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思修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思修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思修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

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C

A、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B、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专业化、创新化的人才。

2、现代人才素质的灵魂是:A

A、德 B、智 C、体 D、美

3、( C )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A、德 B、智 C、体 D、美

4、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必然趋势是:A

A、多极化 B、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一超独霸

5、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智体美是缺一不可、统一存在的。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A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6、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 D )居于核心地位。

A、艰苦奋斗 B、自强不息 C、团结统一 D、改革创新

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A、爱国主义 B、人道主义 C、科学主义 D、革命英雄主义

8、下列名言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民族的有:A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民无信不立

9、( B )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A、德 B、智 C、体 D、美

10、( A )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D、爱国主义

1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B、迎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历史使命

C、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中国图谋的历史使命

D、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12、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C

A、知识渊博 B、品质高尚 C、德才兼备 D、知行统一

13、独立生活意识是指:C

A、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 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C、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D、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14、( C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5、( D )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A、德 B、智 C、体 D、美

二、多项选择题

1、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应当包括:ABCD

A、德 B、智 C、体 D、美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B、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C、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D、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3、( AC )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A、法律 B、制度 C、道德 D、政治

4、学风是指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带有一贯性的学习风格和行为样式,优良的学风要在

( ABCD )上下功夫。

A、勤奋 B、创新 C、求实 D、严谨

5、 大学生活特点表现在:ABCD

A、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B、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C、大学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D、大学有浓厚的成才氛围

6、新的学习理念表现在:ABCD

A、自主学习 B、全面学习 C、创新学习 D、终身学习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ABCD )的一门课程。

A、 世界观 B、人生价值观 C、道德观 D、法制观

8、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需要注重:ABCD

A、学习科学理论 B、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知识

C、联系实际 D、知行统一

9、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发生了以下( ABD )显著变化。

A、学习要求 B、生活环境 C、物质消费水平 D、社会活动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ABCD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以下特点的课程:ABCD

A、思想性 B、政治性 C、知识性 D、实践性和综合性

12、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包括:BCD

A、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挑战 B、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C、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D、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13、大学生崭新形象的必备要素包括:ABD

A、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B、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C、谦虚谨慎虚心好学 D、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1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ABCD

A、摆正“德”和“才”的位置 B、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

C、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 D、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15、严谨就是要( AD ),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A、一丝不苟 B、求真务实 C、锲而不舍 D、认真负责 E、脚踏实地

三、判断题

1、学习是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错误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错误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名言教育大学生在求学路上要严密。错误

4、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正确

5、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正确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正确

7、勤奋是指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正确

8、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常(正当)发挥。正确

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正确

10、“严肃”是指对工作学习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错误

1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正确

12、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正确

13、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

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正确

14、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正确

15、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正确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心灵世界的核心是:A

A、理想信念 B、道德规范 C、精神追求 D、人生态度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C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5、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A

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坚定的信念

C、勇于实践的意识 D、艰苦奋斗的精神

6、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是:B

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坚定的信念

C、勇于实践的意识 D、艰苦奋斗的精神

7、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C

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坚定的信念

C、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D、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8、( D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信念 B、信仰 C、志向 D、理想

9、( B )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A、信仰 B、信念 C、理想 D、毅力

10、下列属于科学信念的是:D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金钱万能,有钱就有一切

C、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D、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1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D

A、生活理想的内容 B、职业理想的内容 C、道德理想的内容 D、社会理想的内容

12、确立科学理念的根本途径是:C

A、设计理想 B、理论学习 C、社会实践 D、人际交往

13、( A )理想是指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向往和追求。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14、宗教信仰是:B

A、科学信念方式 B、非科学信念方式 C、社会主义信念方式 D、资本主义信念方式

15、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段话表明:B

A、信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点 B、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C、信念是评判事物的标准 D、信念是人生的行为准则

二、多项选择题

1、理想的特征是:ABCD

A、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C、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D、预见性

2、理想从内容上划分有:ABCD

A、社会政治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3、理想信念的作用:ABC

A、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D、创造人生的辉煌成就

4、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是:ABD

A、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B、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C、明确大学生做什么 D、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5、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这句话告诉我们:ABC

A、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理想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 D、理想只是人们的主观意志

6、邓小平说:“梦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说明:ABC

A、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B、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

C、把理想转变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实践

D、只要付诸行动,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会成为现实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C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8、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BD

A、基本理论 B、世界观 C、具体论断 D、方法论

9、作为我们党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ABCD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

10、共产主义具有以下哪几种含义:ABCD

A、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11、下列有关理想与信念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的精神状态

B、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识的有机统一体

C、信念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而且还能够变为现实

D、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E、信念是理想的根据和前提

12、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其主要表现在:AD

A、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B、个人理想决定、制约着社会理想

C、社会理想体现着个人理想 D、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1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现为:ABCD

A、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B、理想立足于现实,指向未来

C、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D、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

14、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 ABC )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法律观 E、道德观

15、青年大学生在立志时,应:ACD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当大官 C、立志做大事 D、立志须躬行 E、立志以我为中心

三、判断题

1、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该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正确

2、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排斥和抹杀。错误

3、实现理想其实很困难,还是实际一点好,不要做什么理想主义者。错误

4、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错误

5、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思想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正确

6、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社会理想是其中的核心。正确

7、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信仰。正确

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错误

9、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学习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错误

10、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使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正确

11、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设想。错误

12、信念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错误

13、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错误

14、“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是一种拜金主义的思想。正确

1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平凡的工作做起。正确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 A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A、爱国主义 B、艰苦奋斗 C、国际主义 D、抵抗侵略

2、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B

A、经济和文化 B、主权和尊严 C、民主和自由 D、科技和军事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爱好和平 B、爱国主义 C、团结统一 D、自强不息

4、时代精神的核心是:C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改革创新 D、与时俱进

5、祖国是人们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和( A )的总和。

A、社会环境 B、文化环境 C、政治环境 D、经济环境

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A

A、精神支柱 B、力量源泉 C、经验总结 D、优良传统

7、爱国主义是维护( B )的纽带。

A、维护民族利益和民族文化 B、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C、维护民族利益和民族团结 D、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文化

8、爱国主义是( D )的动力。

A、实现祖国统一 B、实现民族大团结 C、实现国家复兴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C

A、精神动力 B、精神支柱 C、力量源泉 D、客观要求

10、改革创新是( D )的迫切需要。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落实科学发展观 D、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A

A、爱国情怀 B、文化传统 C、神圣职责 D、共同心愿

1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B )的热爱。

A、人民群众 B、社会主义中国 C、社会主义制度 D、改革开放

13、( C )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A、爱好和平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4、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A

A、实际行动 B、思想观念 C、情感体验 D、理想追求

15、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 D )的重要内容。

A、民族精神 B、团结统一 C、反对分裂 D、爱国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 ABCD )的统一。

A、归属感 B、认同感 C、尊严感 D、荣誉感

2、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 ABD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道德要求 B、政治原则 C、文化要求 D、法律规范

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ABCD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4、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ABCD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5、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ABCD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6、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 ABCD )的总和。

A、价值取消 B、思维方式 C、道德规范 D、精神气质

7、在五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ABCD )的伟大民族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8、时代精神的内涵是:ABCD

A、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B、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C、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D、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9、爱国主义包含( BCD )等基本方面。

A、情绪 B、情感 C、思想 D、行为

10、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做到:ABC

A、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B、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C、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D、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11、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 ABCD )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12、现代意义上的祖国包括的含义:ABC

A、一个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 B、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国民

C、建立在这块土地和人民之上的实施阶级统治的政治机构——国家

D、一定区域内的国土

13、下面哪些话体现出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ABC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具体体现在:ABCD

A、精卫填海精神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

C、大禹治水精神 D、愚公移山精神

15、国防观念主要包括:ABCD

A、国防忧患意识 B、国防目标意识与国防价值意识

C、国防责任意识 D、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

16、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A

A、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B、是重大的原则问题

C、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源泉 D、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纽带

17、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要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要努力做到:ABCD

A、立报国之志 B、增建国之才 C、践爱国之行 D、脚踏实地从我做起

三、判断题

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因此,有人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错误

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正确

3、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因此,报效祖国之心就会因人而异,有所差别。错误

4、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正确

5、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是相同的。错误

6、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正确

7、如果说,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主要是对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错误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正确

9、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正确

10、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坚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错误

11、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正确

12、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又差异的方面,

甚至有对立的方面。正确

13、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正确

14、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正确

15、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错误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A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历史观

2、人生观的核心是:B

A、人生意义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价值

3、人的本质属性是:C

A、自然属性 B、自私自利 C、社会属性 D、趋利避害

4、社会主义社会人生价值标准是:D

A、是否拥有金钱财富 B、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C、宗教信仰是否虔诚 D、是否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5、( B )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A、人生态度 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 D、人生意义

6、( A )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A、人生态度 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 D、人生意义

7、( C )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A、人生态度 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 D、价值取向

8、下列人生态度中正确的是:A

A、认真务实 B、看破红尘 C、悲观消沉 D、满足于现状

9、下列属于正确的人生目的的是:B

A、追求享乐 B、为人民服务 C、追求金钱 D、追求个人利益

10、( B )人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

A、享乐主义人生观 B、拜金主义人生观 C、功利主义人生观 D、个人主义人生观

11、( D )人为,社会和他人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A、享乐主义人生观 B、拜金主义人生观 C、功利主义人生观 D、个人主义人生观

12、( A )人为,人生的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观需求与快乐。

A、享乐主义人生观 B、拜金主义人生观 C、功利主义人生观 D、个人主义人生观

1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确立于:A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D、《论黑格尔哲学》

1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A

A、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 B、人对于自然的利用和占有

C、自然必须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D、人与动物的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表现为:ABC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B、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 C、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D、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的重要作用:ABC

A、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B、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C、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D、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目的

3、端正的人生态度表现为:ABCD

A、人生须认真 B、人生须务实 C、人生应乐观 D、人生要进取

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就要:ABCD

A、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C、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D、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5、价值观的内容表现为:ABCD

A、价值取向 B、价值追求 C、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D、价值尺度和准则

6、评价人生价值要坚持:ABCD

A、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7、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ABCD

A、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B、人生价值目标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一致

C、从个人自身条件出发 D、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8、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有:ABCD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合理调控情绪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9、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要坚持:ABCD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10、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就要:ABCD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于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11、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要:ABD

A、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B、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C、先污染,后治理 D、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12、下列属于错误人生观的是:ACD

A、享乐主义人生观 B、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C、拜金主义人生观 D、个人主义人生观

13、下列属于正确人生目的的是:CD

A、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B、命里须有总须有,命里如无莫强求

C、要为祖国和人民利益无私奉献 D、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无私奉献

14、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CD

A、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要看社会对他的满足程度 B、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他“自我“实现的程度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D、对社会贡献越大,摆脱“自我“的程度也就越大,个人的人生价值也就越大

三、判断题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

2、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也打上了自然属性的烙印。错误

3、人生观决定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错误

4、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者,是人生观的核心。正确

5、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目的。错误

6、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正确

7、在人生态度形成过程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正确

8、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正确

9、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人生目的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

10、人生的自我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没有自我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无法实现。错误

11、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正确

1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

13、评价人生价值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正确

14、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正确

15、衡量人生自我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错误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属于( A )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A、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2、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 A )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风俗习惯 D、宗教信仰

3、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A

A、社会作用 B、社会影响 C、社会效果 D、社会实践

4、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与( A )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A、社会生产方式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形态 D、社会制度

5、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 A )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革命气概、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以来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改革开放 D、民族团结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B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改革开放 D、民族团结

8、 ( A )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A、荣辱观 B、是非观 C、价值观 D、道德观

9、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A

A、八荣八耻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10、( A )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A、公民道德 B、社会公德 C、传统美德 D、法律规范

11、( A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诚实守信 B、爱国守法 C、团结友善 D、勤俭自强

12、高度的( A )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A、自觉性 B、积极性 C、约束性 D、先进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道德是通过( ABC )来维系的。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内心信念 D、宗教形式

2、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 ABC )的总和。

A、心理意识 B、原则规范 C、行为活动 D、法律标准

3、以下关于道德的本质的正确说法是:ABCD

A、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C、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属性

D、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4、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功能是:AB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判断功能 D、褒惩功能

5、道德往往借助于( ABC )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的的生活的规律和原则。

A、道德观念 B、道德准则 C、道德思想 D、道德理论

6、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重大现实意义是:ABC

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B、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C、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D、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7、以下符合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这一内容的是:ABCD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BC

A、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B、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C、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D、为人民服务只适合于党员干部而不能推广到全体人民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BCD

A、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0、荣辱观具有( AB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

A、时代性 B、阶级性 C、广泛性 D、先进性

11、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要反对的两种错误思潮是:AB

A、文化复古主义 B、历史虚无主义 C、洋为中用 D、古为今用

12、( ABC )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A、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C、先义后利 D、见利忘义

13、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AB

A、心理状态 B、行为习惯 C、价值取向 D、内在修养

14、个人品德具有这样一些特点:ABC

A、实践性 B、综合性 C、稳定性 D、时代性

三 判断题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正确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正确

3、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条件。正确

4、道德对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消极被动的。错误

5、道德的功能是指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生产力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错误

6、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正确

7、道德具有巨大的社会作用,在任何社会发展时期,道德的社会作用都是积极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错误

8、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一直向上的,前进的,不会出现停滞和倒退现象。错误

9、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优良的、进步的、积极的,不存在两重性。错误

10、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要保护本国传统不受外来文化和道德的影响。错误

11、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在本质上不同的道德类型。错误

12、“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

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

13、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正确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C

A、职业道德 B、道德 C、社会公德 D、家庭美德

2、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B

A、文明礼貌 B、遵纪守法 C、保护环境 D、助人为乐

3、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是法律的:A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A

A、重要条件 B、重要作用 C、重要标志 D、重要原则

5、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D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

6、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B

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7、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这体现了社会公德具有的( C )特点。

A、继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 D、简明性

8、影响公共生活、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最主要行为规范是:A

A、社会公德 B、家庭道德 C、职业道德 D、个人道德

9、《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D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0、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形成了:D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11、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B

A、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 B、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C、公共生活;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D、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1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 C )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A、纪律 B、政策 C、法律 D、守则

13、( C )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A、助人为乐 B、爱护公物 C、文明礼貌 D、遵纪守法

14、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 B )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

A、指引性 B、禁止性 C、规范性 D、说明性

15、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这是我国现代社会提倡的( A )的要求之一。

A、社会公德 B、家庭美德 C、环境道德 D、职业道德

16、有一个青年工人,在铁路旁用高压气枪打麻雀被奔驰的列车惊飞,便举枪瞄准列车射击、他的行为虽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妨害了列车旅客的安全,这属于:A

A、妨碍公共安全的行为 B、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

C、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 D、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BC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D、交往内容的复杂性

2.、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是:AB

A、法律 B、道德 C、国家 D、良心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ABCD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

4、以下哪些行为违反了社会公德:ABCD

A、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B、采摘公园中的花草 C、上课吃东西,玩手机 D、横穿马路

5、践行社会公德规范要做到:ABCD

A、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B、培养公德意识

C、培养公德责任意识 D、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6、在网络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公德自律,要自觉做到:ABCD

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7、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ABCD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8、《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原则有:ABC

A、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B、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C、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D、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人人懂法、守法

9、我们当前的道德体系中主要包括:ABC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思想信念

10、《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ABCD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11、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有:ABCD

A、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B、保障公共安全 C、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D、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1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ABCD

A、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13、必须综合运用( ABCD )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A、风俗 B、道德 C、纪律 D、法律

14、下列活动属于公共生活的是:ABC

A、在图书馆学习 B、体育馆健身 C、互联网冲浪 D、在家洗脸刷牙

15、公共秩序包括:ABCD

A、教学秩序 B、交通秩序 C、网络秩序 D、营业秩序

三、判断题

1、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正确

2、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错误

3、“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是助人为乐精神的体现。正确

4、我国的传统道德中,一向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尽的道德责任,重公德而轻私德。错误

5、在城市中随便开挖道路,而且不设围栏违反了道德。错误

6、有些游人,在风景区的名胜古迹上随意刻划违反了法律。错误

7、教育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错误

8、道德和法律作为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正确

9、“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是缺乏基本社会公德的体现。正确

10、集会、游行、示威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因而无需提出申请。错误

1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正确

12、道德是分领导和层次的。错误

13、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正确

14、人类的公共生活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开始出现的。错误

15、“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际交往中互助原则的体现。正确

16、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节省时间之举。错误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一、单项选择题

1、婚姻家庭的( B ),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道德属性 D、法律属性

2、( D )不仅是人才成长的动力,而且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A、工资 B、职位 C、学历 D、实践

3、结构性失业是指:A

A、需要就业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择业观念与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岗位要求难以适应,导致有工作不能干

B、劳动者由于工作不如意或者为了寻求更高的待遇和更大的发展机会而造成的暂时性失业

C、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常会造成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D、经济周期发展不景气而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萎缩

4、 ( A )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的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A、《公务员法》 B、《公务员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管理章程》 D、《行政许可法》

5、在各级政府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下,按照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解、裁决。这属于哪种解决劳动权益争议的法定形式?B

A、调解 B、仲裁 C、诉讼 D、信访

6、( B )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A、《民法》 B、《劳动法》 C、《行政法》 D、《商法》

7、( C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A、个人活动 B、社会活动 C、 职业活动 D、家庭活动

8、《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女不得早于( A )周岁。

A、20 B、21 C、22 D、23

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D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10、( C )是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

A、性爱 B、理想 C、责任 D、道德

11、职业道德体现的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D

A、他律要求 B、法律意识 C、诚实守信 D、自律意识

12、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对一定职业活动的:A

A、他律要求 B、自我修养要求 C、诚实守信 D、自律意识

13、“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年轻马克思对职业的价值追求,

归根到底是以( C )为最高目标的。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奉献社会 D、服务群众

14、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争优创先等活动,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 B )的职业精神。

A、爱岗敬业 B、奉献社会 C、诚实守信 D、服务群众

15、( A )把异性间的爱情与异性间的友情根本区别开来。

A、性爱 B、理想 C、责任 D、道德

二、多项选择题

1、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结婚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ABC

A、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达到法定年龄 C、符合一夫一妻制 D、男女双方身体健康

2、婚姻家庭不仅需要道德来维系,也需要法律来调整,我国婚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ABD )。

A、结婚 B、家庭关系 C、财产的所有关系 D、离婚

3、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 BCD )。

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丈夫不辞劳苦,20多年精心侍候卧病在床的妻子

C、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D、某儿媳每逢周末都去看望没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洗刷打扫做家务

4、 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 ACD )之间的关系。

A、邻里 B、社区 C、夫妻 D、长幼

5、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ABC )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A、性爱 B、理想 C、责任 D、道德

6、 当前的失业类型有:ABCD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发展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7、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措施,即确立了( ABD )就业方针。

A、劳动者自立就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单位引导就业 D、政府促进就业

8、 公务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ACD

A、依法履行公职 B、享受特殊待遇的人

C、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D、纳人国家行政编制

9、某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ABCD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 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10、 一般而言,职业道德素质是个人通过以下哪几种途径来实现的?ABD

A、教育 B、职业实践 C、天赋 D、自我修养

11、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 ABD )的重要途径。

A、生活来源 B、扩大社会关系 C、贡献社会 D、实现自身价值

12、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逐渐养成了特定的:ABCD

A、职业心理 B、职业习惯 C、职业责任心 D、职业荣誉感

13、《劳动法》适用范围是除()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ABCD

A、公务员 B、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C、农业劳动者 D、现役军人

14、从实际生活来观察,一些人就业之后发展缓慢甚至遭受大的挫折、失败。问题大多是出在:BC

A、专业知识 B、法律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专业技能

15、同学们在处理恋爱问题上应当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ACD

A、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B、恋爱与双方父母的关系

C、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D、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三、判断题

1、行规被看成是最早的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正确

2、职业要求是保证职业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职业要求有道德层和素质层面两方面的内容。错误

3、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正确

4、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错误

5、婚姻家庭关系不仅需要法律来维系,也需要道德来调整。正确

6、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正确

7、职业道德具有全体性和时代性。错误

8、 诚实守信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正确

9、在阶级社会里,职业有明显的高低贵贱之分。正确

10、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是《劳动法》和《公务员法》。正确

11、每一种职业都要相应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正确

12、职业要求是保证职业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正确

13、《公务员法》也适应于特殊类别的公务员,如法官、人民警察。错误

14、中国历来用“相敬如宾”“比翼鸟”“连理枝”等来比喻和形容夫妻之间的男女平等关系。错误

15、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正确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我国法律体系的:D

A、一部分 B、某些部分 C、大部分 D、始终

2、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 )的社会规范。B

A、公民认同并自觉执行 B、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D、统治阶级意志决定

3、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 A )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到 2010 年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经济法

4、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D

A、司法 B、守法 C、执法 D、立法

5、( A )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A、党的领导 B、宪法 C、选举制度 D、政协制度

6、党的( B )以后,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A、十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届三中全会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在( A )过程中首先提出的。

A、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经济全球化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 C )应当优先。

A、政治思维 B、经济思维 C、法律思维 D、道德思维

9、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人民群众 D、共产党

10、在法律运行中( B )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A、司法 B、行政执法 C、法制宣传 D、法律监督

11、( B )是国家的根本法。

A、民法 B、宪法 C、经济法 D、社会法

12、( D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经济法 B、社会法 C、行政法 D、民法

1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首先是( B )意志的体现。

A、人民群众 B、全体公民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14、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 C )为准绳。

A、党的政策 B、群众意愿 C、法律 D、社会舆论

15、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人们在理解上存在差异,但追求( B )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

A、合乎情理 B、公平正义 C、经济效益 D、社会效益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 而是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 包括:AB

A、《物权法》 B、《合同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拍卖法》

2、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 AB )。

A、检察机关 B、审判机关 C、行政机关 D、权力机关

3、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ABCD )等环节。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4、我国目前的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主要有( ABCD )等。

A《刑事诉讼法》 B、《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仲裁法》

5、法律的一般含义包括:ABC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D、法律受传统文化制约

6、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 具有鲜明的:BD

A、逻辑性 B、科学性 C、系统性 D、先进性

7、一般说来, 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概括为:ABC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D、内容上的对应关系

8、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ABCD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理

9、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有:ACD

A、学习法律知识 B、研究法律逻辑 C、掌握法律方法 D、参与法律实践

10、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要具有:BCD

A、科学性 B、合法性 C、客观性 D、关联性

11、我国已制定的社会法有:ABC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工会法 D、公司法

12、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来看,法律公正包括:CD

A、立法公正 B、执法公正 C、实体公正 D、程序公正

13、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AB

A、制定 B、认可 C、汇编 D、选编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大体包括以下环节:ABCD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

15、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ABCD

A、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C、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D、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三、判断题

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正确

2、“法治”与“法制”从内涵上讲是没有区别的。错误

3、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

4、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正确

5、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正确

6、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只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错误

7、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错误

8、在任何情况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都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错误

9、“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这是法律思维对理由的特殊要求之一。正确

10、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错误

11、习惯上,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作为与宪法相关的法律。正确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我国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错误

13、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正确

14、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错误

15、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正确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我国的国体。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代表

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D )。

A、复合制 B、联邦制 C、邦联制 D、单一制

3、( B )是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

A、人身自由 B、言论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通信自由

4、国务院实行( B )。

A、主席负责制 B、总理负责制 C、部长负责制 D、委员负责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 B )是我们国家的审判机关。

A、国务院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 D )是我们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A、人民法院 B、国务院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人民检察院

7、我国( A )年公布并施行的《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

A、1986 B、1985 C、1987 D、1987

8、我国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时间为( B )。

A、有独立呼吸之时 B、出生之时 C、脱离母体之时 D、满十八周岁之日

9、我国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时间为( D )。

A、呼吸停止之时 B、心脏停止跳动之时 C、瞳孔放大之时 D、死亡之时

10、在我国民法中,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D

A、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1、普通诉讼时效的期间为:C

A、一年 B、六个月 C、两年 D、四年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的宪法包括:ACD

A、1954年宪法 B、1976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宪法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

A、内容的根本性 B、效力的最高性

C、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D、内容的原则性

3、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必依 B、有法可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4、爱国同意战线的组成人员包括:ABCD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5、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体现在:ABCD

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保证了过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C、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D、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中国共产党同个民主党派相处的方针包括:ABCD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7、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ABCD

A、休息权 B、劳动权 C、财产权 D、物质帮助权

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BD )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乡 D、自治县

9、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自愿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公平原则 D、平等原则

10、《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ABCD

A、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B、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C、依法成立 D、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11、以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为标准,代理可分为:BCD

A、追认代理 B、指定代理 C、委托代理 D、法定代理

12、所有权包括:ABCD

A、占有权 B、收益权 C、使用权 D、处分权

13、《民法通则》规定的我国公民人身权中的身份权主要包括:AB

A、配偶权 B、亲权 C、继承权 D、债权

三、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正确

2、我国民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错误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正确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正确

5、人民民主专政中的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

6、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错误

7、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错误

8、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自由。正确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错误

10、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确

11、中央人民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确

1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错误

13、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错误

14、所有权是最典型、最完全的物权。正确

15、债权在性质上属于请求权。 正确

大题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理想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在大学“做什么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确方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其次,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没有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地依据,因此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正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样。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和波折,充满着曲折和坎坷。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就是如此。5.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事实告诉人们,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立志,并为之努力奋斗。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立志做大事。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青年人应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二.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它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5.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6.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有意义。每个人活着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目的既是人行为活动的起点,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点。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都讲实际的今天,更应该思考人的价值。因为人的价值是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在思考自我价值的时候要涉及到价值的标准和评价。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成为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这一观点已成为共识。思考人生目的,以及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是任何时代的人们都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许多人讲“实际”,为了更好的应对整个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和挑战,思考人生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价值观是十分紧急并且有必要的。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人生应乐观。乐观积极的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优化性格。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精神,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与统一,这是对健康更为科学、系统、深刻的理解和阐述。(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合理地调控情绪。在产生心理困惑时,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2)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首先,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  其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四.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3.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4.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践行正确的荣辱观能够增强个人作出正确道德选择的能力,使个人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激励,努力提升道德境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应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5.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在公民道德实践中,各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功能和作用是互相渗透、交叉并行的。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各个领域,适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大学生是公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既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更应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大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实践: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6.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随着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公共生活中,道德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基本特征: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使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它指导人们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上网习惯。6. 谈谈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  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对其行为的评价标准就是合法与不合法。  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六.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办事公道。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  在职业活动中,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体现的人生境界是不同的,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同。2.如何理解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其他权利主要包括: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开展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3.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仅是为了拓展职业的价值领域,更是为了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境界。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或实践性,不应单纯地把职业看成是谋求生存的手段,更应把职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它蕴涵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但是,社会需求对择业有很大的制约性。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多地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六.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2)4.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性爱把爱情与人世间的其他情感明显区别开来,使爱情成为特殊的“情爱”;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责任也因此成为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们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性爱的吸引,使得爱情打上了情爱的烙印,并把异性间的爱情与异性间的友谊根本区别开来。理想的契合,使得爱情表现着恋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热恋中的人们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来克服生活中的消极和颓废。责任的担当,则使得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  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  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生在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展开,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要考虑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虑到一定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5.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婚姻家庭关系不仅需要道德来维系,也需要法律来调整。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调控手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着婚姻家庭这个人生的港湾。树立家庭美德,遵循婚姻法律规范,是生活对人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大学生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也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应该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对婚姻和家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七.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经济建设方面、政治建设方面、社会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法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5)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6)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首先,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法律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而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4.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八.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1. 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的共性。但是,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心。  特点: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下面的涉及敏感词汇...我呸...2. 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3. 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称。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为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盲目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的、社会公共性的、需要由国家监管与协调的经济关系的法律。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言之,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4. 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意义。  程序法是实体法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的重要保障。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及时、恰当地为实现权利、行使职权和履行义务提供必要的规则、方式和秩序。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实体法,了解自己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学习程序法,遵循正确的程序实施法律行为,懂得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