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改制进度(科研院所产业化的体制类型和架构类型)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产业化”的含义

科研院所的战略性问题之一,是如何对自身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再经营。再经营的方式有两种:产权经营和实业经营

直接以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为对象的经营,是产权经营,授权使用和技术转让等是其基本方式;将自身科研成果深度运用到国民经济领域、以由自身科研成果形成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为直接对象的经营,是实业经营,生产制造和工程服务(包括总承包)是其基本形式。

科研院所的产业化,所指的主要是后者,即通过实业经营实现对自身科研成果的再经营,从而发展经济,壮大规模。

科研院所产业化的特征

科研院所产业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业务属性和运营方式两个方面。

- 业务属性方面:以产品或材料等实物形态为特征,或者各类总承包形式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服务,由此区别于一般性的知识产权经营;市场前景好,市场规模大;可规模化程度高,容易迅速形成规模。

- 运营方式方面:符合现代企业的一般运行特征,有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研发体系、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的制造体系、有良好的市场网络和大规模的营销体系,以及高效协调这三大体系的综合组织与管理体系。

科研院所不乏在业务属性上符合产业化特征的成果,关键问题出在运营体系上。要想构造符合产业化需要的运营体系,需要从组织结构、资源配置、运营知识和相应人力资源培育、流程与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

下面要研究的是运营体系构建中的一部分内容——产业化组织结构方面工作(相关研究详见《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组织体制与组织架构》一文)。

科研院所产业化工作的类型

科研院所进行产业化发展,所需做的全部工作可分为三类(如下图):产业化发展的业务工作、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工作和产业化发展的管理工作。其中,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是保证业务工作有效实现的手段。

科研院所改制进度(科研院所产业化的体制类型和架构类型)(1)

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工作,实质是具体落实各项业务活动的完成主体和相关资源,最终结果表现为相应的组织结构、岗位设计和资源配置。

从组织体制、到组织架构,再到组织结构及其岗位设计,是组织设计的不断细化过程。组织体制只考虑各类工作如何在现有科研组织体系和新建的产业组织体系中进行分配;组织架构是在此基础上考虑各类工作的实际承担主体;组织结构则是在组织架构基础上将各类工作细化,并分别考虑更细化工作如何在不同的业务主体和管理主体中分配。

研究到组织体制和组织架构层次,能够对科研院所产业组织结构的详细设计起到良好的框定作用,并在根本上保证组织设计的性质和效率。为此,后面将只讨论到组织体制和组织架构层次,对于具体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设计,各院所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再进行深化设计(相关研究详见《科研院所产业化的体制类型和架构类型Ⅱ:组织体制的理论类型》一文)。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