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纸板做的拼图简单又好玩(神奇的拼图式创作法)

用硬纸板做的拼图简单又好玩(神奇的拼图式创作法)(1)

在李安的自述中,他提到个细节,当他创作剧本时,他和詹姆斯会把剧情写在卡片上,像洗牌般地加以排列组合,理出情节。细节请见微信读书 《十年一觉电影梦》第255页。

关于卡片写作法,并不是李安独创,它源远流长,我能查阅到早期应用者有知名作家纳博科夫。他说:索引卡片是进行写作的绝佳纸张,我并不从开头写起,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我只是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相当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儿取出一块,那儿取出一块,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 —— 我不知道,也许是喝得醉醺醺的猎手。

1938 年开始接触索引卡片的纳博科夫,在此后的 39 年创作生涯中,索引卡片创作成为他一生最爱的创作利器。

而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尼可拉斯·卢曼在长达30多年的研究中,以学术高产著称,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他也是应用了卡片写作法。

现在应用卡片写作法的人就更多了,但凡在微博碎片创作,隔段时间整理出长文发在公众号的自媒体作者,几乎都应用了这个方法,只是他们把微博当作了卡片。

他们为什么如此钟情卡片创作,这个方法好在哪里?

在通读《卡片笔记写作法》后,以及实践了几次后,我发现原因有如下几个:

1、把平时所想所思随时记下来,可以为脑子做它最擅长的事情——思考——腾出空间。脑子是不擅长记忆的,把自己所有想做未做的事情写下来,脑子会有种你写下来就完成的错觉;

2、卡片创作不单是指在卡片上书写想法,更重要的定期在已写作好的卡片之间寻找联系,这种卡片之间的化学反应,是卡片写作法的精髓;

3、卡片记录到一定程度,就会带来:A、不用每次创作都从零开始,这个非常关键,很多人对写作望而却步就是不知道如何开始;B从量变发生到质变,文章自己会从卡片的组合中走出来,建立良性的写作循环系统;

是的,我总结最重要的就是以上三点,其实底层原理就是复利,量变到质变,排列组合。

那卡片写作法具体如何操作呢?也是三步:

1、找个卡片做笔记;

2、放在一起,定期对笔记分类和整理,做法如下:

A、闪念笔记:想到啥记啥,稍后要处理;不方便的场合,可以用语音记录;如果你已整理好自己的想法,而且时间宽裕,可以跳过这一步,直接写下到永久笔记;闪念笔记只有你能在一两天内回顾它们,并将它们变成可以永久使用的笔记,才有价值。

B、文献笔记:读书笔记,不建议直接摘抄,而是用自己的话复述。记下出处和来源。

C、永久笔记:仔细阅读A和B,思考A和B与你自己的研究,思考,或兴趣所在的相关内容有何关联。永久笔记是对A的整理,是看了A和B之后衍生的想法, 论点,讨论,或者跟脑海里已经有信息相互印证,矛盾或是补充。这条笔记是完整,精确,清晰和简短的笔记。做完之后,闪念笔记A可以扔垃圾桶了。B可以放入文献系统。永久笔记可按照方便自己的查询来做好索引。永不丢弃。

D、项目笔记:它们与某个特定的项目有关,保存在特定的项目里,结束后可以丢弃或存档。比如备忘录,代办事项,草稿,大纲等。

3、经常把玩笔记,让文章自己长出来;

就这么简单。

我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步骤简单,但难在于随手记录,定期整理,它需要改变自己整个阅读和笔记习惯。以往看书看完就算,或是看完随手写几句。应用卡片笔记法之后,会有目的地提醒自己:看到有灵感的地方随时记笔记,然后每天定时整理,并且联系之前的笔记去思考之间的关系,有灵感后继续写卡片。

除了上述难点之外,每个工具自带局限性,卡片写作法的局限性在哪里呢?我总结了网上的说法有如下三点:

1、觉得卡片太多,整理起来麻烦,这也是很多人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就此放弃的原因;

2、没发现卡片之间有啥联系,没时间思考;、

3、卡片写作法并不能帮助你选题;

对于上述2和3我再做出一点解释。卡片写作法,它可以帮助你累计素材,帮助你快速写作或是创作等诸多上述优点,但它不能帮助你选择方向,你自己爱看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靠自己选择;我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人是不爱思考的,要ta思考,比死还难受,这样卡片笔记法也是不起作用的。

关于上述局限性1,笔记太多整理麻烦,我认为这个不是局限性,早期电脑没有那么先进,大家用纸张记录,现在有很多APP可以选择,像浮墨笔记就是根据卡片笔记法的理念而出的一款应用,我用了一个多月,还可以,推荐有兴趣的你使用。

最后,卡片写作法的核心观念其实可延申到时下时兴的图片创作和视频创作:平时注意积累素材,而不要等到创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箱子空空,有空多浏览相册的素材,对视频创作很有帮助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