印技术再次为三星堆考古发掘提供了黑科技加持。

三星堆3d打印技术(三星堆上新进行时)(1)

▲使用3D扫描 3D打印技术制作的倒立顶尊人像定制保护套 图源:红星新闻

据红星新闻报道,此次三星堆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采用3D扫描 3D打印技术对出土文物“量身定制”了硅橡胶翻模外壳,精确程度做到了与文物的严丝合缝,为文物提供了妥善且“贴身”的保护,避免了文物在采集、运输、存储过程中的损坏风险。

三星堆3d打印技术(三星堆上新进行时)(2)

在此之前,3D数字技术已多次运用于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例如利用3D扫描 3D打印技术1比1复原铜铃进行科学测音;3D打印复制部分三星堆出土器物,再打碎焚烧,模拟3000多年前古蜀人的祭祀活动,以此解码三星堆谜题,探究古蜀文化奥秘。

01、3D数字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支持,3D技术在文博保护及考古领域逐渐推广,大大提高了科技考古水平,提升了考古信息采集管理、综合分析和研究应用水平。

三星堆3d打印技术(三星堆上新进行时)(3)

▲3D打印技术复制的云冈石窟佛像

2017年,借助3D打印技术,云冈石窟第18窟在北京被成功复制,高大的立佛“走”出了千年石窟。

据悉,该工程通过三维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后,生成高精度点云文件,再通过基于艺术价值的表皮分区划分原则完成三维数据模型,用50余台大型3D打印机用时45天打印出2800多块打印模块,组装成71块投影面积为2米×2米的标准单元块,并采用边打印边拼装的递进方式,共用时两个月整体完成对第18窟1:1高精度模块化复制。

三星堆3d打印技术(三星堆上新进行时)(4)

▲运用三维数据采集 3D打印技术1:40比例复制的武当山金殿模型 图源:中国新闻网

2022年,湖北武当山首次使用3D数字技术对武当山金殿进行数字化重建还原文物三维模型,并运用3D打印技术完美“复制”武当山金殿。让武当山文物“活起来”,为武当山的历史文化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持。

三星堆3d打印技术(三星堆上新进行时)(5)

▲“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 图源:敦煌研究院

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运用3D数字技术将敦煌壁画里样式众多、型制丰富的建筑形象转化为三维建筑模型和3D打印复原实物,包括展览装置、壁画建筑形制绘图、文物、纸质洞窟建筑模型、数字化高清壁画复制品、三维建筑复原模型和数字化3D打印的建筑复原实物,以及珍贵研究文献手稿、石窟外景高清晰摄影图片、多媒体展示等共计四百余件(套/幅),集中呈现展示了敦煌壁画里的建筑形象。

02、积木易搭3D数字技术助力文物三维数字采集与保护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包括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3D打印技术及数字模拟修复技术等,文物3D扫描建模是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基础,积木易搭作为国内领先的3D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文博领域拥有丰富的3D数字化经验。

三星堆3d打印技术(三星堆上新进行时)(6)

▲积木易搭3D扫描仪文物数字化采集

针对文博行业文物保护方面的难题,积木易搭提供标准化、工程化的文物3D扫描建模解决方案,可实现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古建遗址数字化采集、文物影视资料提取、文物预防性保护、博物馆全景采集等。

三星堆3d打印技术(三星堆上新进行时)(7)

▲积木易搭文物3D扫描建模

积木易搭凭借自主研发的软硬件系统,可实现文物1:1 高保真三维建模,扫描过程不直接接触文物、自动化贴图,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效果佳、成本低等优势,最快五分钟生成单个文物模型,比传统建模设备提升15倍,扫描精度高达0.01mm,可实现文物3D模型展示,支持观众720°随意查看文物细节,为后续博物馆的智慧管理及数字化展陈提供数据基础。

如在帮助洛阳博物馆线上数字化复刻过程中,积木易搭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经过实地3D扫描建模、数据采集、三维动画合成,制作出1:1还原的线上洛阳博物馆。

三星堆3d打印技术(三星堆上新进行时)(8)

▲洛阳博物馆线上数字展厅

同时,通过量化文物残损变形评估数据,创建、制作修复模型,为文物修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避免文物在修复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的失误而损坏。

目前,积木易搭已为超过10个行业,超过1000 企业/品牌提供3D扫描建模服务,累计建模数量突破1,850,000件。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科技考古,提升考古信息采集管理、综合分析和研究应用水平;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等为重点,推进相关文物信息高清数据采集和展示利用。”

科技为文物保驾护航,让文物保护与时俱进,已成为当下文保单位与科技企业的共识。未来,让我们共同见证科技考古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