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

1928年前后,一种新型大众媒介——电影,逐渐在中华大地上掀起风潮,自此在电影银幕上除了有风靡一时的民国影星,还有在战场上叱诧风云的军人将领,从孙中山开始,冯玉祥、张作霖、李宗仁、蒋介石等军事风云人物,相继走上银幕。

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冯玉祥制作的电影——《冯玉祥北伐工作记》,这部黑白生动的电影,首次将军人的军旅生活,如此接地气的展现在百姓面前。.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1)

远走苏联,深谙电影宣传之道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2)

1926年5月,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队遭到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联合围堵,一路撤退到昌平县南口镇,面对两路敌军的疯狂绞杀,处于下风的冯玉祥果断决定——通电下野,远走苏联,以保存军队实力,转移敌军视线。

而到达苏联后的冯玉祥,亲眼见证了苏联电影事业的光辉时刻,有诸如爱森斯坦导演的《战舰波将金号》、维尔托夫拍摄的《电影眼》、普多夫金的电影《母亲》这些佳片,当时苏联对于电影的蒙太奇拍摄理论震惊了世界,而冯玉祥也强烈的感受到了电影作为宣传媒介的威力。

5月12日,冯玉祥在日记中写道“下午一点,送赵亦云等人入学”,当时赵亦云被冯玉祥派去艺术学校进修,为日后成为冯司令的“御用摄影师”奠定了基础。

这天,冯玉祥收到了一名德国军官赠送的一部莱卡相机,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东西的厉害之处,就将此物奖给赵亦云把玩,谁知,赵亦云无师自通,用这个相机照出了一系列珍贵的图像,冯玉祥一看,对赵亦云说:“这很好啊,既然你有这个天赋,这个照相机就交给你了。”于是,赵亦云在当时,便用这部相机为冯玉祥留下了一些日常生活影像。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3)

在这部相机里,记录下了冯玉祥手下军队的军营生活,冯玉祥带领出来的士兵们,不仅能扛起枪杆,还能像一个学生一样读书,像农民一样辛苦耕作,像工人一样奋力劳动,可以说,冯玉祥和他手下的这批将士身上,有着与以往作风腐败的旧军阀大相径庭的革命作风。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4)

而感受到苏联电影的辉煌后,冯玉祥下定决心要将这样的宝藏带回祖国,用同样的方式,宣传自己理想的军人形象!正值1926年,国民革命开始北伐,蒋介石致电冯玉祥,望其回国与自己商议北伐大计。

同年9月17日,冯玉祥带着苏联支援的450万卢布毅然回国,并随身带上一些苏联先进摄影器材赶到绥远,在五原县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

而当时,赵亦云则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冯总司令斗志昂扬的面庞。冯玉祥当日慷慨激昂的发表了《五原宣言》,告别旧军阀身份,宣布所部加入国民党,立志传袭孙中山先生遗志。

要知道,在两年前,冯玉祥曾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希望与先生共商国事,然而两人尚未相见,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这一直是冯玉祥心中的一大遗憾。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5)

在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大环境下,冯玉祥深知,要想打胜仗,军事实力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是人心朝向也不可忽视,鉴于电影的宣传效力之大,冯玉祥决议,要制作出一系列军事强人宣传片,稳固军心的同时,来树立艰苦朴素,齐心向前的革命作风。而为了制作影片,冯玉祥在总司令部设立了电影股,派艺术队电影股毕镐明去上海采购电影器材,亲自编纂剧本,一人兼任制片人、导演、编辑等多个角色。

1928年3月3日,冯玉祥还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六点,试演电影。”原定于3月4日的正式拍摄,冯玉祥提前一天就要准备排练,可见其对于借助电影来宣传军队形象这件事的认真负责。因为在冯玉祥心中,他期待着以电影宣传的方式,将军心统一,为战场上的胜利做准备。

1928年底,纪录电影《冯玉祥北伐工作记》终于制作完成,并与1929年,4月11日上午十点,在上海东南大戏院正式上映,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这部电影仅仅上映4天之后,便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自导自演”的将军

这是《冯玉祥北伐工作记》的影像资料,其中记录了国民党士兵的日常生活片段,将军营生活以富有戏剧性且接地气的方式拍摄下来。不仅如此,冯玉祥亲自编制的剧本,还上阵自导自演。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6)

画面里,将士们正在齐声歌唱,为吃饭做准备,冯玉祥则站在队伍前激情的指挥,而将士们唱的《吃饭歌》正是冯玉祥亲自谱曲编写,冯玉祥虽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教育,但是他一生酷爱学习,自己作诗画画,自称“丘八诗人”。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7)

而影片中最经常出现的一幕,就是冯玉祥与士兵们一同席地而坐,或嬉笑打闹,或一起吃饭,冯玉祥甚至会为部下亲自抬馍盛菜,在那个时候,能获得一筷子总司令挑的咸菜,对士兵们来说是莫大的光荣。

由此可见,冯玉祥将自己的部队看作一个军营大家庭,而自己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不过,农民出身的冯玉祥十分节俭,请客吃饭也是用的粗瓷大碗。

此外,摄影机还捕捉到冯玉祥慰问伤兵的景象,镜头里,冯玉祥用温水浸湿毛巾,为伤兵翻身擦背,擦澡,还为其穿上袜子,周到细致的举止,让亲和的军官形象跃然银幕。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8)

你现在看到的画面,是冯总司令在亲自检查战士们的个人卫生,只见战士们在镜头前举起手排排站,就和小学生一样,这样的情节在今天看来颇有些幽默,常年四处征战沙场的战士们在面对冯玉祥的检查前,不知道洗了多少次脚,才敢在他面前脱下战靴,接受检阅,毕竟每天穿着军靴训练,那味道肯定不好闻。

这是冯玉祥在遣返战俘,当时冯玉祥于河南省政府前演讲完后,分给每个战俘四块大洋,用以以后谋生,信仰基督教。

这样的做法,在今天来看或许难以理解,但在当年,冯玉祥拍摄此片就是在宣传自己的公众形象,而宣传片的拍摄是允许带有一定的个人意图的,信奉基督教的冯玉祥,本意在刻画自己的正面形象。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9)

接下来的一幕,是冯总司令站在体操单杠前,记录战士们的单杠比赛,比赛结束后,冯玉祥将三民主义小册子亲自颁发给胜出者。

不仅如此,致力于宣传三民主义的冯玉祥还将这样的小册子分发给道士和尚,冯玉祥对孙中山先生的衷心程度可见一斑。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10)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与同时期的电影相比,冯玉祥的《冯玉祥北伐工作记》拍摄手法极具苏联特色,电影机位变化多,运动慢,景别小,尤其在意细节的刻画,在当时,摄影机还是手摇式,摄影师需要凭感觉,每秒摇出18格,移动场景的拍摄十分不易。

但在冯玉祥导演的电影中,塑造了一个个细腻丰富的形象,再加上戏剧化的剧本,让《冯玉祥北伐工作记》拥有极其丰富的情节内容,刻画了一个严厉注重细节,却又亲兵爱兵的冯总司令形象。

………………………………………………………………………………………………………

兄弟反目,虎落平阳

1929年,《冯玉祥北伐工作记》一经上映后就引起巨大轰动,但这部电影最后却因为冯玉祥和蒋介石的反目成仇被封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中国现实的时局的戏剧化程度,远远胜过电影剧本。国民党分裂成武汉、南京两大阵营,而两大阵营之首蒋介石、汪精卫都极力想要拉拢手握三十万大军之权的冯玉祥。

但是冯玉祥心中自然是倾向于当时还算继承了孙中山衣钵和三民主义的蒋介石。

于是,1928年2月,冯蒋两人结拜为兄弟,在电报往来中,两人于开头更是互称“焕章大哥”“介石我弟”。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11)

然而人心隔肚皮,历史的走向总是变幻莫测的。

1928年7月9日,冯玉祥邀请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人出席南口大战阵亡烈士纪念会,四人在这次会议上留下了历史上最后的同台影像。

而当时本来应该是最后出场的冯玉祥,最终在《冯玉祥北伐工作记》中成为第一位出现在银幕上的演讲者。

赵亦云采用大仰角的拍摄手法,将冯玉祥的身形拍的高大伟岸,而蒋介石、李宗仁等人,则用全景镜头处理,阎锡山则无单独镜头。这样的记录形式,已经暗示了一年后他们之间的刀枪相见。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12)

1929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正式对蒋介石开战,结盟兄弟兵戎相见。大战最初,冯玉祥带领军队连连取胜,蒋军岌岌可危,然而8月下旬,冯玉祥被阎锡山背叛,陷入孤军作战的局面,10月初,蒋军直攻开封郑州,西北军全部瓦解,冯玉祥从此失去了与蒋介石对抗的能力。

昔日战场上叱诧风云的总司令,面对蒋介石的不仁不义,失势之后并没有自甘堕落,而是隐居汾阳城郊峪道河埋头苦读,大量阅读了社会、政治、历史及文艺等方面的书籍,变成了一位社会活动家,也是在此时,冯玉祥加强了与中共的联络,踏上了推翻蒋介石独裁,争取自由和平的道路。

而为了防止国民党特务的暗害,冯玉祥还预立遗嘱,表示“要敢说,要敢作,要为人民受难,要为人民死”。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13)

然而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乘坐美国“胜利”轮船回国时,在黑海不幸遇难,终年66岁。

“布衣将军”冯玉祥戎马一生,在他军事生涯中,他善于用兵、治兵,在战场上指挥如神,能打胜仗;在意识到国民党高层日益腐败,蒋介石不是真心为国为民后,他选择和共产党合作,奔走抗日救国,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冯玉祥耍刀(冯玉祥耍大刀真实画面)(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