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汽车广告(从百年前的汽车广告出发)
在距今一百多年的十八世纪,诞生了最早的汽车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汽车广告也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印刷物到各种互联网媒体形式的发展。
1898年8月13日的 《科学美国人》 杂志中刊登了最早的手绘汽车广告,“DISPENSE WITH A HORSE. THE WINTON MOTOR CARRIAGE”——The Winton Motor Carriage Co(“让骡子和马都歇了吧——温顿牌汽车”)。广告语直接向竞争对手“骡子和马”发出挑战,可见当时的汽车,主要以替代性交通工具的载人功能特点作为营销卖点。
时代不同,广告的主题也在发生变化,品牌对于广告宣传策略和广告的喜好也大有不同。
1904年福特广告,已经开始采用富有创意的设计去吸引消费者关注。此时的广告特点通常以图文的形式展现产品的外观及功能。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诞生了最早的汽车摄影广告——1923年雪佛兰广告。广告选择山路作为背景,突出汽车的“The Hill-Climber”属性,已经不满足于代步工具的特点,而是强调了特殊属性。
1924年,彩色印刷的凯迪拉克广告,对凯迪拉克的多种车身颜色进行宣传。在营销中突出外观属性。
二十世纪初,Art Deco(装饰艺术运动)兴起。欧美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认识到时代的必然性,机械化已经无法免,他们不再回避机械形式,也不再拒绝新的材料(钢铁、玻璃等)。
Art Deco主要集中于豪华和奢侈的产品与艺术品的设计上,它服务于社会上层,是一次风格特殊的形式主义设计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汽车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要影响。通用、福特等汽车企业先后成立了专门的汽车设计部门,专业汽车设计团队诞生,汽车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Art Deco带来的新设计和新材料的应用,汽车广告也随之发生变化。
模特的造型与汽车外观交相呼应
通过模糊、线条等突出汽车的强劲的速度属性,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
后来随着美国经济大萧条,价格也变成消费者的重要关注点,在汽车广告中突出价格成为主要卖点。
1933年庞蒂克广告
到了40年代,战争成为世界主题。汽车广告中开始融入战争元素。
1942-45年间凯迪拉克的广告
战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兴起,年轻人驾车度假成为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而且汽车广告的创意也随之变化。
背景上,以郊外、海边为主。通过展现家庭生活、情侣交往,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潮流。
此外,战后男性荷尔蒙的释放在当时的广告创意中也有所体现。汽车作为两性关系的“参与者”,成为营销卖点。
庞蒂亚克Star Chief广告,以俊男靓女为模特,配合广告语“Spread Your Legs!(张开你的双腿)”大打擦边球,突出空间优势。
而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变得繁忙而拥挤,人们的汽车观念又在发生不同的变化,一款经典的汽车诞生——甲壳虫。“Think small”(想想小的好处)凸显了当时人们对于空间的理性思考。
20世纪90年,一股性能车热潮兴起。我们熟悉的Honda Integra Type-R、Honda NSX、Mazda RX7(FD)、BMW M3 E36、Audi RS2 Avant等,都在这个年代大放异彩。而摄影技术的提升也让这个时期的广告凸显着速度与激情。
值得一提的是,诞生于2001年的电影《速度与激情1》,也是90年代汽车文化的体现。
21世纪到来之后,数字化广告成为主流,技术不再成为广告创意的桎梏,汽车广告变得丰富多彩。
突出科技美学
突出性能
以年轻人群和时尚潮流生活为卖点
汽车广告的发展,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社会背景不断演变。从围绕产品功能展示产品信息,到传递生活方式,再到契合消费需求。广告创意的触达,越来越深入。
对于广告制作而言,好的汽车广告既要放大产品的特别配置、特殊技术等,又要与目标消费群体的生活形态有一个好的结合。不能只讲功能,也不能只讲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对于未来汽车广告审美情趣,又将何去何从呢?
我们不妨在一份2021年汽车行业数字营销报告中寻找一些线索。
报告显示:
今天,汽车消费被赋予了更多情感价值,除了本身工具属性外,情感元素大大增加,强调汽车与人的紧密连接。
另一方面汽车品牌在营销中重点传达“时尚”调性,贴近年轻人的需求。
下图显示,年轻用户计划换车周期普遍较短,这必然是影响品牌营销重点的一大因素。
行业内出现一个现象:越来越的Fashion摄影师开始参与和主导汽车广告拍摄。这通常与品牌方对于广告创意新的需求和尝试有关,而这种变化趋向,往往受消费者画像影响。假以时日,势必会带来广告审美情趣上的新变化。
对于广告制作人员来说,品牌方和消费者就像是三角形的两端。广告审美一方面要满足品牌方对于产品设计、定位的诉求,另一方面也要能够从视觉、情绪方面打动消费者。品牌方和消费者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且二者又共同影响了广告审美的发展。
随着汽车营销不断破圈,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广告从业人员来说,要立足行业、不断思考,避免“审美过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