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修养是一个人的人品(良好的人品是做人的根本)

品德的修养是一个人的人品(良好的人品是做人的根本)(1)

富兰克林说,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人这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修口修心的过程。肤浅的人,总以为,言语胜人、刻薄刁钻是本事;成熟的人,却明白,不语也是智慧,沉默自有力量。

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大意是说,通过获取不义之财而致富贵,君子无法处之泰然。换言之,取不义之财和损人利己都会带来灾祸,因为这不是正道。漫漫历史长河有多少故事在反复告诉世人这个道理。

真正的高情商,并不只是会说圆滑客套的话,而是温暖真诚,懂得换位思考,让人百处不厌。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地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和有效的监督。

生命活到极致,一定是简与静;美到极致,一定是素与雅。稍纵即逝的是天上烟花,细水长流的是人间烟火。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乐,而是平静。宽容,是对自己涵养的修炼,偶尔计较,是告诉别人,自己不傻。

人到中年,有些话,不能跟父母说,不能跟朋友说。到最后,自己一个人默默扛下了所有的事。有些事,藏在心里感觉是莫大的委屈,话到嘴边,又觉得无足挂齿不值一提。

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快乐是假的。钱难赚是真的,心难交是真的,无助是真的,迷茫是真的,回头一看,没有人能依靠,也是真的。

人天生孤独,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孤独的离开。最初和最后的独来独往,这是所有人的命运。

人总有运气不好的时候,生活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只觉得自己倒霉透顶。事后想想,不过是些芝麻绿豆的琐事。

青春,是一本打开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一段启程就无法回头的路。成年人的分寸感,是一种点到即止的默契。说有事,就不要问什么事;说在跟人吃饭,就不要问跟谁吃饭。

成年人的解压方式,早已不是吃吃喝喝,而是独处。沉默,不说话,不交际,累了就出去走走,看看风景,听听音乐,拍拍照,放空自己。

有时,不抱怨并不是心里不委屈。而是清醒地知道,没人可以成为你的拐杖。人人都在琐碎平凡的生活里摸滚打爬。

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前进。从稚嫩到成熟,从天真到世故,一点点褪去青涩,长成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

因果人生,种什么因,收什么果,因果皆自作,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扪心自问。人只有遍体鳞伤,才能读懂生活,只有饱经沧桑,才能悟透因果,每个人都活在因果之中。

人生需要磨砺,刀不磨不快,人不磨不勤。人与物都是这样的道理。磨砺就是得到磨炼和锻炼。

磨砺不仅仅在于苦于心志,劳其筋骨,更在于塑造人格魅力的力量。磨砺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磨砺是人生的心灵挑战;磨砺是人生需要的生活体验。人生没有磨砺,也就少了成功的必备条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石玉不加以磨砺,不能成为精美之玉器。温室中长不出壮苗来,不见风雨,哪有彩虹。人生只有经过挫折和坎坷,才能变得更为坚强。

人生为什么需要磨砺呢?只要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是人就会有惧怕困难的一面,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有的人经过了生活的磨砺才会变得坚强,只是有的人经过了困难和挫折才变得成熟。

人生要想收获成功总是来之不易,轻而举不是成功,成功伴随着千辛万苦,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没有吃苦耐劳的坚忍品质,便会与成功无缘。

不少人想获得成功,但又怕吃苦,又怕受生活的磨砺,不愿意干艰苦的工作和事情,不愿意多干一点儿事,更不愿意与”吃苦“二字打交道,做事情总是偷懒耍滑,偷工减料,投机取巧,服服舒舒是不能成功的。

一个人少了吃苦和勤奋的环节,也就少了人生的锻炼和磨砺,没有吃苦和吃亏的磨砺,人生就不会有真本领。

做人少了磨砺,就少了人生最可贵的经历和阅历,少了吃苦,就少了坚韧的品质,一个人不经过磨砺这一课,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懒惰的人,总是认为做事情越轻松越好,做事马虎,敷衍了事,如此做事,一年过了又一年,不吃苦,不受累,却无收获,做事没有长进,到头来是大事做干不了,小事不想做。

人们常说:“吃亏是福”。吃亏就是吃苦,吃亏就是比别人多做事,没有埋怨,没有牢骚,在这种境界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本领,成就了事业,这就是人生之福。

人生,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人就是平时多学习的人,多做事的人,能够吃苦,也能吃亏的人,能够将生活当着人生磨砺的人,总会遇到贵人,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苦难是人生难得的一笔精神财富。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砺,苦难是人生强大的精神财富和动力,这也是人生的辩证法。要想有收获,就要先付出,没有汗水就想收获硕果,这是痴心妄想。

敢于磨砺的人是一种境界和素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磨砺中虽说有苦,但更有甜,心甘情愿,从不抱怨。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了风雨,经过了磨砺,就会更加成熟,与众不同,有志的年轻人,当勇于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

在困难中磨砺自己,在吃苦和勤奋中提升自己,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心生万物,善心结善果,素心洗凡尘,心若不静,一地鸡毛,守住心,管住嘴,生活和顺,日子安暖。

心若安宁,一生无恙,心净则清,心空则盈,心顺则百顺,放空心欲,扫清心障,目光所及,清澈明朗。

时光养心,岁月养情,日子安暖修于心。幸福生于心长于行,心顺路畅,心暖人善,心净事少。

心境生百态,心情生百味,立世先立心,心不立则惑起,心不定则意乱,岁月修心,生活修行,修行立世,修心立人,内心干净,目光清澈,欲少人安康,心静风雨不侵,日子安然,波澜不惊。

安于平凡,闲时不慌,忙时不乱,心安人不躁,静品烟火煮流年,安于凡尘不生念,平平淡淡无闲愁,看淡得失,放下自我,放空杂念,神清气爽,眼中无惑,心中无愁,不感不伤,不痴不怨。

日子如水,淡然飘香,往事如烟,随风飘散,人生如梦,幻影人间。人生不可言,岁月不可追,不语胜千言,沉默是最真的语言,平淡是岁月的盛宴,激情褪去,才是生活。

看淡一切,目睹幸福,放下一切,收获幸福,幸福淡淡,朴实无华,欲少则情真,穿过欲望之海,幸福触手可及。

人活一世,多少痴念付流水,半世追逐皆为梦,空叹无济,过好当下,慰藉余生。往事如烟莫纠结,人生如梦莫当真,当醉则醉,妙不可言,当醒则醒,神清气爽。顺其自然,不疑不惑,心若不纠,万事随心,心若不惑,耳聪目明。

放下便是解脱,看开才有出路,诸事靠己,悲喜自渡,时间执笔,抒写人生,岁月流转,变幻无穷,境随心变,峰回路转,看不见的时间,妙趣横生,不言不语,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如梦似幻。

很多人都听过“欲速则不达”这一句话,一件事情越是急躁冒进,越难以达成目的。人生不是一场速度赛跑,不是跑得快的人就能赢,人生或许就如同爬山,能找到最合适的那条路,稳稳当当的往前走,这样的人才能到达山顶。

爬山的时候总想找捷径,选择那些非常危险的方式,最终不但不能到达山顶,反而让自己陷入危险的深渊之中。

但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心浮躁,很多人误以为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就要抓紧机会,选择速战速决的方式打快战,其实并非如此。

人生所有的“快”,未必能让你最早达到目的,反而让你走更多的弯路,慢慢的往前走,有一种匠心精神,一切顺应自然,一切“缓一步”,或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十亿耳尊者在释迦牟尼佛门下修道的时候,经过了很久时间也没有修出道心,一切还是懵懵懂懂,他就很焦急。释迦牟尼佛就为他点化,说:“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二十亿耳尊者说:“我之前是弹琴的。”

释迦牟尼说:“修道就像弹琴一样,琴弦绷得太紧容易断,也弹不出来好听的声音,放的太松琴弦不会发出声音,也正如修道一样,绷得太紧太松,都不适合,一切适度才最合适。”

就如同人生,把自己的人生抓得太紧,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欲速则不达,有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些,你想要的或许会在当你松弛自然之后,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你的面前。

我们在生活中通常会有这样一种体验,想去做某一件事情,想去学习某一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摸不着头绪,越是焦急脑子里面越是迷糊。

但是沉淀一段时间,冷静一段时间再去看这件事情,却发现很轻松的就能接受,这就是急躁冒进与顺应自然之间最大的一个区别。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勿操急以速其仇;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勿操切以益其顽。

有些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弄明白很困难,宽限一些时间也许自然就会明白,不要急躁,以免增加紧张的气氛。

有人想知道他却不听从,如果放松约束,也许他会自然的受到感化,不要急切的去约束他,以免增加他的抵触情绪。

关于人生,不管是面对生活还是面对工作,别把自己绷得太紧,一切顺应自然,反而会有一种意料之外的欣喜。

人生的过程之所以被称之为“生活”,就是要在自己工作之外,好好的去享受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心放在生活之中,而不是完全的为了追逐某一个点而焦虑,这才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在《道德经》中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混沌原始状态演化成宇宙万物,圣人懂万物治理法则而成为领导者,完善的统治制度是一个体系不能割裂。

那么圣人所知道的万物的规律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以顺应自然的姿态,去接受那些本身的天地自然,这个就是规律本身。

在你顺应的时候,无形之中就符合了天地万物生成的过程以及状态,这是《道德经》之中一直强调的无为而治的核心。

因为顺应,没有急躁冒进,所以主观不会犯错误,因为你不刻意走捷径,不刻意违背规律,所以说不会触碰物极必反的点,人生就不会太糟糕,一旦背离了这一个核心,那么你所触犯的问题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问题。

人生无常,世事多变,我们的一生都是处在起伏不平的境遇里,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

有一句话说:人这辈子从生下来,就是来处理事情的。一个人遇事的心态和处事能力,对于人生的成败与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有的人遇事慌乱不堪,有的人遇事心浮气躁;而有的人遇事能静,能稳,尽显不同的做人水平。

能做到以下四条,即使没有能力左右天灾,但我们自己的人生方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静,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请让我安静一会再说。”这是一个成熟的人,在遇见意外,和突发事件最常说的一句话。

遇事不急,从容不迫,能做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是成就大事者最异于常人的非凡胸怀。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任他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这是一种非凡的自信,异常的冷静,冷静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任何天大的事情,都能让自己“定”下来,定能生“静”,静能生“慧”,有了冷静的智慧,则万事可破。

“呆若木鸡”地呆的意思:就是看上去一只鸡纹丝不动,好像是在发呆,但是所有叫唤不停,飞来跑去的鸡一见到它,就不再叫唤,望风而逃!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恼怒将理智的灯吹熄,所以在考虑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时,要心平气和,头脑冷静。

自古以来,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毁灭在怒火中的人,不计其数,能压住自己怒火的人,方能远离世俗,远离危机。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爱妾陈圆圆,临时倒戈,放清军入关,投降清军。后在清军要裁撤三藩的时候,又不得已提兵反清,最终以失败告终,落了一个不忠的名声。

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自己身死族灭。所以男人,请收起你那“廉价”的脾气。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没有脾气,而越是失败的人越是“穷急生恶。”

脾气越大修养越低,你的一切福报,会因为你的脾气而躲离你远远的。坏脾气不是性格的问题,而是极端的无知与自私!

忍耐是痛的,但是它的结果是甜蜜的。忍字高来忍字高,任字头上一把刀!韩信能忍胯下辱,登台拜将保汉朝; 张良能忍汉不保,脚踏祥云任逍遥。

自古以来凡是成大事者,无不具有坚韧不拔的能忍意志,韩信能忍胯下之辱,贫穷的时候,无一日三餐,忍过屈辱之后,腰挂三尺玉印;张良能忍圯上老人的奴仆之辱,才得到了“授书,”终成千秋伟业。

过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能忍!遇事不能忍,也许能得到一时的发泄,后面迎来的必将是翻江倒海的抱负与代价。注定是短暂的,不长远没有未来的。一时的匹夫之勇,不足以担当大事。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有一句经典台词:能忍别人不能忍,才能成别人所不能成。人生在世,为了自己的未来与抱负,请忍耐别人不能忍之事。

熬过去出众,熬不过去出局!遇乱能稳,他沉稳干练,儒雅温和,有让人舒心的笑容,好像永远都是站在阳光里。

人,到了成熟的的年龄之后,应该不再轻浮,锻炼出稳定的理智,不管幸运与不幸运,都能够奋发有为。

中年,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分水岭,一个能够安稳下来的人,总是能“安营扎寨,”生活也渐渐地安定下来。

心稳定了下来,才能每逢大事的时候,心中始终能够有静气,有了静气,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人,方能掌控人生。稳如泰山,坚若磐石,能够稳下来的人,才能有更好的更大的担当。

《恰同学少年》电视剧中,年轻的毛泽东带领学生军去与桂军谈判,在即将暴露的情况下,面对手枪抵头,仍面不改色心不跳,仅仅靠没有一枪一弹的200学生军,成功的逼降了三千桂军,当时如果情绪出现一丝的紊乱,则后果会不堪设想。

稳,是人生最高贵的情商!一个人,想成为人中豪杰,马中赤兔,则必须有别人所没有的过人之处。遇时能静,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有应变的智慧;

遇到不平之事产生怒火,能及时地止住,才能远离冲动,避免灾祸的发生;遇事能忍,才能让自己不会因为一时的浮躁而做出不理智的判断,得以生存;

与乱能稳,方能冷眼看人,冷眼观事,不让自己落入别人的圈套,立于不败,得以胜出。人生之路,想过得平稳,安定,成功,就一定要做到。遇急能静,遇怒能止,遇事能忍,遇乱能稳!

马云就说过:“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遇到起起伏伏、坎坎坷坷的事情,如果一味地选择逃避、放弃。

那么,我们也就无法真正学会“扛得住事”这种本领,而不具备这种能力,其实不管我们如何做,最终都成为不了一个独立的、成熟的人。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具备多少的人脉、资源,亦是不同的。

所以,面对人生,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一个人独自走完接下来的路,独自一人扛住眼前要“扛住”的事。

活着,从来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但从来也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当它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时,则意味着我们肩膀上扛着的不光有家庭、事业、生活义务,还有社会责任等等。

而当它就是一个人的事情事,则意味着那些所有我们需要扛住的事情,其实归根到底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尼采说:“如果这世界上真的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如果奇迹真有代名词,那就是努力二字。唯有努力打磨了自我,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方能创造强大的内心,打造强大的自我。

然后,哪怕在生命里最为艰难的阶段里,也能够坚定着自我信念,知道自己该往人生哪个方向奋勇前行。如此,你才能扛得住事,才能过得好此生。

的确,生活永远如同大江大河一般,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水高水低,但你清楚它终将流向何方。人生亦是如此,你永远无法预料前方之路是平坦,或是曲折。

但你知道,一个人只有走向成熟,撑起人生里的大格局,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心心念念的目标和愿望。沉得住气来,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静得下心来,方能看清脚下的路;扛得住事来,才会无惧困难。如此,哪怕踽踽前行,也能大胆放眼未来,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由自己造!

亚里士多德说过,离群索居者,不是神灵,就是野兽。离开群体,从而活成自由潇洒的样子,那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其实,人,越是上了年纪,这种“离群索居”的想法就越是凸显。

为什么有着“群居”属性的人,最后会变得不再合群呢?我想,人,一旦看透了这世道的本质,看清了人性的善恶,明白自己要追求什么,那他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留在群体当中呢?

年少轻狂之时,我们不懂,总是觉得合群最好,能够认识到更多的人脉,交到更多的朋友,得到他人的关注,不成为异类,这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后来,我们吃亏了,受到了群体的伤害,感受到了群体之人的冷漠,那我们就会怀疑,这所谓的朋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只要人有了怀疑的想法,那他后续的行为,就会跟以前变得不一样。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说,所有的怀疑,都是改变的开始。

尤其是人到了50岁之后,这种想法会愈演愈烈。当然,能够离群索居,也是我们的福气。人到五十,会发现这三个人性真相。

真相一:人与人之间,没有单纯的关系,只有不单纯的利用。有一位作家说过,当你走近一点去看人际关系的时候,你会清楚地发现,每个人的追求,都不过是自身的利益而已。

这人,就是一种为利益而生,也为利益而亡的生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其实是人性最为现实的一面。

不要相信什么“感情恒久”的言论。试想,一旦我们没有利益,又有谁会来到我们的身边呢?

真相二:没有完全真挚的感情,只有狼狈时的背叛。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连同床共枕的夫妻,都会因为某些困难而选择各走各路,又何谈是其他那些跟我们没啥关系的普通人呢?

人,还是不要太天真比较好。卑微的那一刻,我们就会彻底看透,对我们绝情,选择抛弃我们的人,会占到99%以上。真相三:人性多变,往往见不得人好。

所谓“恨人有,笑人无。”你一旦有钱了,别人就会憎恨你。而一旦你没钱,那别人就会捂着嘴巴偷笑。

这,就是“欺软怕硬”的人之天性。在这个世上,除了父母,其实没有人希望我们过得好。

人到五十,要跟这些人“说再见”。第一类人:道德绑架之人。你觉得,在这个世上,到底什么人最可恶吗?其实,最让人感觉到厌恶的,莫过于那些习惯“道德绑架”我们的人。

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有一些站在“道德顶峰”的人来指责我们,不是说我们这里不行,就是说我们那里不好。如此,就会让我们特别难堪。

对于道德绑架之人,其实我们没必要过分在乎,选择远离就好。人,没必要听别人说太多。

第二类人:落井下石之人。有人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以往你我都认为“雪中送炭”的人才是真朋友。在今时今日,别人不对你落井下石,就已经是对你最大的善良了。

在我们落魄的时候,选择冷眼观望的人,我们要感激他们的“不伤”之恩。而对于那些趁机伤害我们的人,我们要铭记于心。这些落井下石之人,哪怕他们是我们的亲戚朋友,那我们也不要轻易原谅。

第三类人:虚伪做作之人。其实,我们交朋友,就该交那些有“真感情”的人。你真心待我,我也真心待你,别总是算计来算计去,让你我都活得特别疲累。

有些虚伪的感情,如果我们实在没有精力维系,那我们放弃就好。摆脱虚伪,那是我们活得更加真实的开始。

没有一个朋友,这并非是异类,而是一种成熟。很多时候,我都在思考,人这一生,到底有多少朋友比较好呢?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朋友遍天下,知己有几人?”我们身边的狐朋狗友太多了,所遇到的过客也不少,没有上万,都有上千。但是,真正可以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又能有多少人呢?

说实话,不会有多少人。因为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目的都不同,每个人的三观也存在差别,所以能够相交相伴的人,就不多,而能够一直在一起的人,就很少。

简而言之,有99%的过客,都不算是朋友,唯有那1%的人,值得我们珍惜。而在这1%的人当中,既包括我们的知己,也包括我们的家人。

其实,现在想想,做个独处的人也挺好,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受到别人的影响,反而多了自由,少了束缚,人也活得更轻松了。要坚信,身边没有一个朋友,那并非是异类,恰恰是我们变得成熟的开始。

人生靠自己,才是硬道理。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靠自己才最可靠。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自己靠自己,在人生的路,都要挺直脊梁,大步向前走,努力奋斗,创造自己的辉煌,人生才会有幸福美好的明天!

真正的强者,就是自己。人生没有那个人,会一直陪你,是你的依靠。我们在社会上,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从来就是自己靠自己。

我们不能靠任何人,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生活要过,我们不去打拼,我们靠何人?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拼出来的。只有一路努力,一路奋进,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生活。

当我们在生活面前,遇到困难,我们要鼎力前行。我们不能懈怠,我们要鼓足勇气继续前行。人生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人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靠自己,掌握自己的幸运,不管风风雨雨,还是跌迭撞撞,,闯过去了,你的人生就迎来了曙光!

在困难面前,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一个人在社会上打拼,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题。

需要有人帮我们一把,父母,兄弟姐妹,还是朋友?还是恋人?父母老了,帮不了我们。还需要我们去照顾。兄弟姐妹各自都成家立业,各自各的事,也有她们自己的难处,也帮不上你。

还有朋友是什么概念呢?你有权,有钱,高朋满座;当你没钱没权,陷入困境的时候,甚至连亲戚朋友也看不起你,还没说求她们帮忙,人早就不见了,你打电话不接,你发微信不回,可见人心是多么的势利。

恋人也是,你有钱有权,对你如宝;你没钱,没权,对你如草。在大难临头的时候,离你更快,跑的更远。

现实的社会,残酷的人心,我们只能感叹,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我们才能有能力,面对社会上所有的人和事。

社会的残酷,更要靠自己。当你落魄一次,到处碰壁,无路可走的时候,你才明白,求别人,都是一种奢侈,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切都是徒劳的。它只能让你失望,让你伤心,当你看透人生冷暖的时候。

我们终于的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谁也靠不住,只能自己靠自己,才是硬道理。当你学会了在困难面前,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改变命运,去拼搏,去奋斗,你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一定会"咸鱼翻身"。

一定让自己强大起来,自己靠自己。我们终于明白了,人毎时毎刻,都要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强大,让自己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让自己的生活柔韧有余,真正的强大起来,在也不看别人的脸色。

自己靠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哪怕有一天,自己跌倒了,但我不怕输,人生的路,就是起伏跌宕,但我胸有成竹,哪怕重来一次,在所不辞。永往直前,人生不息,奋斗不止。

自己不为别的,只为要过上好日子,富裕的日子,在也不怕别人看不起。要挺起腰杆走路,还是自己靠自己。

我们经历过,白眼和落魄,我们更加明白,人情冷暖,人生的残酷。就要自己靠自己,才能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为有了实力,在也不怕别人看不起。

莫里哀曾说:“人生于世,板起面孔去批评人是不行的;和颜悦色,然后才能得到人心。”当人们面对和颜悦色之人时,即使他们的观点有所分歧,也能够让人觉得如沐春风;

当人们面对板起脸孔说话之人时,即使他们真的心有灵犀,怕是也很难真心实意地互相交流。林则徐少年时虽然勤奋好学、才思敏捷,但常常因为脾气过于急躁,总是板起一张脸,而令人对其敬而远之。

后来在父亲的教导下,他终于在书房醒目处,挂上了自己亲笔书写的横匾:“制怒”。人生在世,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对谁都和颜悦色,对谁都能够和颜悦色。

当你微笑对待这世界,这世界便也会微笑对你。唯有和颜悦色,才是这世上最动人也最美丽的风景,任谁看后,心情都会跟着愉悦起来。那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西方民谚曾说:“一个人的美名,胜过他的美貌。行走世间,有威望的人就算与人发生争执,人们也首先会为他辩解,认为他是否有什么苦衷;而口碑不好的人,与人发生争执,人们却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已经输在了道理。

一生一世,总要经历很多,能让你成熟的,必然是刻骨铭心,一些风景,一些过往,总是会在心里深藏,总有一些事情,会成为心里的执念。

放下执念,一切随缘,才能开始新的生活,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能有几个人真的做到,一年,一年,花开,一年,一年,老去,为何还是如此想你。

很多事情,不再去追求,很多事情,选择了顺其自然,你来的时候,满心欢喜,你去的时候,也没有强留,我微笑着说了再见,谁也读不懂我心里的心酸。

执迷于心,困顿于情深,但愿心中的执念,能够早日放下,但愿苦恼的情绪,不再纠缠自己,看透红尘爱恨,方能自在人生。

不去向任何人诉苦,没有人能够真的懂你!生活,是自己的,苦也好,甜也罢,都需要自己承受,别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同情,也许你的诉苦,只是别人眼里的笑话。

不去向任何人诉苦,因为没有人能够真的懂你,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沉默,所有的事情,还是需要自己看开,有烦恼有经历,才是真的人生。

人生,本就是一场历劫,能自己走过去,才会圆满,总是向别人诉苦,只能毁掉自己的人生,生活不是埋怨,生活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没有人懂你,就自己理解自己,人最怕的就是自甘堕落,若是心里只有怨恨,那么余生,注定会永远痛苦,我相信自己,也相信未来,我会期待着美好的明天。

姻缘定数,皆是命中注定!从前不信因果,现在信了缘分,在时光中,我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天真,爱情,并不一定能够相伴,爱情,也是一生的思念。

姻缘定数,皆是命中注定,总有一天,你会接受命运的安排,人生百年,总会经历一场自己的情劫,放又放不下,忘又忘不了,所有的一切,只能顺其自然。

爱恨情仇,一切随意,邂逅一段爱情,坚持一份执念,若是能放下执念,对谁都是一种释然,可是这世上,又有几个人能真的释然。

面对生活,我们只能微笑,有些风雨,总是要一个人面对,就让我们一直保持一颗美好的心情,微笑着去面对生活,即使觉得无奈,也要坚持下去。

余生,学会坚强,余生,只靠自己!做人,需坦荡,做事,有担当,自己做出的选择,不去责怪别人,自己坚持的深情,不去给别人造成困扰。

余生,学会坚强,余生,只靠自己,再长的路,也要坚持走下去,再黑的夜晚,也能熬到黎明,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忍受过,承受过,才会变得坚强,当你真正学会独立的时候,会笑着面对自己,人变得成熟,是一种成长,但是这种成长,总要付出一些代价。

谁的人生,都会有些不如意,我们只能自己提升自己的毅力,不管时光如何变迁,永远让自己的情绪,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生活就是如此,我们要坦然接受。

一个人的品性会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内心无愧的人,其实在生活中反而会活得更加轻松。

善良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内心有什么物质,其实更容易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内心坦荡的人,做人做事都是可圈可点的。

一个人内心善良,总会有着好运气,即使遇到了错的人,那是因为更好的人,还在后面呢!

这世间都是有一定的因果的,也许别人伤害了你,但是上天会看到的,不是你的原因,你始终会幸福的。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心思不正的人,永远无法走得长久,而人品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大多数的。

好人是有好报的,不要因为眼前的困境而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对于过往的事情没有必要一味地执着,好事总会降临在你的身边。

人们总是向往内心阳光的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快乐。善良的人,内心没有什么污浊,懂得心怀感恩,做人做事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善良的人,问心无愧,在社会中行走懂得包容别人,凡事留有余地,修得一个善良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得到生活中的幸福。

一个人的善良从来不是突然而来,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一直善良,一直会遇见好运的。

生活在这个世间,不免会沾染一点世俗的情绪,但很少有人会保持真正的纯净,你的内心都会展现在你的脸上。

善良之人,不会因为善良的大小而区分,只要不断的积累,自然会内心纯净,也会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善良是一种胸怀,做好一个人的本分,在人世间守的一份自在心,笑对人生。生活在世界中,没有一种物质是可以轻易的来的,当你不断的积累,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

人生之中的福气,其实都藏在一个人的人品当中,只有不断地投资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学会善良,就是在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财富,内心善良的人,一生都会被上天眷顾的。

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大概意思就是: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不得不说,孔子是有大智慧的圣人,更是善于懂人心、懂人性的高手。

其实,不仅是过于聪明的人和过于愚笨的人不容易改变,而且这两种人往往最难相处,最容易伤害他人的。

比如说,人前很会做人的,显得很聪明的人,背后总有算计;而愚昧无知的善良人,他们是非不分,善恶不分,有时候比恶人还可恶。

这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某些人不是蠢,就是坏,我们对于这两类人要敬而远之是上策。一般来说,坏人作恶属于主谋,但是愚昧无知的蠢人则是坏人的帮凶。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很多时候,我们更加痛恨那些愚昧无知的帮凶,因为他们看起来很善良、很老实,实则是喜欢助纣为虐,助涨坏人嚣张气焰,带坏了整个风气。因此,孔子最痛恨的一类人就是“乡愿”,也就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说的“好好先生”。

孔子说:乡原,德之贼也。意思是说:是非不分的老好人,是道德的败坏者,是坏人的帮凶。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描写了一群愚昧无知的看客场景:

有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当众枪毙。一群看热闹的中国人跑过来围观,还有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在拍掌欢呼“万岁!”。

鲁迅先生听到这些愚昧无知国民的欢呼声,感觉很刺耳,心里很难受。鲁迅先生感到国民精神上的麻木是比身体上的病疾更为可怕,所以他弃医从文,试图通过文字来唤醒更多青年朋友,让他们远离精神上的愚昧无知。

正如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所写: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中国的许多看客,他们喜欢麻木地围观,极度缺乏正义感;他们看起来善良,老实巴交,实则是助涨了坏人的嚣张气焰,削弱了轻生者生存的信念。

时至今日,看客文化以及看客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实则令人痛心、令人厌恶。这些看客们大都是愚昧无知,喜欢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有些时候比恶人还可恶。

前些时,某位女主播心情抑郁,直播时候喝农药,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在评论区怂恿她快点喝。这群人不是蠢,就是坏,着手是令人可恶。

坏人往往精明,蠢人往往无知,他们的本性都是难以改变的,我们对于这些人都要尽早远离。

演员郭德纲有段话说得很好:其实,郭德纲所说的这种人也是属于“不是蠢就是坏”。第一:他们足够蠢,愚蠢无知,不明是非,没有原则和底线;他们好坏不分,对坏人也善良,那就是纵恶,比恶人还恶。

如苏格拉底说:无知即无德,无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行善的。因为无知的善良只有善良的外衣,缺少善良的内核,它不仅可能助长恶,还可能自残己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更是说:“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第二:他们足够坏,精明虚伪,明知道你受伤严重,还故意刺激你,在你伤口撒盐;他们还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你进行道德绑架,劝你像他们一样善良大度,如果你不从,他们就说你为人小气、格局太小。

西方有句谚语说:“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意的石头铺成的”。这句话说的就是那种精明而虚伪的坏人!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那些动不动就劝人善良的人,要不是蠢,要不就是坏,我们要擦亮眼睛,尽早远离。最近几天,弟弟因为工伤住院,我专门赶去陪护和照顾。

在医院里面,我既看到了工地负责人的冷酷无情,推脱责任,拒绝赔偿,心眼极坏的一面;同时我也看到了弟弟工友们冷漠无情、愚昧无知的一面。

他们这两类人,前者是坏,后者是蠢,难怪弟弟感觉很心寒,说以后再也不在这个地方工作了。

弟弟脚大拇指骨折了,需要住院治疗,包工头为了省钱省事,催着早点出院,这是因为他们精明奸诈,我很好理解。

但是同为农民工,和我弟一起干苦力活的工友来看望我弟的时候,为什么也说出催我弟早点出院的话:“你都好了,怎么还不出院?”

他难道眼睛瞎了吗?他难道看不到我弟的脚还骨折受伤,需要住院治疗吗?我想他都是知道的,只是他听了某些人的蛊惑和怂恿,故意这么说罢了。

你说这样的人蠢不蠢?如果哪一天他自己也受伤了,包工头也这么对待他,他该怎么办?愚昧无知的人,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为和坏人站在一起,就可以安然无恙;

殊不知,人心若是坏了,规则若是乱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如西方的一首忏悔诗所写:这就是那些冷漠无情、愚昧无知的看客们最后的结局,助纣为虐,害人害己。

综上所述,奸诈虚伪也好,愚昧无知、冷漠无情也好,这些都是人心和人性的特征,我们需要尽早知晓,然后擦亮眼睛,发现周围那些“不是坏就是蠢的人”,敬而远之是上策。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奸诈和精明是容易发现的,也是可以予以还击、各个击破;但是有时候,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他们是非不分,善恶不分,好坏不分,还思想顽固,油盐不进,甚至助涨坏人嚣张气焰,所以他们往往比恶人还可恶。

共勉!

作者;青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