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有哪几种类型(让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9-05-06 09:2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俞其军 丁赛贝尔

从5月5日起,“中林红杯”嵊州市首届民间工艺手工技艺大展示活动和嵊州市第三届盆景精品展在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活动由嵊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嵊州人才办、嵊州民间工艺家协会等共同承办,以“匠心独运·非遗传薪”为主题,充分展示嵊州市竹编、木雕、根雕、泥塑、紫砂等民间工艺水平。

民间工艺有哪几种类型(让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1)

制作木鱼(文创园提供)

据了解,首届民间工艺手工技艺大展示活动是嵊州市弘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并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引导社会重视民间工艺,促进民间工艺产业大发展。同时,希望通过大展示活动的平台,挖掘、发现一批优秀的手工艺达人,进一步激发激励民间工艺人才积极向上,推动民间工艺走向大众、融入生活、进入市场。活动包括嵊州市民间手工技艺大展示和嵊州市民间传统工艺技艺大赛等系列活动。嵊州市民间手工技艺大展示时间为5月5日至7日,集中展示竹编、根雕、泥塑等19个门类传承人的传统手工技艺,并现场讲解传授。嵊州民间传统工艺技艺大赛时间为5月5日至7日,比赛项目分木雕技艺、木工技艺、竹编技艺等,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并在文创园一并展出。展会期间,市民们将欣赏到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手工精品,体验到手工艺大师们的“工匠精神”。

嵊州民间工艺,意匠生辉,巧夺天工。木雕、石雕、根雕、砖雕、嵌雕等技艺精湛。嵊州泥塑、嵊州紫砂、戏剧服装、竹刻竹雕、网眼花边、竹艺装潢、花木盆景等精彩纷呈。

民间工艺有哪几种类型(让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2)

(张亮宗 摄)

嵊州民间工艺,是源于流淌在剡中大地的魏晋风尚和六朝隐逸文化。王羲之的书法,戴逵父子的雕塑、绘画和音乐,支遁的玄理,许洵、孙绰的玄言诗,谢灵运的山水诗等所构成的文化基石,使文脉传承活力充盈,得以负薪构堂,继往开来。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而成就。而继承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的从业人员不懈的努力,更离不开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支持。

一直以来,嵊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2005年起,嵊州改造完成了艺术村,重点以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为主,并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嵊州易地兴建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9.7亿元。到目前止,入驻嵊州文创园的文创企业和工艺大师工作室等已达140多家。嵊州文创园的建成,使资源得到有效的挖掘和整合,根雕、竹编、泥塑、紫砂、仿古木雕等嵊州传统文化工艺得到有效的传承。

自2014年开始,嵊州市出台了《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培育的实施意见》,专门设立了总额为5000万元的园区培育提升专项资金。去年,嵊州市政府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三年实施计划,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包括了对优秀民间艺人实行政府补贴等多项政策。在嵊州职教中心开设了根雕大专班,政府给每位学生提供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同时,成立了竹编工匠组成竹编艺人传承班,每年在竹编企业中挑选20名年轻人,由竹编大师进行技能辅导。近年来,在剡山小学等建立竹编传承基地5个。

民间工艺有哪几种类型(让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3)

竹编《沧海还珠》(文创园提供)

近年来,嵊州更是创新工作方法,大胆实践,不断推进民间工艺发展。去年年底,首届中国(嵊州)“雕圣杯”根雕大赛在嵊州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的50名选手参赛,有60多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亲临观摩,成为根雕界一大盛事。而去年12月26日开馆的投资5000万元的嵊州文创主题馆更是有着标杆性的意义。之后,泥塑、根雕、竹編等传统工艺精品相继在文创园展出,供人们欣赏。嵊州民间工艺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得到发扬光大。

政府的支持和引领,嵊州民间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嵊州全市从事民间工艺人员已达4000余人。至2018年底,获得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职称的有近300人,其中工艺美术师155人。据统计,到目前止,嵊州民间工艺花色品种达8000余个,年产值超过2亿元。嵊州先后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中国根艺之乡”。在全市已有的96个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工艺美术类项目占46个,代表性传承人65名。

独特的文化基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嵊州成为了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处处都显示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人文景观和人文故事。它如同一条从过去流淌到未来的人文之河, 留住了城市的记忆,延续着历史的文脉。嵊州民间工艺,吐露着剡中山水的灵异之韵,闪烁着越乡人民的智慧之光,似花团锦簇吐露芬芳。嵊州因民间工艺而风雅,因民间工艺而锦绣。

评论——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

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在当前,很多传统民间工艺已渐渐离我们远去,并面临着相同的困境:一方面,这些传统工艺由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即将淡出历史的舞台;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稀有的传统技艺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工艺又亟需有人继承。我市传承民间工艺的成功做法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传统民间工艺依然生机无限。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就是需要政府部门一以贯之重视传统民间工艺,营造良好的环境,搭建起有效平台。从创建艺术村到建设文创园,从文创主题馆落成到承办全国性的民间工艺大赛,从建立民间工艺传承基地到民间工艺手工技艺大展示,嵊州不断创新举措,集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定向发力。这种远见卓识,体现了担当和责任。而惟有如此,传统民间工艺精品才能不断问世,民间工艺传承和发展就有了可能。拯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不能只靠民间艺人孤军奋战,相关部门应该主动担起责任,让民间工艺有理想的地方可以展示和展销,让民间艺人可以有理想的创作环境。这不仅仅是民间艺人的愿望,也是普及和推广的需要,更是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民间工艺闪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在当下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下,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有着其特殊的意义。而在乡村旅游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有着无限的商机和市场。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传统工艺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嵊州传统民间工艺简介

一、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嵊州竹编有极高的日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明清两代,嵊州竹编工场生产的竹制品已相当精致。嵊州竹编制品除了日常用的篮、盘子等外,还有大型工艺竹编精品,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的竹艺珍宝”。精品有《龙舟》《六和塔》《越乡古戏台》《花塔》《昭陵六骏》《门狮》《九狮图》《沧海还珠》《麻姑献寿》等。嵊州竹编已开发和研制了360多种编织图案,7000多个花色品种,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2006年5月20日,嵊州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俞樟根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二、嵊州根雕

嵊州根雕为省级非遗项目,浙江省重点传统手工艺振兴保护项目之一。

嵊州根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现有1000人从事这一民间工艺。嵊州根雕创作题材十分丰富,既有取材于古代文学的题材,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既有以人物为主的作品,也有反映自然百态的作品。作品种类以室内陈列欣赏品为主,其他还有实用的花架和家具,高的达数米,小的不足5厘米。近年来,嵊州的根雕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还成功开发了古沉木根雕艺术这一新产品,给嵊州根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嵊州泥塑

嵊州泥塑为省级非遗项目。

剡溪岸边的乌黑泥细腻洁净,砂子少,黏性、可塑性好。20世纪70年代,在著名泥塑艺术家柳成荫指导下,泥塑工艺创作有了突破。在艺术创作上,嵊州艺人们吸取了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之长,形成了嵊州泥人的艺术风格:造型简洁洗练,写意多于写实,幽默多于叙事。泥塑作品中的泥人多取材于戏曲、古典名著、民间传说和历史上的人物。

四、嵊州紫砂

2009年,嵊州紫砂工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人物金祖稠是该非遗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嵊州矿产资源丰富,尤其紫砂泥分布十分广泛。紫砂艺人们在吸收、消化宜兴紫砂成功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使嵊州紫砂具有色泽古雅淳朴、造型优美生动、品类丰富等特点。嵊州紫砂是采用本地特有的非金属矿——细陶土,经过精选、精炼、精制成型,然后放在1000多度的高温中烧炼而成。整个生产过程需要经过炼泥、制坯、雕刻、烧炼等工序,其中以制坯成型为主要工艺。嵊州紫砂有茶具、花盆、酒具、餐具、文具12个大类、1700多个品种。

五、嵊州木鱼制作技艺

嵊州木鱼源自宗教,是道教、佛教念诵、音乐中必不可少的法器和节奏乐器,尤其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信奉佛教的地区有广阔的使用市场;也是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中广泛使用的打击乐器。嵊州木鱼技术流程包括看材、初坯加工、镂空、外形雕刻、烘干、自然干燥、调音、抛光、油漆、最后定音等十五道工序。木鱼制作工艺是融集美学、声学、理学、佛学和手工技艺于一体的综合性工艺。所用材料原来为本地的樟树,现在多用非洲产的沙比梨木。

六、黄泽戏剧服装

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为省级非遗项目。

嵊州是越剧发源地,民间剧团多。为迎合各地剧团的需求,嵊州戏剧服装作坊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制作技艺,制作工艺精湛。戏剧演出所需的服装、鞋帽等,一应俱全,大到官服蟒袍,小到头饰珠花;上到各式盔头,下到绣鞋高靴。除生产戏剧服装外,还制作戏帽、刀枪把子和戏剧道具。2007年,李伯汀、李秋明被授为黄泽戏剧服装代表性传承人。

七、嵊州石雕

石雕为绍兴市级非遗项目。

剡溪之畔盛产青石,甘霖镇的苍岩、施家岙、石宕等地是较早的青石开采场及石雕发祥地。近现代,嵊州石雕艺人们雕刻了石像、石鼓、石桌、石凳及上面的图案,还有石狮子、石质仿古建构件等,供应各地的仿古建筑、园林建造的需求。

八、竹(刻)雕

竹(刻)雕为为绍兴市级非遗项目。

竹雕作为雕刻的一个艺术门类,起源甚早,明清两代为鼎盛时期。嵊州艺人在竹雕材料的处理上,保持竹材本真,不加任何添加剂,以防蛀、防裂、防变形。在题材上不拘古法,推陈出新,打破传统竹根圆雕人物多以神仙、佛教类题材的束缚,涉及村夫野老、美妇顽童、市井人物等。在技艺上,突破了传统竹根圆雕写实具象风格,迹简意周,其雅入骨。

九、 嵊州木雕

嵊州木雕为绍兴市级非遗项目。

在嵊州留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木雕占的比重很大。在众多的木雕艺人队伍中,人数最多的是仿古木雕。20世纪70年代末期,仿古木雕工艺起源于黄泽镇的湖头村。产品对明清时期的门窗、屏风、挂落家具及各种装饰性浮雕进行仿制,再经过科学方法处理,使产品变新为旧。目前,全市从事仿古木雕的作坊式企业有50余家。

十、其他工艺

除以上介绍的主要工艺外,嵊州还有竹艺装饰、烙铁书画、剪纸、盆景、石头画等民间工艺。

竹艺装饰。嵊州竹艺装饰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艺人们经过加工,斗、拼、镶、嵌等工艺,制成各种图案,融合到室内外装饰中,寓艺术于建筑,格调朴素高雅,意境幽远清新。。

烙画。烙画又称烙铁画、烫花,工艺始于远古。民间艺人多以一种特制铁笔在竹制扇谷、木制家具、纸绢等上面烙制成工艺画。后改单一的手工烙笔为可以调温的电烙笔,发展了烙板、烙纸、烙绢等工艺。烙绘时可进行润色、烫刻、细描、烘景。画面古朴典雅,神韵独具。

剪纸艺术。剪纸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窗花、门贴、镜花、鞋花等。嵊州艺人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民间剪纸,还创作了新的剪纸技艺,从单剪发展到刻纸,从黑白剪纸、套色剪纸发展到分色剪纸、刻金彩衬。

除了上述外,嵊州盆景、卵石画、灰塑、砖雕、灯彩、绣品服饰、麦草编制、核雕、玉雕等民间工艺,各具特色,千姿百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