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史1(我的知青生涯之运煤奇缘)

重庆文化主题书店

第808个故事

运煤奇缘

作者:王新国

※本文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知青这一代人的我们如今已垂垂老矣!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们历经磨难,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过巨大的牺牲,也曾经作为时代的社会中坚,为国家民族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但这一切的苦难与辉煌,知青及知青的这段历史,也将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

回顾历史,展望将来,唯愿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唯愿这“史无前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中国的大地不再重演!

单就一个“煤”成篇,会让人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不可思议。但对当年经历过上山下乡,曾在贫困落后农村生活、挣扎过来的知青来说,也许是能忆起“煤”这个字的深刻含意的。

本篇“运煤奇缘”中涉及的煤,是当年我们百里迢迢,意外而又幸运地从邻县大足长河碥煤矿弄回的整整一大卡车上好的块煤。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我们成功地搞到这一卡车煤,在当时也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我的知青史1(我的知青生涯之运煤奇缘)(1)

这车煤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奇特意义的,不仅解决了我们乡下缺少燃料的困窘,且在我们人生中的一个某个关键时刻起到过至为关键的作用,同学大宝俩兄弟对此是有深刻感受的。

当年大宝俩兄弟被国营华江厂招工进厂,在队上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时,险些为差队上口粮款被卡下。后来便是以从大足长河碥煤矿搞回来的块煤相抵才走成的。此事如若拖延一、二日,外出的大队书记回到大队时,俩兄弟招工进厂之事则可能发生变故,也许他们此生的命运便会重新改写了。

在弄到这车煤之后约一年,两兄弟离开生产队时所经历的一幕,有惊无险,证明了这一点,此事容后再叙。

横亘永川至荣昌的永荣煤矿,其矿务局总部便在荣昌的广顺镇,当年广顺镇的所有建筑几乎都属于永荣矿务局。除永荣矿务局的很多矿井外,在当地还有不少的、星落棋布分布在大小山头上的私人煤窑。在这样一个"煤窝子",当地竟然还会缺煤烧,可见那时生产力的低下。

煤在当时是稀缺而紧俏的物资,如今无论城乡均有充足的天燃气及电力供应,现在的人们根本无法理解当年乡下燃料奇缺而造成的生活困难。

那时,靠近大足、荣昌北面的安岳县,煤更是金贵无比,我们当年便在公路上常见板车载着半扇猪肉,餐风露宿来这里煤矿弄煤的安岳人。记得当时本地黑市煤价每百斤高达7元,要知道,当时一个壮劳力,一天挣的工分仅值2毛钱,而一担煤需要一个壮劳力辛苦劳作三十多天才能换回!

下乡后不久,我们因也柴火问题的凸显而感到困窘。起初,我姐姐和庆国曾随队上的女社员一道,背着硕大的柴草背篓,到20里外的山上"刮柴草"。每次背回垒尖一背篓从山林里刮的枯枝和干树叶,也仅能支撑几天,根本无济于事。

为了解决柴火问题,我又打上了荣隆中学的主意。荣中的操场四周,栽种着一排排桉树,高大而又枝繁叶茂。准备了绳索和砍刀,用当年在江北米亭子小学风雨操场楠竹棚架上练就的攀爬本领,我毫不费力地窜上桉树,大砍特砍。当我砍得正酣时,大约是荣隆中学的留守人员慑于知青那时还残存的威风,敢怒而不敢管,只好向上报告。接到报告的一区之长雷部长来了,雷部长仰头看见是我,不发一语,转身就走,场面极为尴尬。

我的知青史1(我的知青生涯之运煤奇缘)(2)

当然,仅此一次,以后我也不好意思再去砍荣隆中学的树枝了。

在果园大队相邻的六、七、八三个生产队(均是离荣隆场最近的生产队)。除我姐姐外,都是外校挂靠的初中生,(可见当年雷部长照顾年幼知青的良善用心)我们平时过从较密,我因姐姐严苛管束,平时还算规距。6队一个初68级小个子男生,名叫张旗,脑子极灵活,人小鬼大,在张旗的倡导下,我们背着我姐姐也干下了一些调皮、出格的事。

下乡的第二年初,农村基层(大队)纷纷成立革委会,而成立革委会是要办酒席庆贺的,头脑灵活的张旗瞅准这一"吃"机,提议我们结伴出行"赶吃"。一天,我们赶到二十里外的油菜乡玉久村,这个村因出了一个抗美援朝英雄吕玉久而得名。那天的酒席上,座中有一大足县长河碥煤矿工人,也许是酒酣耳热吧,这厮向我们放下大话,今后弄煤去找他就是。酒席之后,张旗将我们带到后厨,掀开蒸笼,还"顺"走了几块硕大的酥肉。而我们那天"赶吃"的成本则是每人一元的入席费…...

有了那人夸下的海口,我们信以为真,回队后不久,我便组织这次"搞煤”的行动。

我与张旗,直奔长河碥煤矿。大宝去荣昌找我们熟识的司机,联系运煤卡车随后赶来运煤。

赶到长河碥煤矿,找到那位挖煤工人。谁知他一改那日吃席时的豪爽,一阵扭捏之后,掏出饭票,声明只能请我们吃一顿饭。弄煤之事,爱莫能助。而此刻,大宝从荣昌付费雇来的运煤卡车己赶到,如之奈何?

这时,头戴军帽,腰插匕首(当时知青的标配)的我等三人,只好在矿内晃荡,以图后策。也是老天有眼,待我们晃到矿井旁的煤坪,见矿上两派工人对峙两排,摩拳擦掌正作争斗状。见我们走近,突然队列中一人走出高呼:山城八一五的战友来了,奔上前来握住张旗的手热情摇动…,原来这人是重庆煤校毕业分配在这里的技校生。此人当年在重庆枇杷山公园一交换毛主席像章的“串串”市场与张旗相识。此刻我们的到来,犹如救命稻草被他抓住,一阵欢呼之后,与他们对峙的一派见事不对,挟尾而逃。

我们无意中的助阵,对方感激不尽,问明我们的来意后,慨然允诺。于是,我们雇来的大卡车开到放煤斗下,仅花了象征性的二十元钱便将大好的块煤,放了堆尖一车。

我的知青史1(我的知青生涯之运煤奇缘)(3)

"人生得意须尽欢",返行路上,浅薄的我志得意满,很想将这得意人生与人分享。恰好当日逢赶场天,当煤车经过赶场涌挤的人流缓缓行进时,坐在副驾的我摇下车窗,在人流中巡睃,希冀碰上熟悉的同学而炫耀一番。

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看见同班的余荣成同学了,简单寒喧后,余荣成问到这车煤,我得意的拇指一翘:在你们长河碥煤矿搞的。为何专提"你们”二字,乃是强调我们是“穿州越县”从荣昌赶过来,得意之情尽显。如今回忆起当年我的这一行状,也煞是幼稚可笑。当余同学得知偌大一车煤是我们个人所有时,张开的大嘴歪向一边,半天未合拢,有惊有疑,艳羡不已的表情我至今犹记。

我的知青史1(我的知青生涯之运煤奇缘)(4)

回到荣隆,将煤下到公社后院,上万斤的煤犹如巨大的财富,轰动了公社、大队。而我们也颇识晓地用这煤打点了一些村社权要,由队里派出人力免费将煤挑回生产队。一时,挑煤担犹如送公粮的队伍,在乡间石板路上来往穿梭,蔚为大观。

这煤直到我离开农村时都没烧完,走时,我将这煤及家具农具等,分赠大队里尚未回城的知青及乡下好友。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走时送我到荣昌县城的同大队知青好友,在县城陪我盘桓三日,待他们返回乡下后,我留给他们的所有生产、生活资料均被同队的社员们捷足先登,瓜分殆尽。我的同大队知青好友后来写信告诉我:除墙上贴得十分结实的一张年历画外,煤及其它所有的物件都不翼而飞了。

我的知青史1(我的知青生涯之运煤奇缘)(5)

编者补:王新国,电气工程师,出生于原重庆市江北城,这是作者王新国继《江北钩沉》系列忆旧之作后,一篇知青生活的回忆文章。本系列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艰难困苦的历程。作者文中流露出的、对那个"荒唐"岁月,包括作者自身成长经历的反思以及对其人生经历中邂逅的无数好人的感恩之情,值得称道,后续将陆续发布以飨读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