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中古包这些行话你一定要知道(中古包的货都是哪来的)
文/鲸灵中古(深圳实体)
很多刚入坑的中古爱好者都会好奇,中古商家的包包都是哪来的?货源在哪里?如果自己能和货源方对接,是不是就可以直接购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中古包?
以上问题我们一个个来回答。
鲸灵中古店内环境
首先,中古商家的包包是哪里来的?答案是日本。
为什么是日本呢?那就要先聊聊日本中古的起源了。
首先,"中古"一词本就源于日本,翻译成中文是二手的意思,但二手却不能完全概括中古。中古包不仅指专柜的二手包,同时也包括一些早已绝版的古董包包,像很多明星背的就是孤品的中古包,这类的包包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并且也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间。
而日本之所以成为中古的起源,要从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说起。
1985年到1986年间,随着日元的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经济虽然有所下降,但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愈演愈烈,波及大部分产业,投机的热潮让大部分日本人都失去了理智,一味乐观的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所谓的泡沫不过是危言耸听,投机的行为也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最夸张的时候,东京房价相当于纽约的8倍。
泡沫经济下,日本人都挣的本满钵满,挣了这么多钱,肯定要消费啊,大企业就到处收购国外资产,男人就应酬打高尔夫,女人就狂买奢侈品。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当时奢侈品的消费竟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3%,可见日本女人们囤了多少奢侈品。
后来泡沫破裂,银行坏账,企业倒闭,股市腰斩,房价暴跌。大量企业因还不起贷款宣布破产,股市腰斩,没钱了怎么办?那就把值钱的东西卖掉吧,那些囤了一堆奢侈品的阔太太们,开始把自己没怎么用过的奢侈品卖掉,二手奢侈品也因此在日本盛行起来,中古的文化也在这一波浪潮下逐步形成。
可以说,日本的泡沫经济变相推动了中古的起源,作为中古源头的日本肯定是货源最充足的,因此,国内大部分的中古包也都是来自日本,国内的中古行业也在效仿日本已经成熟的中古体系。但,相比日本的中古氛围,国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乐观的是,国内对中古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需求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未来主力的00后,对中古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
得00后者得天下,中古未来的发展史不可小觑的,不论是国内的中古文化,还是中古的售卖体系,肯定也会越来越成熟。
说完了文化起源,我们再来聊聊和大家更息息相关的问题。
普通消费者可以直接从日本购买中古包嘛?如果你在日本有亲朋好友,当然可以找她帮你在日本的中古店购买,但如果你的朋友并不是很懂中古,也不一定能帮你买到合适的包,价格也不一定比国内便宜。
如果你不通过日本的亲朋好友,想要自己跨国购买,理论上当然是可以的,但实际操作却没那么简单,你所花费的时间和需要接受的条款,可能并不值得你这么做。
日本对国内的供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大型的中古商,一次性拿货50W或者上百万,可以获得很优惠的进货价,但这些大型的中古商一般不直接对散客,主要是出给卖中古包的小商家,做一个供货商而不是销售方;另一种呢就是日本拍卖行,很多国内的小商家也会在拍卖行拿货,普通的中古玩家也可以通过国内的代拍平台参与拍卖。
划重点:是拍卖,不是购买。
既然是拍卖,就没那么自由,也没那么受控。
不受控主要有几点:
· 成色不受控
· 价格不受控
· 时间不受控
· 售后没的聊
成色不受控,售后没的聊
只有图,没视频,有些瑕疵可能看不到,实际上包包的成色可能与你看图预期的不符。而且日本中古非正问题不退不换,成色觉得不ok也没办法。
当然,国内的中古也是非正问题不退不换的,但购买前可以让商家360度的拍给你看,各种瑕疵问清楚,从概率上来讲,成色相符的概率还是大一点。
价格不受控
毕竟是拍卖,并且是不透明的拍卖,你预期的价格能不能中标很看运气,像我自己之前找代拍帮我拍,我给的价格已经挺高了,比有一些国内商家的卖家都要高了,还是拍不到。
时间不受控
拍下的包包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发货,至少都要1个月,清关不顺利还可能被税,风险都得自己承担。
而且,我自己的感觉,中古拍卖行的包包成色挺一般的,特别好成色的不多。
综合我上面的几点,普通中古爱好者找代拍真的不如找国内靠谱的商家,风险商家担,我们只关注包包的成色和价格,省出的时间追剧不香么~
所以,入坑中古最重要的就2点:1.了解中古的基本知识
2.找到靠谱的中古商家
找商家就一定要挑有实体店的,国内兼职做中古的,没店转其他中古商加价的小商家非常多,有店面是对消费者最基础的保障,被坑了起码有地方投诉,能开店也说明对方的资金方面肯定没啥问题,不然也开不起中古店。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觉得不错可以点赞收藏哟,有任何问题可以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