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

荀家,世代效忠于诸葛家。

荀诩,是诸葛亮看着长大的。当诸葛亮得知,去灭口陈恭的是荀诩,他亲切地说出了“孝和”两个字。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

孝和,是荀诩的“字”。诸葛亮遥想当年,他躬耕于南阳,孝和天天给他送饭。那时候的他,悠然坐于草庐之上,告诉孝和,这世间,最重要的是“人”。

可当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当他得知孝和这一去很可能是九死一生,他并没有多大的触动。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2)

在荀诩这个小人物的心中,诸葛亮是他的神,而在诸葛亮这个大人物的眼里,荀诩只是一枚棋子,并且是一枚可以随时被牺牲的棋子。

世代效忠,九死一生,未被厚待,只余牺牲。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3)

《出师表》。

《风起陇西》,发生的时间是,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而诸葛亮发动这次北伐前,写下了闻名至今的《出师表》。

而风起陇西,所有的大背景,都能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来概括。

此文,我仅用最关键的两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4)

《风起陇西》发生的大背景是,刘备创业未半,为了给张飞关羽报仇不顾诸葛亮的反对伐吴,最后被陆逊火烧了40座连营,大败而归。之后,天下三分,而属蜀汉的益州最为薄弱。东吴,人才辈出,占有富饶之地,并且,孙权出自东吴,大权在握,上下一心,雄踞一方。

而曹魏,虽然曹操已死,新帝曹睿登基,但曹睿远比阿斗文韬武略,加上诸葛亮的克星司马懿的辅佐,也呈现了蒸蒸日上之势。

唯独蜀汉,少主赢弱,蜀汉虽占据益州,并且在诸葛亮的政策下休养生息多年,但是益州的本地的势力依旧强大,而蜀汉内部的权谋斗争也日趋激烈。

原著中,“烛龙”乃是诸葛亮亲自派遣,目的就是通过外患来解决蜀汉的内忧。为了解决这内忧,他设置了计中计,谋中谋,完全置孝和的生死于度外,他甚至一步步逼反了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5)

好一场权谋大戏,可是,当孝和得知了真相,他想到了那些为了这场权谋而无辜死去的人,他的忠心动摇了。

因为这场权谋的背后,是太多小人物成为无辜的炮灰。电视剧中,诸葛亮则变成了完全不知道内情的那个人,而杨仪成为了最大的谋划者。

可剧中的诸葛亮依旧认可:过程太没原则,没底线,但是结果是正确的。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6)

真的结果正确吗?

五次北伐,益州更加疲敝,而蜀汉政权的内部争斗更是日趋白日化,最后刘禅投降,蜀汉大批忠臣良将被杀,蜀汉自此灭亡。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7)

忠臣被杀。

陈恭最后被当成间谍杀害了。

他真的是间谍吗?并不是,他一生忠心于蜀汉,为了所谓的光复汉室,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是,最后,他以不忠不义不孝的罪名昭告天下,他甚至死后连墓碑上,都不配写上名字。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8)

他是甘愿赴死吗?

是。

他是为了光复汉室而慷慨赴死吗?

并不是。

他是为了救孝和,也是为了他惨死的妻子翟悦。他心灰意冷了,他觉得太累了,他不想继续下去了,不想再当蜀汉的忠臣良将,他只想以一个小人物的身份,去跟自己挚爱的妻子团聚。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9)

他不是心累于与曹魏的争斗,他是心累于蜀汉内部的争斗。杨仪把对付曹魏的反间计,堂而皇之地用到了蜀汉内部的自己人身上,而陈恭就是杨仪最锋利的那把剑。

当杨仪意气风发地想要跟陈恭喝酒时,陈恭拒绝了。他在内心是不屑于跟杨仪这样的“卑鄙小人”喝酒的吧。当李严被捕时,他大呼着要见诸葛亮,他说,诸葛亮无颜见他。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0)

为了所谓的“光复汉室”,忠臣需要被杀,良将需要被逼反,而那些无辜的小人物,世代效忠,最后竟然都是炮灰。

杨仪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光复汉室,诸葛亮口口声声地说,结果正确。可是,当一个朝堂最具声望的官员,想的不是人才,不是民生,当忠臣良将不能为国捐躯,而是死于权谋,那么这个朝堂,到底会是一个怎样污垢的朝堂。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1)

年少时读三国,每当读到蜀汉末年,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以君主“仁义”著称,人才济济的蜀汉,怎么到了末年,就成了外部穷兵黩武,内部奸臣横行的污垢模样。

更可悲的是,在外坚持穷兵黩武的将领,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

诸葛亮不是告诉孝和,最重要的是人吗?

他,是否早就在权谋中,忘记了他的初心。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2)

正义不存。

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司闻曹内部断定,这次的情报出错,是因为蜀谍“白帝”陈恭的叛变。于是,冯膺在给荀诩多次用刑,判断了荀诩的忠心后,让荀诩去处决“叛变”的陈恭。

荀诩坚决不信陈恭会叛变,他那时候说了一句:

我相信的是自己的心。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3)

等到他到了曹魏,他开始彻查“白帝叛变”一事,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小细节:作为蜀谍的谷正,对蜀汉抱着死忠之心,面对荀诩的怀疑,以死表示清白了。

忠臣被疑。

这些为了蜀汉九死一生,一辈子不能回家跟亲人团圆的蜀谍,不仅得不到嘉奖,反而被怀疑的蜀谍该是何等的心寒。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4)

如果冯膺派来调查“白帝叛变”之案的不是荀诩,而是别人,那么可能死忠于蜀汉的陈恭,可能早就被杀了。

从这时候开始,陈恭开始跟荀诩一起调查魏谍“烛龙”之事。可最后,陈恭李代桃僵成了所谓的“烛龙”被杀,而荀诩费尽心机去查这件事,九死一生,却发现不过是杨仪的计谋,而他这个坚持查真相的人,则成了杨仪权谋里,最大的阻力。

杨仪最后竟然想要杀掉他。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5)

到这部剧的结束,你会发现所谓的“正义”完全荡然无存了。在所谓大人物的权谋里,什么夫妻情义,什么兄弟义气,什么公平正义,都彻底不重要了。

因为要达到一个“看似正确的结果”,于是,兄弟可以相残,夫妻可以相杀,追求正义的人可以死于坚持,而那些无原则、无底线的奸诈小人可以踩着“忠臣良将”的尸骨,站在权力之巅,目睹黑白颠倒,是非不分而露出胜利的笑容。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6)

诸葛亮曾经对孝和说过,最重要的是“人”。可是,蜀汉末年,蜀汉政权的高层最忽视的就是“人”,人才大量流失,而百姓更是因为连年的征战而苦不堪言。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旦,一个王朝,那些小人物都寒了心,这也意味着这个王朝已经到了一个快要颠覆的时期。

陈恭,曾经死忠于蜀汉,最后寒了心。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7)

孝和,祖辈世代效忠于诸葛家,最后也是心灰意冷。

如此蜀汉,外忧内患,加上君主不明,本就离衰亡不远矣。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8)

诸葛亮之死,与蜀汉灭亡。

卧龙和雏凤得其一,可得天下。

刘备得其二,却最先灭亡。更可悲的是,诸葛亮死后,姜维坚持继续北伐,而蜀汉内部在费祎死后,竟然无人能主政,可见蜀汉内部人才流失之严重。

《风起陇西》这部剧到底在演什么?

在演大人物的权谋下,那些效忠于蜀汉的小人物的生存状况。

惨不忍睹。

为什么贾诩反攻长安是最狠毒的计(三刷风起陇西才知)(19)

而这些小人物生存现状的惨不忍睹,则是蜀汉政权争权夺利的一个缩影。

蜀汉,光凭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权谋之计,就真的能光复汉室吗?

一方政权的长治久安,从来都是无数小人物的托举,而非一人的权谋。

权谋之术,乃兴国之兆,而非兴国之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