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和无锡江浙两座最低调的城市(宁波青岛和无锡)

宁波和无锡江浙两座最低调的城市(宁波青岛和无锡)(1)

前段时间,各地GDP数据纷纷出炉,一时间网上热闹起来了。

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百强城市的竞争依然激烈,入围门槛从上年的2679亿元(福建龙岩),提高到2802亿元(四川宜宾),拔高了整整120多亿

北上广深还是当之无愧的龙头,此外,泉州、济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6个城市很开心,集体加入了“万亿GDP俱乐部”,南京感觉也很好,GDP达到1.48万亿,超过天津的1.4万亿,首次跻身十强,创下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纪录。

而胶着最紧的几个城市,今年也格外引人瞩目。

其中尤以宁波、青岛、无锡三城为甚。

很巧的是,这三座城市的车牌都是B字打头,宁波浙B,青岛鲁B,无锡苏B。B,意味着在省会A城之后的独特地位,也是三个城市的某种侧写。

2020年的数据尘埃落定之后,宁波12408.7亿元,排名第12;青岛12400.56亿元,排名第13,无锡是12370.48亿元,排名第14。差距,的确很小

但网络有人就拿无锡之前的数据来说事了,比如无锡GDP曾高居全国第八,超过杭州和深圳,青岛和宁波这样的城市以前都被无锡压着打,就算在2000年之后的很长时间内,无锡的GDP也是稳稳站在全国前十……言下之意,如今的无锡不行了。

甚至有人说,今后5年,无锡必须“习惯”被几个省会城市一个个超越,也就是在GDP榜单上的排名还会继续往下掉。

无锡会就这样沉沦吗?

PART 1|壹

其实就在2019年,无锡的GDP还是超越青岛的。

当时的数据显示:2019年无锡实现生产总值11852.32亿元,青岛11741.31亿元,无锡还领先青岛100亿左右。

但青岛经过短暂的蛰伏之后,在2020年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一举反超。

根据青岛当地公众号“青记”的观察,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现已升任安徽省委副书记)主政两年,青岛在发展理念上的确出现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变化,城市的活力也在一点点被激发出来。

面对疫情,青岛开始重视海尔海信等本土企业的潜力,并迅速找到了工业互联网这个抓手。

于是青岛大胆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以工业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超过20%。

2020年,工业互联网为青岛贡献了超过110亿元的新增产值。

目前,青岛已集聚了1833家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涵盖软件与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正在形成全生态产业链。

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经伟曾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新时代条件下中国走向世界绝佳路径,‘北方第三城’的青岛选择了世界工业互联网领域作为发力点,体现出它在寻找自身定位和谋求发展之路上高山仰止和超前布局,有望成为中国北方区域一个亮点。”

消费方面也是一个关键,青岛举办了系列促消费活动,全年社消总额增速1.5%,一举成为北方主要城市中增速最高的城市。

而外贸方面,青岛出台了包括减费降税、融资支持在内的39项措施,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8.2%。占出口总值近七成的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18.1%和17.1%。

相比青岛,无锡2020年的表现略逊一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增速均未转正,分别下降1%和5%。规上工业增长6.6%,服务业增长3.2%,投资增长6.1%,在30强城市中均处于中等水平。

但对于无锡这样一个普通地级市来说,它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颇为不易。毕竟,青岛属于副省级城市,还在2019年获批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它能够享受到的国家支持和政策优惠,都是无锡无法比拟的。

PART 2|贰

说完青岛,再来说说宁波。

宁波超过无锡,其实早几年来看就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了。

面积上,宁波面积9816平方公里,无锡面积4627平方公里,宁波比无锡大了一倍多。

人口上,宁波有820万人,无锡有657万人,宁波多出160多万人。

政治地位上,宁波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无锡市地级市,宁波的地位高于无锡。

宁波有港口,无锡也有港口,但江阴港和宁波舟山港毕竟不是一个级别的。2019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是11.19亿吨,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宁波这几年发展也确实很快,更令人佩服的是5年换了3任市委书记,经济也没受什么影响,依然稳步向前。而就在6年前,当时的宁波还因为和杭州差距逐渐被拉大面临着各种质疑。

如今,6年时间过去了,宁波GDP排名从2016年的16位一路上升到2020年的12位。

宁波经济发展之所以不受一把手更替影响,在外界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宁波每一任市委书记上任后,都会紧紧抓住宁波的制造业和港口优势做文章,无论是人才的引进还是金融资本运作抑或是各种大型活动造势,都在为制造业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服务。

从2017年开始,宁波就坚持将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改造(跟现在所说的工业互联网差不多)纳入重点工作,投入重金为全市有意愿技改的规上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一对一”诊断。

这样孜孜不倦推进的效果是什么?

效果就是:如今宁波拥有5219家智能制造企业,位居全球第七,制造业从业人数达101.52万人。

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截至2019年6月的数据显示,最近18个月宁波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达到19.59%,已连续18个月位居全国首位,远超国内的其他制造业大市。

无数高级蓝领,为宁波的GDP攀升提供了一块牢固的基石。

同时,宁波还很重视发展产业集群。今天的宁波,已不仅仅是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全国四大家电基地之一,全国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还是全国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

其实,我们已经看出了:

这三座城市,这几年的增长路径几乎相同,均是工业强势复苏,制造业的强势崛起,剩下的,无非就是看谁的产业结构更有优势,谁引进的项目潜力更大。

某一年的GDP数据,真的只能看做是一个历史的断点,在万亿的级别上,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差距,也不过就是一两个大项目而已。高手过招,差之仅在毫厘之间而已。

真正要考虑的,都是结构性的问题。

比如同样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东莞,今年却成为“万亿俱乐部”后备军中唯一一个未能成功晋级的城市,这与其第二产业发展乏力和外贸依存度过大不无关系。

东莞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多,知识密集型产业过少,加上对外依存度过大,疫情影响之下就变得很被动,这些,才是我们真正要防止出现的情况。

PART 3|叁

其实这几年来,已经是无锡发展最好的时光之一。

从2007年开始,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的无锡经历了环保危机、方向迷失以及探索失败等种种考验。

“十二五”期间,无锡经济增速每年滑落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年江苏垫底,经济持续下行。

2015年8月,无锡市委召开全会“校定”发展方向:实体经济是无锡最大的优势,制造业是这座工商城市的基因。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无锡强。无锡经济发展的历程、禀赋和定位,决定了无锡必须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的发展道路。

无锡,再一次回到了制造业原点。

整个“十三五”期间,无锡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结出了这样的硕果:

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创历史最好水平,累计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33个;

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3%升至66%,保持全省第一;

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68家,总数达162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2万亿元;

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3家;规上企业90%以上实施了技术改造;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5500亿元;物联网产业营收增至3100亿元,规模全省第一;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至1350亿元,居全国前列;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销售收入增至28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

尽管GDP的数据比宁波和青岛少了一些,不过在一些“硬核数据”上,无锡仍然有拿出手的成绩:

比如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榜单上,宁波10家企业入围,青岛是海尔、海信和青建集团3家入围,而无锡是多少呢?26家

无锡人均GDP仅次深圳排名全国第二,宁波2019年人均GDP14.3万元并未上榜全国前十。

去年,南风窗发表了一篇文章《这里不靠房地产》,刷屏了无锡人的朋友圈,里面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在CRIC等机构选取的中国30座主要城市(一线城市、省会、计划单列和发达地级市)中,2019年土地财政依赖度低于50%的只有四座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低,折射的正是实体经济的发达。

在这个榜单上,普通地级市无锡,依赖度仅为48%。宁波是97%,青岛是83%。

很高的人均GDP,很高的科技贡献率,相对比较低的房价,所以无锡还一度被网民视为2020中国“性价比”最高的城市,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PART 4|肆

反观过去五年,三座B城的发展历程,也是国内中坚力量城市坚定不移走实体经济振兴之路的真实写照。

特别是今年,全江苏GDP突破10万亿元,领跑全国;浙江GDP超过万亿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长三角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应对疫情危机、恢复经济增长的一面旗帜,显示出了强大的经济韧性,这其中,离不开宁波、无锡这些城市共同的贡献。

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浙江这次11个市2020年GDP全部实现正增长,十分难得,即使是“苏大强”也没有实现13个市全部正增长,这背后,数字经济对浙江经济的拉动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无疑将给其他城市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震撼和借鉴。

新一轮的发展,即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拉开大幕。这次的主旋律,将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制造业深度转型,也是三座B城将面临的共同机遇和挑战。

说是较量,其实也是说说而已,更多的是一种借鉴、学习。GDP本来就是一个参考数字,更何况是某一个时间节点上的断面,如果仅仅依据这个来掂量一个城市的城运,就有点肤浅了。

资源在趋紧,竞争在加剧,但同时,区域也在协同,合作也在加速。

无锡暂时的排名下降,我认为是转型期的一种正常调整。无锡没有做错什么,相反,这几年它一直在做对的事。

而且它正在积极地布局下一个五年乃至十年:

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主动接轨服务上海龙头;

打造最有营商环境城市……

就在快要春节放假的当口,无锡还召开了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会议,响亮地喊出了“无锡的未来在科创”口号,一连提出了几个“抢先”:抢先形成强大的“科创矩阵”、抢先培育高端的“科创产业”、抢先招引优质的“科创项目”、抢先实施领先的“科创政策”、抢先打造适宜的“科创环境”,时不我待的意识溢于言表。

每一个城市的主政者,都在用自己的智慧,为这个城市寻找最优的发展路径。

而一个城市真正的成长,最终还是靠每一个生活于此的普通人。加油,奋斗者,加油,B城的每一个“追梦人”!

参考资料:公众号“青记”、“青小岛”、“齐鲁观”、搜狐城市

(本文作者:奔流财经社 奔流团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