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华人的生活(旧金山华侨华人桑梓情切)

旧金山华人的生活(旧金山华侨华人桑梓情切)(1)

今时今日,凡是来到旧金山的游客都会到著名的都板街(Grant Avenue)去看一看。大街的入口处矗立着一道金碧辉煌、饰以龙蟠鱼跃的“龙门”,穿过“龙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鲜艳夺目的红灯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在花园角广场(Portsmouth Square),老人们聚在一起打扑克、练气功、跳广场舞……眼前的一切,完全没有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感。

这里便是亚洲之外最大的华裔社区——旧金山唐人街。据官方统计,总共有超过10万华裔人口在此定居。

沿街有一间红檐碧瓦、古香古色的三层建筑,是全美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侨团“龙头”——驻美中华总会馆所在地。这间成立于162年前的古老会馆,见证了早期华侨华人先贤漂洋过海开矿筑路、筚路蓝缕的艰辛岁月。会馆门口悬挂着一幅黑漆鎏金对联“中流砥柱,华国文章”,向世人讲述着百年沧桑、世纪风雷……

旧金山华人的生活(旧金山华侨华人桑梓情切)(2)

回溯

从饱受压榨到成为“革命之母”

1848年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不胫而走,使得美国西岸华侨华人移民人口激增。1854年,旧金山的宁阳、合和、冈州、阳和、三邑、人和等六大会馆联合组成“中华公所”,又称华人“六大公司”。1876年肇庆会馆加入之后,易名为“中华会馆”。

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称,中华会馆与各地方会馆的关系“颇似美国各省与联邦政府之关系”,有事则七家会馆分派代表集议,司事(主席)人选采取轮值公举的方式产生,经费由各家摊派。

南方日报记者特意拜访了七大会馆之一——由南海、番禺、顺德三邑侨民组成的旅美三邑总会馆。这间诞生于1850年的老字号会馆栖身于旧金山唐人街的主干道——都板街823号,沿着狭长的阶梯登上二楼,会议室陈列着满堂广式红木家具,环绕四壁的是梅兰竹菊字画条屏和康有为等名人墨宝。

旧金山华人的生活(旧金山华侨华人桑梓情切)(3)

据旧金山中华总商会会长、三邑会馆历史顾问区国雄介绍,华侨组织会馆的目的,最初是为了帮助举目无亲的侨胞在异国他乡安居谋生,当时,加州大约有2万名华人矿工,采掘的多是他人已经放弃的矿坑,餐风露宿却依然饱受压榨和歧视,日薪仅为白人工人的1/3,每月还要被迫缴纳沉重的“执照税”。华人被掠、受袭乃至横遭戕害的惨剧频频发生。金矿采尽后,大量华人苦工转而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境遇愈发凄惨,时谚有云:“一条枕木,一条华人尸骨!”

旧金山华侨华人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与中国休戚与共。他们饱受饥苦,却几乎倾尽所有支持远在家乡的辛亥革命。在旧金山唐人街圣玛丽公园,竣工于1937年的孙中山雕像默默述说着这段历史。1911年7月,在这个公园,孙中山曾和同盟会成员誓师出发,为辛亥革命筹募经费。

旧金山是孙中山百年前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城市之一。1910年2月,孙中山在旧金山唐人街新吕宋巷36号三层小楼策划召开旧金山同盟会支部成立大会。1911年7月,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在旧金山成立,旧金山华侨华人纷纷倾囊支援辛亥革命,成为革命起义的主要经济来源。

中华革命军筹饷局成立前,美国华侨的捐款微乎其微。在其成立后一年时间里,就为革命筹款超过40万美元。在旧金山的华人社区,上至富商,下到小贩,纷纷慷慨解囊。武昌起义爆发后,筹饷局还拨款购买了6架飞机,并雇佣美国飞行员将飞机运送至上海。

著名作家、华侨文物收藏家招思虹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当年同盟会葛伦分会会长郑占南之子郑观志曾向她展示一封保存百年的感谢信:“占南仁兄大鉴,七月初三来函已得读,付款壹仟五百元亦已收妥,感甚,兹另邮寄上相片一张,幸为惠存。弟孙文谨启。初五日。”

这封辛亥革命三个月前收到葛伦同盟会捐款后孙中山亲笔写的感谢信,记录了旧金山华侨华人一分一毫支持民族复兴的历史情境,印证了孙中山所说的“华侨是革命之母”。

旧金山华人的生活(旧金山华侨华人桑梓情切)(4)

功绩

倾囊集资捐飞机“航空救国”

海外广东会馆的命运无时无刻不与国内紧密相连。1906年,旧金山唐人街在大地震中一夜之间化为焦土,哀鸿遍野。当时,来自中国国内及南美、东南亚等地华侨华人寄来的汇款,共计20多万美元,其中有一部分就用于重建华埠各间会馆。

在三邑总会馆,南方日报记者看到一方“合群爱国”的横额,由1912年时任旧金山总领事黎荣耀所题赠,以表彰当年该馆倡捐赈济广东北江水灾之功。这块横额堪称是旧金山华侨华人社团心系故土、桑梓情切的一个鲜活明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日军大举侵华,东北沦陷。旧金山华侨华人成立了美州华侨拒日救国后援总会,1932年11月捐款10万元大洋汇款到上海市广肇会所,作为东北义勇军的抗日军费。1932年2至3月间,美国大陆华侨华人为十九路军所捐慰劳金额超过45万美元。

抗战期间,在购买国防公债、响应中国国内“七七献金”等救国工作中,旧金山的广东会馆及粤籍华侨每每倾力相助,不落人后。旧金山中华总会馆在侨胞鼎力资助下,设立美洲中华航空学校,培养青年航空人才回国参战报效祖国。三邑总会馆联络邑侨集资1万多美元,赞助原籍南海的飞行家陈昆寿购买长途飞行机,在美国各地作飞行表演,为“航空救国”筹款,后来这辆飞机被转赠给中华航空学校。

1938年6月17日,旧金山中华总会馆等华侨华人团体在全美各大城市同步发起浩浩荡荡的“一碗饭运动”,面向美国公众募捐,以支援中国抗战。据《旧金山纪事报》报道:“这一天前往(旧金山)唐人街的参加者不下20万人,各处通衢,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一日之中,共募得4.4万美元。”而在全美,“一碗饭运动”这一天共募得善款约100万美元。而后,“多买一碗饭、多救一条命”的口号传至哈瓦那、伦敦、香港等地,活动声势传遍全球。

有学者根据美国各地筹饷会的统计估算,美国华侨华人为抗战累积捐款高达2500万美元。

变化

新生代移民社团绽放风采

“这些年,我们真切感受到海外华侨华人群体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华侨华人凝聚力和自信心与日俱增。”三邑总会馆主席何伟明感叹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赴美留学移民、技术移民、劳务雇佣移民等新型移民人数的增长,华侨华人移民群体的构成背景日趋多元化。顺德行安堂就是通过设立会馆开放日、组建青年团等方式,积极吐故纳新,吸收新鲜血液;而宁阳会馆则面向旧金山及湾区的华侨华人学生设立了每年3万美元的奖学金,用于奖掖后进,传承会馆精神。

另一方面,近年来,旧金山新移民群体中也涌现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型社团。例如成立于1994年的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以《红杉林》等刊物为核心,多次举办作品研讨会、展览及交流访问活动。据现任会长、著名作家吕红介绍,该协会曾与加州伯克利大学、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暨南大学等机构合作,组织了两届大型海外华人文学国际论坛,邀请到严歌苓、张翎等名家出席。2013、2015年又连续举办了两届中美中英文青少年作文大赛,第一届参赛人数就超过了15000人,引起很大反响。

在旧金山湾区南部的硅谷,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华人已经占硅谷总就业人数的18%,其中潮汕籍科技人才超过2000余人。“硅谷精神其实就是中西合璧,创新与冒险并存的精神。”前硅谷SMMX公司副总裁、现任美国硅谷科技协会理事长范群介绍说,目前通过该协会引荐回国创业的人才已经超过1000人。

而在旧金山首任华裔市长李孟贤看来,今日欣欣向荣的唐人街不仅是一个热门的观光地点,更是一个承载和展示百余年来华人海外移民文化遗产的平台。李孟贤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以地域和宗族为情感纽带的华侨华人社团在代替族群发声、完善社区服务、保持城市多样性乃至促进中美文化经济交流方面都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李孟贤还透露,接下来旧金山市政府将投入600万美元,为包括广东会馆在内的社会团体及非盈利组织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让“从华人祖辈那里继承的勇气和智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参与互动

城中探粤

东华医院 唐人街的心跳

旧金山华人的生活(旧金山华侨华人桑梓情切)(5)

旧金山市杰克逊街835号,矗立着一栋气派非凡、带有中式建筑装饰元素的8层医务大楼,这便是北美地区唯一一间由华人创办、主导的非营利性社区医院,创建于1899年的侨立东华医院。

对于许多旧金山的老华侨来说,东华医院不只是一所深受信赖的医疗机构,它更被誉为是“唐人街的心跳”。

据1882年的《旧金山纪事报》报道,因当地公立医院一度拒绝华裔居民就诊,广东移民组成的公所、会馆和社团决定集资合办一所以华裔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机构。东华医院于1899年开业,原址在1906年大地震中被毁,1925年迁往杰克逊街835号。1940年,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就出生在这里。

如今,东华医院在旧金山市区和南郊建有4个医务中心,服务人群早已不再局限于华裔族群。为符合旧金山市地震防护要求并应对不断增加的病患,东华医院旧大楼今年4月刚刚完成耗资1.6亿美元的重建工程,中华总会馆及三邑、宁阳总会馆均欣然参与资助。

据东华医院行政总裁余金玲介绍,新医务大楼面积达10万平方英尺,不仅设施先进,设计人性化,在装修上也大量采用花鸟鱼虫等富于生命力的中国元素。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东华医院还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签署了护理学专业学生见习合作备忘录。

华人公墓 身故后先葬于美国

“过去旧金山华人备受歧视,曾经‘死无葬身之地’!”台山宁阳总会馆资深商董伍璇灿向南方日报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19世纪移居旧金山的粤侨保持着传统的“二次葬”风俗,即每当有同乡身故时,先是葬于美国坟场,然后由各大会馆属下善堂择期集中捡拾遗骸,运回故乡重新安葬。

华人遗骨最初安葬于旧金山市近郊的孤山墓园等地。19世纪50年代,华人被勒令不可以在西洋墓地下葬,被迫择地迁葬。1898年,三邑、冈州、肇庆、阳和、合和、人和六大会馆联合筹资于Happy Valley购买山地,辟为永久性的“六山坟场”。宁阳会馆则在旧金山市郊区Colma市购地建成“宁阳余庆堂山所”。

因台山籍移民人数增多,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伍璇灿与几位商董组成小组,决定斥资400万美元购地扩建新宁阳坟场,因耗费巨大,不得不以宁阳会馆名下物业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作为牵头人的伍璇灿顶着压力,几经周折力排众议,终于促成新坟场的落成。他还发挥经商才干,提议会馆旗下各姓氏分支团体集体购买的方式筹措资金,在四五年内就还清了所有贷款,成为一段佳话。

华文学校 历史悠久已逾百年

漫步旧金山唐人街街头,随处可见各间华文学校的招生广告。其中,中华学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华文学校,其前身是旧金山中华总会馆于1888年创办的大清书院。

据统计,光绪年间,旧金山华埠已设有私塾、专馆十余间,供华侨子弟在公立学校上完课后来此学习中文。20世纪初,旧金山大兴新式华文教育,按新式学校模式开设国文、经济、历史、地理等课程,后又逐渐发展出涵盖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现代教学体系。目前,中华学校开设有粤语、普通话、简繁体中文等不同课程,拥有约1800名学生。

在旧金山中文学校中堪为翘楚的,还有1920年由南海福荫堂创办的南侨学校。南海福荫堂总理、南侨学校校董会主席关家澄介绍称,学校从创业时的30多名学生,发展到今天从幼稚园到高中总计近2000名。

学人论粤

高伟浓(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

华人科技精英是无形财富

美国的广东传统侨团在世界范围内的同类社团中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最强的。历史悠久,制度成熟,经济实力雄厚。100多年前,广东华侨眼光独到,置办了很多物业,既可作为侨团的办公和娱乐场所,还可出租并以租金维持侨团的正常运转。因此,广东华侨社团内部运作资金充足,这是广东传统华人社团在美国能够长期存在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在中美交流中,特别是涉及到国家政治层面,广东传统侨团的影响力很大。由于这些侨团历史悠久,参政意识较强,他们在中美关系、海峡两岸问题上能够发声。另外一个特色是重视教育。在美国,所有的华文学校都是华侨社团建立的。他们成立董事会、聘请校长、任用老师,培养了很多具有传统中华文化修养的精英人才。

眼下,美国侨团和国内的合作大多集中在科技文化层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赴美留学的人数比例在世界各国中独居鳌头,美国的华侨华人科技精英比例和其他国家相比也是鹤立鸡群,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应继续发挥和利用好这些优势。

粤人遗踪

“金山伯的女人”填补华侨文学史空白

旧金山华人的生活(旧金山华侨华人桑梓情切)(6)

“我的一生与‘山’有缘,我的写作有三个永恒的主题:台山、中山、金山。”在旅美三邑总会馆,出生于侨乡台山的华人作家伍可娉面带微笑地展示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金山伯三部曲”(《金山伯的女人》《要嫁就嫁金山伯》《金山伯与弃女》)。作品为长期处于中国近现代移民史书写边缘的万千侨乡留守女性著书立传,被评价为填补了华侨文学史的“百年空白”。

伍可娉是家族里的第四代移民。她曾祖父原本在台山务农,后乘坐“三枝桅”帆船远渡重洋去美国谋生。

“在台山方言中,出洋叫‘出路’,这些人绝大多数是男人。”伍可娉说,这些被当地人称为“金山伯”的人,一辈子难得回乡一两次,许多人第一次返乡是为娶妻生子,第二次是为了落叶归根。很多“金山伯”的女人被迫承受夫妻长久分离、“守生寡”的痛苦。伍可娉从小就目睹家族里“金山婆”的遭遇,这为她日后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赴美之前,伍可娉与原籍中山的丈夫吴耀庭(美国中山德善堂监事长、驻美中华总会馆商董)是中山医学院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两人在中山人民医院工作了 17年之久,共育有4个女儿。

1982年,伍可娉和丈夫带着4个女儿移居旧金山,夫妻俩依靠在唐人街经营花店、开设中医医馆维生。随着生活趋于稳定,伍可娉萌生了创作的念头:“我发现我的女儿们已经不记得故乡的事情了,不应该让祖辈的历史就这么消失在尘埃中……”

伍可娉用了整整10年时间,终于完成长篇处女作《金山伯的女人》。她发现自己与笔下女性人物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渊源,时常情不自禁就流下泪来。“那些故事经常出现在我的睡梦中,我不知哭了多少次。”

自2009年起,“金山伯”系列三部小说分别在美国出版,在旧金山华侨华人当中引起热烈反响。如今,伍可娉最大的心愿就是“金山伯三部曲”能被搬上银幕。“无论离开家乡有多远、过了多久,我们华侨华人的根始终在中国!”(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王娅婕 肖茜 发自美国旧金山)

(指挥:姚燕永 统筹:陈 志 梅志清 孙国英 执行:林亚茗 李 培 联合主办:广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 支持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