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实力派(人人具有弱连接的力量)

作为一个资深宅的人,我习惯在自己的屋子里活动,不管是听歌、看书、创作,或是追剧,我都能感受到自由自在的乐趣。但如果让我与人聊天,我却不能把话题聊深入。

阅读《破圈》,我了解自己是一个弱连接力量的潜力股。本书作者从“我们身处的世界存在着一个网络化的底层结构”出发,采用很多科学数据,介绍社交与沟通的弱连接法则,让我们更轻松地知道具有弱连接力量的人具有什么特征。

破圈实力派(人人具有弱连接的力量)(1)

01 要找到弱连接力量

我们每个人一定有一个从小到大的烦恼:和父母、家人聊的话题常常都很单一,却能跟朋友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甚至能够和刚见过几次面的人特别能聊得开、谈的开。

如果把生活在同一个社交圈的人做分类,里面有亲密朋友、家人、不常联系的人和陌生人。我们把前两者组成一个世界,把后两者组成另一个世界。在原始社会,部落和部落之间是完全隔绝的,也就是只能和几个亲密的家庭成员、邻居相处。

而时代变化至今,我们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便能随时与长久不联系的人或陌生人建立联系。更巧妙的是,在这些人里面,大多能够满足自己临时的需求。

比如:我不是一个擅长把我的想法、安排告诉家人的人。我有一次遇到人生困难,不知道要找谁解决、谁可以解决,便找到一位“无事不联系,联系就有事”的朋友,他告诉我:不如和家里人直接说你需要什么。后来我的确说了,事情也已解决。

我们和父母、家人聊得越多,也许就越觉得他们会更懂自己,也有可能会觉得完全不懂,正因如此,他们所能给的更多的是建议,而不是指南。正相反,能在关键时候给指南的一定是弱连接的人,他们具有旁观者的情形。

寻找弱连接的力量,就要筛选所有联系人,挖掘他们拥有的不同资源,找到更合适的人。

破圈实力派(人人具有弱连接的力量)(2)

02 要和“泛泛之交”建立桥梁

在17岁之前,我们的认知、知识大多来自家庭,直到大学,我们开始接触除“亲密群体”之外的世界。

大学是一个“很小”的世界,我们可以找到与不同群体具有的弱连接。如果想学书法,便去社团,那里有书法牛人;如果想锻炼实践能力,可以选择学生会,那里可以和老师联系、和同学相处。

本书的相关数据说明,我们求助不太熟悉的人所取得的效果更好。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个桥梁就可以有寻找到很多弱连接力量。

至于如何找到“泛泛之交”,兴许我们不能马上反映出来,因为,他们存在于大脑的“后台”,只有在有用的时候才会像灵感迸发那样突然弹出,然后很快从脑海里消失。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来培养和维护弱连接,至少要知道自己想从某个联系人那里得到什么。

破圈实力派(人人具有弱连接的力量)(3)

03 要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弱连接

二十岁的我们,对社交的需求大,但还不知道什么是人脉,这是开始谋划的好时机;三十岁的我们,更多地对家庭付出较多,这时需要了解诸如育儿类的信息和资源;四十岁的我们,也许会对事业要求更高。

不论是人脉还是资源,从我们进入大学时起,就应该提前准备,搭建人生体系,从各个领域中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

正如在各个行业的牛人身边,都拥有大量在每个领域的点头之交,并且,他们能与之保持低频率但固定的联系(至少一年一次)。低频率、非正式的接触,能够提升胜算。

破圈实力派(人人具有弱连接的力量)(4)

我很庆幸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有一位朋友能立即帮助我,这是我没想到的。阅读本书时,我才知道弱连接对我生活的重要性,甚至让我意识到为什么我在工作关系、家人面前特别煎熬、焦虑。

因为,在我的身边有很多弱连接的人,我可以通过直接的性格和语言表达告诉他们我的需要,但面对我父母和家人时,我很难用这样的方式沟通。

愿你也能通过本书认识弱连接法则,拓宽社交圈、提升沟通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