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自己有没有被对标(怎样刻意练习试试对标法)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首次提出,并撰写一本通俗读物《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这本书通俗而系统地总结了从新手到大师的方法,指出主要是依赖“刻意练习”。
身边一些朋友没有系统性地阅读和理解书中知识,只凭自己的臆想“刻意练习”这个词。他们往往将“刻意练习”曲解为“努力练习”,或者“持续练习”,自然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出现这种问题,也是因为“刻意”本身带有感情色彩,容易将人引向“努力”这样的非逻辑路数。
刻意练习的核心是“有目的的练习”。如果实在希望简化“刻意练习”,可以理解为“对标练习”。
“对标练习”可能是比较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标”可以从“目标”、“竞标”、“标准”、“指标”四个维度下手。
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
学习、练习也需要围绕目标。
想要成为篮球运动员,就不要去学习踢球。
想要成为程序员,就要去看牛人的代码,前辈的编程经验总结。
竞标有些创业者说“自己从来不关心竞争对手”。这是胡扯,至少也是只部分陈述。
研究领先到一定程度,可能追寻的是其他人都不知道的答案,确实只能专注自己的工作。
但是,知道“他人不知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在“竞标”。
有价值的事情,一定会有竞争对手。差别只是相对位置领先、落后而已。
做产品就要研究竞品。
干体育就要研究对手。
对手就是自己的目标,观察研究对手来提升自己。
标准提升的第三种方法是“标准”。
很多人做事情讨厌“监管”、厌恶“标准”和“规范”。
其实,“标准”就是入门线。
想要成为大师,先要成为“专家”。
不知道往哪里努力,就找“标准”。
国标、行标、企标……按照这些做,至少方向是对的。
没搞清楚标准的内涵,就试图标新立异,往往会失败。
有很多老板刚刚取得点成功,就自我膨胀,以为无所不能。自己不懂“ISO90001”,非要制定一些牛逼管理制度。结果懂行的员工不好意思批驳,不懂行的员工无所适从。最终,公司一地鸡毛。
指标以前,往往不重视指标。现在,随着意识提升,大家开始重视指标。
但还是往往不足。
“指标”就是标准的量化表达。
围绕目标、对手、标准,设计自己的指标体系,对成长非常有帮助。
有了指标,就知道自己的准确水平,就能得到明确的练习反馈。
对100米运动员来说,跑进10秒以内和11秒以内天壤之别。
正是严格参考指标,运动员才知道自己的水平。
设计指标也并不难。
以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学文科就不好评价成功与失败。
现在,已经可以通过阅读量、点赞量、版税等指标衡量通俗文学作家的水准。
尾声
真正的高手,标准、指标确实难以衡量。到达这种境界,可喜可贺!
作为新手,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是很难成功的。
有对标参考,十分庆幸。
赶紧找到对标参考,刻意练习去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