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汇郭嘉(历史的尘埃一一品三国之奇谋郭嘉)

郭嘉,后世人称鬼才鬼才的字面意思大致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天才,用鬼才来形容郭嘉,确实很恰当,但是我认为,如果用一个广义的形容词来形容这三国第一谋士,那么就有点委屈了我认为,后世能留下鬼才郭嘉一说,更倾向于诡才郭嘉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兵者,诡道也意思是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而我们知道的郭嘉,不正是如此吗?所以我认为,郭嘉的鬼才即是诡才说郭嘉之才在于谋,而其谋突出一个奇字,故我认为,用奇谋来称呼郭嘉,是再适合不过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国故事汇郭嘉?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故事汇郭嘉(历史的尘埃一一品三国之奇谋郭嘉)

三国故事汇郭嘉

郭嘉,后世人称鬼才。鬼才的字面意思大致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天才,用鬼才来形容郭嘉,确实很恰当,但是我认为,如果用一个广义的形容词来形容这三国第一谋士,那么就有点委屈了。我认为,后世能留下鬼才郭嘉一说,更倾向于诡才郭嘉。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兵者,诡道也!意思是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而我们知道的郭嘉,不正是如此吗?所以我认为,郭嘉的鬼才即是诡才。说郭嘉之才在于谋,而其谋突出一个奇字,故我认为,用奇谋来称呼郭嘉,是再适合不过了。

说到三国谋士,那是百家争鸣。那上段中,我很自然的就说出了,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这第一之称,绝非我吹捧之言,而是有理有据的。首先,我们要先划分出谋士的范围,谋士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就是有智谋的人,而诸葛亮,周瑜,司马懿,荀彧等人,虽然也是有智谋的人,但是往往称呼他们,我们不会想到用谋士,因为他们亲自参与实施,并有带兵的经历,所以我认为这些人并不是谋士,而谋士应该是指出谋划策,但是不参与实施的人。那么,贾诩就确实为著名谋士了,他的才华后人也是分析过的,算无遗策可以显示出他的地位,但是贾诩这个人吧,不爱抢风头,通常是临阵献策,且做事小心谨慎,滴水不漏,投曹操后,又怕曹操疑心重,故更倾向于被动献策。这样的性格,虽然才智过人,确实不能称第一。荀攸,荀彧的侄子,有着跟贾诩一样的评价,算无遗策,但是荀攸,虽有军事才能,更倾向于内政,故军事上的收获低于郭嘉。沮授,田丰之流,虽也是当时的名家,但是刚而犯上,虽有才华,但是看不清老板的脾气,也是美中不足,不能称为第一。徐庶之才,不在诸葛之下,怎料被曹操袭了个后排,离开刘备投曹后,不再作为,故也不能称为一。法正,虽有郭嘉之谋,然天妒英才,助刘备拿下西蜀,汉中就英年早逝,从土地拓展的面积上说不如郭嘉,且法正最早想献西川给曹操,只因曹操怠慢,所以认为法正这一,也是不足的。其他像,程昱,李儒,陈宫等人,虽也是有谋之士,但与郭嘉还是相差甚远,不提也罢。

郭嘉的主要军事成果是,助曹操灭了吕布,助曹操平定了袁绍,和助曹操灭了乌桓,可以说是曹操一统北方的重要谋士。其中也有不少细节可说明郭嘉之奇,比如曹操被张绣打败后,袁绍来信羞辱,曹操想北上与袁绍一战,郭嘉就说出了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把曹操捧得是心花怒放,但是结果呢?郭嘉确是用这十胜十败稳住曹操,却叫曹操灭吕布。这其中就不难看出,郭嘉献策的采纳率高,也是充分读懂了老板的心思,这点上就比沮授,田丰强上不少,可以称奇。后来曹操攻吕布,几日不胜。众人皆想退,而郭嘉却言进,助曹操打败吕布,这战场上,独到的见解可以称为奇,后孙策势大,郭嘉却说,孙策必死于小人之手,果不其然,这也确是一奇。郭嘉自跟着曹操后,就努力帮助曹操构思如何平定天下,且付出实践,计策采纳率高,郭嘉在时,曹操就已经统一北方。所以郭嘉称为三国第一谋士,那是当之无愧的。

当然把郭嘉推到这第一之位的,我认为曹操也是功不可没,一句:若奉孝在,绝不容我有此大失!把这郭嘉的军事地位举到了无人能及。当然我认为赤壁的失利是必然之事,不在于郭嘉。首先曹操手下人马水土不服,所以基本是病秧子。古时候医疗必然是没有现在发达的,所以没战就先自损一半战力,而曹操水军也因为风浪太大晕船,这对于水战是极度不利的,曹操用铁锁连环时就注定埋下了隐患,后被周瑜火攻击败。曹操必然轻敌,人多打人少,且以强攻弱,这种轻敌心理在三国中也是不少见的。曹操虽有才,同时也是个容易骄傲的人,从宛城之事也不难看出,曹操性格里面就有些作。所以曹操赤壁的失败不在于手下谋臣,而在于是否出征,又或者说是出征的时期及长线战略。而我认为曹操说的这句,奉孝在绝不容我有此大失,更倾向于,郭嘉在,就能劝我不打这赤壁之战,且劝说中必是有理有据,长线思路。在战前,贾诩也有提过,这赤壁之战不能打,但是却被拒绝了,相同的历史,刘备被陆逊打败后,诸葛亮也曾说:若法正在,能劝刘备不出征东吴。由此可见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深得曹操之心的,或许有郭嘉的十进十退论,十攻十守论等创作就能劝得曹操不打这赤壁之战,但是曹操也是悔之晚矣。也或许曹操这一句,只不过是想给自己的失败找个借口。

每个人心目中肯定都有一个第一,每个人读三国,品三国都有一番味道,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感谢这三国文化。也感谢在品味三国中带来的乐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