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发生在邓艾逼近成都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刘禅、谯周和刘谌。原文如下:

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1)

却说后主在成都,闻邓艾取了绵竹,诸葛瞻父子已亡,大惊,急召文武商议。近臣奏曰:“城外百姓,扶老携幼,哭声大震,各逃生命。”后主惊惶无措。忽哨马报到,说魏兵将近城下。多官议曰:“兵微将寡,难以迎敌;不如早弃成都,奔南中七郡。其地险峻,可以自守,就借蛮兵,再来克复未迟。”光禄大夫谯周曰:“不可。南蛮久反之人,平昔无惠;今若投之,必遭大祸。”多官又奏曰:“蜀、吴既同盟,今事急矣,可以投之。”

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2)

周又谏曰:“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臣料魏能吞吴,吴不能吞魏。若称臣于吴,是一辱也;若吴被魏所吞,陛下再称臣于魏,是两番之辱矣。不如不投吴而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以保安黎民。愿陛下思之。”后主未决,退入宫中。次日,众议纷然。谯周见事急,复上疏诤之。后主从谯周之言,正欲出降;忽屏风后转出一人,厉声而骂周曰:“偷生腐儒,岂可妄议社稷大事!自古安有降天子哉!”后主视之,乃第五子北地王刘谌也。

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邓艾杀死诸葛瞻父子,占领绵竹,引起蜀汉朝廷一阵恐慌。后主刘禅向群臣问策,有大臣建议迁都南中,也有大臣认为应该投靠东吴,但光禄大夫谯周认为这两种方法都不可行,只有投降曹魏才是唯一的出路。此时,刘禅之子刘谌出现,怒骂谯周。不过,后主刘禅还是听从了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蜀汉帝国因此灭亡。

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大臣们口中的“兵微将寡”, 意为兵力薄弱,将才短缺。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平话》中的“今有反贼吕布,诛董卓,走离长安,袭徐州,又围小沛。奈备兵微将寡,壕浅城低,有倒悬之急,累卵之危。”

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5)

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段后主刘禅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的情节,在历史上曾真实出现过,谯周的一番言论也是历史的真实。这里牵涉到两个问题。首先是蜀汉朝廷为何不迁往南中地区,其次是蜀汉为何不投靠东吴。

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6)

关于第一个问题,谯周的说法非常清楚。据《三国志·谯周传》载,谯周的说法是这样:“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一也。”从这番话中可以发现,当年诸葛亮的南征并不彻底,南中各民族只是迫于诸葛亮强大的军力而不得不表面顺从,骨子里依然对蜀汉朝廷充满敌意。这一点从《三国志》的相关传记也能反映出谯周所言属实。

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7)

既然迁都南中不行,蜀汉朝廷为何不投靠东吴呢?谯周的理由其实非常明确,他认为:“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简言之就是投靠了东吴,蜀汉也等于灭亡了。再加上东吴的国力远不如曹魏。投靠东吴只是能暂时保住性命,迟早也会被曹魏消灭。

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8)

谯周之语,其实代表了益州本土势力的政治态度。以当时三国的综合国力对比来看,司马昭所控制的曹魏帝国无疑占有绝对优势,而蜀汉朝廷在诸葛亮死后的数十年内已衰落不堪。如果后主刘禅誓死不降,无疑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益州本土势力的损失也就更大。而投靠东吴亦非益州本土势力所愿。谯周等人宁愿投降也不愿意离开益州。同时,谯周等益州本土势力一向瞧不起东吴,不愿意委身东吴,也不相信东吴会帮助蜀汉。

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9)

刘禅为何最终会采纳谯周的建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对于南中的真实情况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才会否决迁都南中的建议。其次,对于投靠东吴,刘禅的心中也颇有顾虑。一则正如谯周所言,投靠东吴也是苟延残喘,二来他也并不相信东吴会真心帮助自己。因此,刘禅才会下定决心投降。

刘禅是怎么灭亡的(面临生死存亡之际)(10)

不过,对于蜀汉面临的危急局势,东吴方面是给予了积极响应的。据《三国志·三嗣主传》载:“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蜀汉存亡之际,东吴还是真心实意给予帮助的,只是因为蜀汉亡国太快,东吴也只得罢兵。如果当时刘禅投靠东吴,姜维所部东撤,蜀汉虽损失部分疆土,但将获得难得的喘息机会。凭借益州东部的险峻地形及东吴的协助,挡住钟会、邓艾大军也不是不可能的。只可惜刘禅没有这样的头脑,蜀汉帝国也因此灭亡。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