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推荐方案(把课外阅读当回事儿)
今年寒假,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中心学校校长丁玉才家访了200多个孩子,只为看孩子们假期课外书读得咋样。
与城里娃相比,大多数农村孩子课外书少、阅读少、见识少。虽然都知道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现实却是很多农村学校“雷声大雨点小”。但丁玉才还是想扎扎实实抓阅读,让农村娃学会享受阅读,进而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如果学校不下力气,孩子们可能就耽误了!”
红寺堡区是我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大河乡的村民主要是从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青壮年男子常年在外跑大车或务工,留守在家的妇女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家长甚至不识字。
丁玉才寒假期间到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学生阅读课外书情况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而这里的现实情况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其中薄弱环节。“如果学校不下力气,孩子们可能就耽误了!”丁玉才说。
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他选择在全乡10余所小学3300多名学生中推广阅读。学校统一采购一到六年级推荐课外书6000多本,每个学生平均能领到两本,住得近的学生还两两结对交换着看。
在抓娃娃阅读的同时,丁玉才也没忽视老师的阅读。他认为,只有老师读书学习,才有充实的头脑教学;只有老师具有读书意识,才会关注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从2021年暑假开始,他就鼓励全校270多位老师每天阅读打卡,并坚持每天在群里提醒老师阅读。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学校发的书中,我最喜欢《非洲民间故事》,篇幅短,故事多,写的都是我没去过的地方、我不知道的新鲜事。”大河乡第九小学学生夏紫涵告诉半月谈记者。
夏紫涵说,自己的弟弟喜欢出去玩,她更喜欢宅在家里看书。上次去镇上书店,她还缠着妈妈买了《山海经》。夏紫涵家有农村罕见的装满课外书的书柜。“平时只要看到对她有帮助的书就会买给她,希望她在积累词句和知识的同时,还能从书中获得更多见识。”夏紫涵的妈妈说。
然而,在大河乡,像这样有阅读养成意识与相应物质条件的家长并不多。在另外一个家庭中,兄妹两个只能共用一本课外书,写阅读笔记时,写不出“读后感”。
“阅读是农村娃的短板,我也告诉孩子们,实在不会写,那就摘抄好词好句。我相信一步一步来,他们终会有自己的思考。”丁玉才说。
“要长久地坚持下去”
“阅读不仅能激发读书兴趣、培养求知习惯、拓宽人生视野、丰富人文积淀,为我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能陶冶性情、砥砺意志、滋养心灵、润泽生命,为我们涂好精神底色,为人生大厦夯实根基。”丁玉才说。
有欣慰也有失望。寒假期间,丁玉才安排学校负责人进村入户了解孩子阅读情况,他自己也走访了200多个孩子,发现因为一些村小校长、老师认识不到位,学生家长重视不够,学生没有阅读习惯等原因,阅读推广效果并未达到他的期望。
于是,丁玉才改变了学生阅读推广策略,安排各学校给每名学生发一套课内必读书籍。按照每月读一本书的速度,学生完成每天的阅读量,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第二天在上语文课前与同桌相互交流读书内容,教师抽1至2位学生分享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评价。寒暑假时,则给学生发放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教师以打卡的形式每天监督学生阅读。
“我会坚持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也希望社会上有更多人来关心支持乡村孩子的阅读,让他们读得更好、行得更远。”丁玉才说。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7期 原标题:《丁玉才:享受阅读,再造人生》
半月谈记者:艾福梅 | 编辑:孙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