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京涮羊肉(蒙古人的大元满族人的大清)
有人不吃羊肉,嫌羊肉有膻气味,外甥女说吃了羊肉放屁都特别的膻气,这可苦了。每次看到我们大块的吃手抓羊肉,烤羊贝子吃的满嘴流油,自己只能泡个方面放根火腿肠,直生气!但是,涮羊肉是个例外,每次家里面吃涮羊肉都能吃上两大盘肉,吃的美滋滋。
火锅 |老北京铜锅涮肉的老味道 涮出来的美味 吃的那些讲究
涮羊肉是北京传统名菜,又称羊肉火锅、老北京涮肉、老北京铜锅涮肉等等。涮羊肉大概有1000来年的历史,有一种传说是忽必烈发明了涮羊肉,一次行军打仗突然的军情,打乱了将士们吃饭的时间,厨师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片放到大锅里汆熟,用简单的调料拌匀让将士们饱了再去打仗。后来发现这种吃法简单,羊肉味道鲜美,就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涮羊肉。
蒙古人的大元 满族人的大清 谁是老北京铜锅涮肉的发明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涮羊肉起源于公元17世纪,清代宫延冬季膳单上就有关于羊肉火锅的记载。在民间,每到秋冬季节,人们普遍喜食涮羊肉。据清代徐到《清牌类钞》载:(京师)"人民无分教内教外,均以涮羊肉为快。"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北京前门外肉市的正阳楼开业,这是第一家出售涮羊肉的汉民馆。民国初年,北京东来顺羊肉馆用重金把正阳楼切肉师傅请去,专营涮羊肉,从选料到加工、工具均作了改进,因而名声大振,赢了"涮肉何处嫩,首推东来顺"的赞誉。
老北京涮羊肉、重庆老油火锅和其他火锅一起,占了北方人吃火锅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到秋冬季节北方人特别喜欢吃涮羊肉。老北京涮羊肉的经典是老北京铜锅涮肉,铜锅、炭火、清水、手切羊肉、麻酱小料缺一不可。
铜火锅
铜锅炭火白水老北京涮肉的标配,铜火锅的起源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它就像一位隐士,一路风尘、一路沉淀,沿袭着历代保存下来的古老和质朴。
铜锅涮肉对于食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铜在杀菌方面存特效。当你把水倒进锅的同时,就产生了巨大的杀菌效果。这个被称为"铜离子效应"阻止了微生物的产生。炭火是中国延传至今的最古来的,历史最悠久的即食形式的加热物质,与铜火锅就像是对孪生兄弟一样。
老北京铜锅涮肉最讲究的就是手切羊肉。选用内蒙古所产的小尾巴绵羊,而且要羯羊(即阉割过的公羊)。取其上脑(肉质最嫩,瘦中稍带肥肉)、小三岔(五花肉)、大三岔(肉质一头肥一头瘦)、磨档(瘦中带一点肥肉边)、黄瓜条(质地较嫩,瘦肉上有一点肥肉边)等五个部位的羊肉。
选好的羊肉也要切好,切片时,左手掌应压紧肉块和盖布,防止肉块滑动。每250克肉可切出20厘米长、5厘米宽的肉片40~50片,并要求达到薄、匀、齐、美。
涮羊肉的小料可是特别的讲究,一套下来有20几种调味品,食客用小碟子现调现吃。麻酱作为涮肉小料离不开,一种用芝麻磨成的泥糊状酱,香气浓郁,吃的时候要用调味品或者水、油调开。芝麻酱、绍酒、红豆腐乳、韭菜花酱、辣椒油、卤虾油、香菜、葱花,香油、蒜泥,吃的时候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调开,边吃边调边喝汤。
涮羊肉是个技术活,不同部位的肉,涮的时间不同,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不成熟。自己将少量的肉片夹人火锅里的沸汤中抖散,当肉片变成灰白色时,夹出蘸调料食用。肉片要随涮随吃,不要一次放得过多。肉片涮好后再放入配料。防止涮羊肉的汤弄混了。
手里摇着大蒲扇,嘴里满嘴的京腔味的老北京人,有着骨子里的优越感,吃起东西来就特别的讲究。吃完了涮肉还要来些白菜、豆腐、粉丝,一则是为了更好地营养搭配和去膻解腻,二则是清清小料,再来点涮羊肉的汤溜溜缝。#我为火锅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