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深度以及反转结局令人意外(电影超脱不懈发展克服创伤)
遇见电影Detachment. 中译《超脱》。
没有师生恋、没有父女情深、不堕胎不出国不绝症,不是悲情狗血剧,
有点点黄有点点暴甚至隐隐有点luan伦,可是,看完全片,你的关注点绝不会肤浅地停留在脏话、色欲、暴力、伦理之上,而是会经历一场灵魂的洗礼,一段人生的升华。
它唤醒你隐藏在内心身处那个孤独的小人;
它激活你埋藏在青春时代的叛逆种子;
它挖掘你面具下的另一种人格;
它替你无处释放的压抑怒吼与呐喊;
它帮你寻找生命中本应存在却丢失的希望;
……
的基调在极度克制的镜头语言下,将男主的生活轨迹串起,再点缀周围人物平淡又不平静的日常,他们的情绪如同在壶里久煮的沸水,“滋滋”尖叫着欲冲破束缚与牢笼,摆脱当下,超越自我与外界的阻隔,获得新生。
片子从一个代课教师剪开切口,通过他与一系列人或紧或松地连结,探讨了人如何携带创伤与让人迷惑的生活相处,又怎样逾越人与人之间的鸿沟与情感和解,与自我,家庭,社会有一个良好而愉悦的接轨。导演过《美国X档案》的托尼•凯耶相当关注美国的社会问题,编剧卡尔•隆德亦是颇具野心,以关乎人性关乎未来的教育与家庭为框架,嵌以若干破碎作响的社会现实。托尼•凯耶是一位力求真实化影像的导演,反映在《超脱》上,就体现为一种冷静的甚至是平淡的叙述,不动声色却充满锐角。镜头干净专注,画面简洁而具备质感,展现着独立电影的气质。
演员方面,阿德里安•布洛迪曾凭《钢琴师》摘得奥斯卡桂冠,不得不说,他的长相在给观众传达那种隐忍和无奈的情绪方面帮了个大忙,这个愁眉苦脸的男人。萨米•盖尔的棕色头发和“良好的自然反应”(导演语)使Erica的形象轻易打动人心,她穿着渔网袜站在红墙前的样子带着一种有力的天真与盲目。关于男主角Henry的伦乱身世,导演交代得极为隐蔽,但想通这一点,就能更好得解释Henry妈妈的死是如何给了他情感交流的天赋与他出离世外的鼻息。以及日后外公的病与死对Henry的影响。片子里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强势的、优秀的、不被尊重的、躺在地上淌着眼泪蜷着双腿下达通知的女校长是一个人,睿智的、教导有方的、看花花公子的依靠福灵片的Charlier是一个人。没有人是纸面的。这些在强烈地传达着一个信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我们都晚上把它们带回家,白天把它们带出门。我们都能感受到无助,意识到自己正孤舟出航,漂泊不定的心情,”
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面对着试图向自己求助的Meredith, Henry说“我们都一样,都能感受到痛苦,生活中都有混乱的部分,生活本身就令人相当困惑,我明白,我也没有答案,但我知道如果你把它写出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Henry也是空的,他把自己的过往埋葬,把存在着的自己与真实的、“可供人伤害的情感”隔离起来,这样的他,在Meredith的感觉里就是一个没有脸的男人对着空荡荡的教室,这样的他,说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时是没有底气的吧,这样的他,因为无法与人建立长久关系而甚而无法给Meredith一个拥抱,间接地成了压垮Meredith的最后一根稻草。
Meredith把自己拍摄的那些cult摄影里的人物眼睛涂白,以这样隐蔽而刺烈的方式把自己置身人群却被遗忘被忽视被孤立的悲伤感受释放,最后,她说“自杀是长久得解决某些暂时性问题的途径。关于这点你知道多少呢。我的名字是Meredith。我想要杀死自己。”然后她死在了有阳光的天气里。死在一堆她做的微笑蛋糕前。死在刚送了她一个本子说也许她更懂得如何使用的Henry面前。这是一个非常绝望的表达,尤其是这一幕发生在距离影片结束只有7分钟的光景。片子在结束前还是有了一次长达50秒的欢愉。Henry去看望Erica,他们在逆光的温柔中拥抱,这是一个家庭式的和解与回归。
而结尾依然给人一个措手不及。伴着爱伦坡的小说所营造的压抑氛围,随着刻意凸显的学校的关闭、稀疏、荒芜、衰败,片子和Henry一起坐在凌乱的教室中,直面着一堆狼藉,说着自我存在的倒塌和灵魂的失语。导演也许想借此表达一种大环境下的无能为力,一种对救赎的疲软的病态。无奈是一种真实,而人生的受限本就是一种绝对。正如那个虐猫男孩所说”I feel trapped. like the cat”。
是的,它就是那种让你看完想要抽支烟的电影。所以我觉得,把Detachment译为超脱是不恰当的,超脱在我们的词典里更多的是一个正性词汇,意味着救赎,意味着超越痛苦达到更高的境界,它代表了一种结果状态;而片子在表达的是一种割离,自我身心的割离以及自我与周围的割离。所有人都感受着割离的痛苦并寻找出路,都在思考一个人需要多努力才能摆脱苦海,这,是一个过程状态。有人会说Meredith和外公以死为超脱。这样的超脱,可真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活着是具体的,我们并无权随便放弃。而且,可以做并值得做的事,毕竟还有很多。为了同孩子们谈论文学,并让他们相信有人愿意和他们分享一些有意义的东西,Henry在努力,“如果所有事物的具象都呈现在你眼前,你还如何去想象它们的模样呢?”在这个物质爆炸一切触手可及的时代,我们都忘了由想象所分娩出的那种更为美妙的感知力与领悟力。忘了闭上眼的世界可以放牧怎样的云朵,忘了身体内头脑中心脏里有一个宇宙帮助我们更好得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标准,我们总在睁大我们布满血丝的双眼,流着欲望的涎水,在消耗物质的同时也把自己消耗得面目全非。
读《1984》时,只觉得DOUBLETHINK很荒谬也很可怖,而Henry看到的是今日我们生活中的DOUBLETHINK (双重思想—— 指刻意去相信谎言,即使你明知道它们是虚假的),“我想要变得漂亮变得快乐,我需要整形,为了美貌,我必须保持身材,或者出名,穿着时尚。”“你们这代年轻人,当下,他们被这样告知,女人都是婊子,被排挤,殴打,欺辱,羞耻,这是一场24小时不间断的传销式精神屠戮,使我们的后半生,都受这种错误观念的控制,它很强烈,蒙蔽我们的双眼,至死方休,为了保护我们的大脑,阻止这种愚蠢的想法渗入我们的思想进程中,我们要学会阅读,用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耕耘它,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的信仰系统。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技巧,用以抵御,用以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阅读与写字必定是一种疗愈。它使你可以沉进去感受,却又可以隔开一段距离思考。读的过程让你体验忘我,写的过程让你体验整合。这是我们可以用来抵抗生命的无力感的方式。那个抓紧铁丝网的男人,他痛苦的身体,悲伤的脸庞,姿态绝望的手,Henry走近他,问他“you alright”,告诉他“Yeah ,I see you here”。他说着“天哪,我似乎又和这个世界建立了联系,谢谢。”离开,他心中的铁网相信也已开始撤离。人是相当依赖精神的生物,自剥离子宫的那一刻就开始需要克服这个世界赋与他的孤寂与恐惧,所以可以理解当那个男人察觉到自己又与这个世界建立起联系时他的一瞬惶恐与无尽感激。人必须有存在感。存在感不可以是加缪所描述的盘旋着控诉感的So detached from myself后的只剩下的物理上的Present in the world。弗洛姆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成熟的爱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爱,筋骨分明有血有肉的爱是克服隔离感、实现存在感的永恒途径。温柔干净得等待一切好起来。以阅读写字保有自我。不懈发展以克服创伤,无限接近人格的健全。以成熟之爱来与周围建立起联系,吸吮割离,接纳局限,求得对自身深切的理解和宽恕。以一种真正的超脱。轻轻拥抱亲吻这个世界。“你要把人生看透彻,一定要真实得面对人生,了解人生的本质,当你终于了解人生,就能真正热爱生命,然后才舍得放下。”(伍尔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