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告诉我们的事情是什么(孟子说的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的故事,几乎所有中国的学生都知道,教科书上说这篇语言是想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真真是一句有道理的废话啊,国学的精髓就是这样被一点一点毁掉的。孟子说这个故事,就是在描绘我们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的状态,包括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不信?且听我慢慢道来。
朋友的故事
国学君有一个好朋友,姑且叫他小G吧。他在工作上很认真负责,去年的时候,特别痴迷于一个概念,叫做“职业化”。上班时,他在着装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必须要是职业装束,与人沟通时,也是一脸严肃认真、使用各种敬语,无论你是谁,他都这样对你。
其实我们公司也就是一个三四十人的小创业公司,大家除了是同事之外,关系上更像是朋友。而小G无论对谁都是那样一板一眼、严肃认真,总说“请”“您”等敬语,搞得我们都觉得很别扭。有一次一位女同事也是好友,因为各种事情的积压,被他这一套搞得很不爽,爆发了情绪。而他也是一头雾水,他觉得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就应该是这样样子啊,你不职业化也就算了,还不理解我的职业化,还对我的职业化有意见,这太不靠谱了……
后来我们几个好友聚餐,聊起了这件事情,我就问他,“你以这种职业化的方式和别人沟通,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别扭?”
他想都没想,说“不觉得啊,职场人沟通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我扭头问其他人,他们纷纷用力点头,表示和他沟通总觉得好奇怪很尴尬。
于是我接着问小G,“别人在和你沟通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尴尬,而你却一点都没有觉察到?真的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吗?”
刚经历完大家的集体表态,小G的态度明显松动了一点,说“职业化的沟通方式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我说“对!问题就在于你说的'应该’,估计你心里每次有一点困惑和迟疑的时候,你都是用这个'应该’来把它盖过去的吧?”
“对啊,然后呢?”
“那我接着问你,你所谓的'职业化’,是为了什么而存在?是为了让沟通的双方舒服,并且更快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还是让你按照这个严肃的样子,如同演戏一般执行一遍?”
小G说“当然是完成任务啦,但这种职业化的沟通有助于完成任务啊……”
“哦?那造成的事实是这样的吗?你的沟通方式,普遍让大家觉得别扭生硬,这个不能算是舒服吧?有的人甚至因此而闹情绪,这算是有助于任务推进吗?”
这时,小G显得有些错愕,说“那XXX(我们公司的一个能人)都是这样沟通的啊。”
“你确定你是看到了他和这个人沟通的全过程了?你知道他之前的沟通或者之后的沟通是怎样进行的吗?即使是你所看到的沟通,他都是按照这种方式来的吗?”我一连串问题,让小G无言以对,也陷入了自己的思考。眼看达到了效果,我就继续卖力地啃我的羊蝎子,╮(╯▽╰)╭我总是在吃东西的时候才能做到循循善诱啊……
孟子”不动心“说
言归正传,不知道你听完这一段经历,会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呢?其实,小G的这种情况,就是最典型的“揠苗助长”。他“偶然”之间获得了“职业化”这个概念,便奉若真理,确实是身体力行毫不迟疑。但正因这“毫不迟疑”,这就始终只是一个空泛美好的概念而已,没有经过任何的检视和推敲,没有丰富的体认与细节,自然也是没有力量,形同枯槁。
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是孟子为了说清告子的“不动心”与他自己的“不动心”时打的比方。
什么是“不动心”呢?很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内心笃定与坚信,颇有刚毅不屈、举重若轻的感觉。
孟子说他四十岁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不动心”了,他的徒弟公孙丑听了之后,投来了仰慕的目光,觉得自己的老师比勇士还腻害。但孟子马上就说到“这个并不难,告子比我先达到不动心的境界。”孟子进一步解释到,告子的那种“不动心”,叫做“义袭”,袭是不由正道、袭取于外的意思,打个比方,就像是“拿现成”的,在某个时刻听到或者看到一个道理,觉得“诶!不错哦!有道理!”然后就拿过来奉为真理,毫不质疑。
而孟子自己的不动心,则是来自于“集义”,集是慢慢积聚的意思,就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一点点验证、逐步地体认,就像是水稻一点点汲取养分,最终成熟一般。这种“集义”不同与“义袭”的最大之处,在于我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会把它存在心里当回事儿,但并不完全就听令于他,而是心里对他时时刻刻存在着检视与思考,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验证它的效果。长此以往,便会知道这个道理是为什么正确、有什么边界、其中有何限制、对应不同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在自己有了如此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素材库之后,自然而然会生起强大的信心。这种信心很坚定沉稳,但有趣的是,它也让人谦卑自省、时时刻刻做好准备修正自己,因为这正是它力量的来源,这是一种开放的、温柔的坚定。
而告子那种“义袭”而来的道理,只是一个很空泛的、似是而非的道理,它毫无力量,因为它就没有经过我们自己内心的千锤百炼,又怎么能够应对别人的质疑?更可怕的是,这种肤浅而顽固的执着,还会让我们一次次否定现实,无视实际经验一次次发出的警示,因为它“应该”如此。
就像有很多人认为孝道就是XXXX、培养子女就应该XXXX、传统文化就应该XXXX、儒家入世佛道出世、经典就是不容置疑、古代就是好……想想我以前也总粉中医黑西医、粉国学黑心理、粉古代黑现代、粉民主黑共产、重“道”轻“术”、重“慧”轻“智”等等,干过的蠢事实在是擢发难数。而且那个时候的我还特别坚定地捍卫自己的观点,总喜欢和别人辩论,去说对面那种观点怎样怎样。但其实说到底,我对西医有深入了解吗?对心理有认真学习过吗?对现代、共产党带来的社会现实有检视过吗?其实统统没有,但总自以为了解,咧着个大嘴聒噪不已,哎,不说也罢……
所以,接下来孟子就说: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翻译过来就是:
所以我们需要在具体面临的事情上慢慢检视体认,不要在心里总预期着一个效果、一个'应该’,但内心不要忘记这回事,也不要过分助长它。不要像那个宋国人:宋国有一个逗逼总是忧虑自己的麦苗长得慢,然后就把他们都拔高了一点,累屁了滚回家,对自己的家人说:”今天累死爹了!不过我帮助我们家的苗子长了好多!╭(╯^╰)╮“他的儿子赶快跑到田边一看,苗子全都枯死了。哎,天底下不揠苗助长的人很少。以为没有意义没有作用就舍弃了的人,是不耕耘的人;期待效果强行助长的人,是揠苗者。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这一次,揠苗助长的故事,你读懂了吗?
关注“兰舟育儿的那些事”,为您分享专业的育儿知识,儿童心理,亲子生活,人文情感等,yymm-lzye(公众号搜索“yymm-lzye”长按复制)
欢迎大家加入任淑一育儿交流群,好的经验大家互相探讨,有问题可以留言帮助您解答!QQ群号:42768088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