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打坐最容易入静(如何降服心中杂念)
最近不断有朋友私信我,说打坐时,别的都还好,就是很难入静,笔者也好久没有更新养生类的作品了,今天以此文统一为大家再次梳理一二:
打坐属于静功的一种,其核心要义就是要让身心安静,就像不起一丝涟漪之湖面。
风止了,雨住了,湖面犹如镜子,可照见天空中的一切,正所谓“水静极则清澈存,心静极则智慧生”!
但是很多人在修习的过程中,杂念丛生,很难深度入静。
其实,碰到这种情况,也不要着急,在尘世中修行,每天被那么多琐事缠绕,身处各种压力之中,杂念、妄念多也属正常,关键是如何降服?
笔者在参阅一些前辈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打坐时的体悟,在这里将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听息。
之前笔者出过《真正的静,其实是一种境界》等作品给大家介绍过打坐的基础功法,里面提到过“调身、调息、调心”的概念,这里的“听息“指的是调息部分。
在未入静之前,意守丹田或是病灶等部位都是空谈,首先要解决的是入静的问题。
“听息“”,这个听字用得精妙,从字面理解是用耳朵听呼吸的声音,实则是用心感受呼吸的进出。
打坐者要仔细体味呼吸的过程,感受气体“深长细匀”地进出,同时配合冥想:体内浊热之气缓缓呼出体外,宇宙之清冽之气缓缓吸入体内。
三五分钟过后,您会渐渐地发现:杂念不知不觉地没了,大自然的一切声音都远去了,周边顿时都安静了下来,甚至隔壁邻居在屋内的说话声都能被清楚地听到。
其实,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意守。
二、止念。
这个从字面看上去比较好理解,实则做起来甚为不易,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打个比方:
打坐者端坐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里,水质有点浑浊,在沉淀的过程中,势必有各种杂质在您眼前飘过,如:
一个圆形的颗粒在您眼前飘过,无视它,让它继续沉淀、下沉就好了,而不要去想:这个圆,它的直径是多少?体积几何?等等;
亦或一个正方形的颗粒又来了,同样的,无视它,让它下沉就好,而不必理会它的长宽高是几何?颜色是否漂亮等。
飘过之后,不必执着于刚才的景象,忘了它,就像大雁在湖面上掠过后,并不会留下任何影像!顺其自然就好!
这么描述止念,不知对大家是否有帮助?
保持如此状态,等待杂质充分沉底,瓶中的水自然就会变得清澈,届时,一念不生,万籁俱静,物我两忘,其中妙用无穷!
三、观光。
所谓“观光”,通俗的讲就是将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眼之间眉心处,亦称为“祖窍”,或是“泥丸宫”)!
有较长时间打坐体验的朋友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打坐入静后,有时会感觉印堂处发胀,甚至有时有光感笼罩在印堂周围,虽然闭目,但感受异常真切。
此光为“性光”,观光的作用是为了炼性,观祖窍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光聚性即聚、光散性即散、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中记载:“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起收来’”。
观光之法,为道家不传之秘,过去都是师徒口耳相传,大家可自行仔细体味。
将此法放在第三点,是因为此法不可刻意追求,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水到方能渠成,功夫到了,境界自然现前,更何况小小的入静?
若是刻意追求,可能也能找到光感,但容易误入歧途,陷入追求幻境的泥潭!
这与佛家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是异曲同工的。
最后,特别强调一点:打坐在短时间内没有入静,千万不可以焦躁,用意必须似有若无,不可意念太强。
依然以‘自己端坐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子里’这个比方来类比:导致浑浊的小颗粒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充分沉淀到底部。
一旦急躁,就像在瓶子里用小棍搅起漩涡,水瞬间就又变得浑浊了,且心绪浮躁则气散,就更难以入静了。
以上,恬为大家分享一二,欢迎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体验,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