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民生的相互关系(发展与民生)

经济与民生的相互关系(发展与民生)(1)

潮州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许钰敏 摄

一手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手创造高品质生活,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潮州不遗余力——“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日渐成形,城乡发展更具内涵;就业有保障,教育更好、医疗更优,民生实事掷地有声;治好水气土、护好山海城,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牢。

城乡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要建设绿色宜居智慧的城市,必须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于潮州来说,推动城市更新,要注重让存量提质改造,在存量中求增量。

今年,潮州正式提出构建“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这是这座城市进一步丰富完善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的创新之举。通过加快构建金色韩江发展轴、蓝色海洋经济带、绿色生态发展带,城乡发展正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以韩江为轴,“一江两岸”熠熠生辉。俯瞰潮州,这条金色韩江发展轴,串起了韩江两岸的风光美景,也连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韩江西岸,保育活化古城成为近年来潮州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百家修百厝”“微更新”“微改造”,黄尚书府等139处文物点、31处文保单位、99条街巷在修缮中重新焕发光彩。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典雅美丽的“山水宋城”吸引了众多游客流连,也让当地住户更具幸福感。

近日,湘桥区太平街道金山、太平、湘桥、西湖4个片区66条主巷道及各支巷经过一年的改造,外立面更新、路面铺设、灯光照明提升、空间景观节点打造等基本完工。在石牌巷40号,原本的危旧房屋被改造成了共享“微空间”,成为居民商议社区大小事的议事厅。“路变得更加平坦好走,下雨不会再积水,还有休闲的空间,居住更舒心了。”周边住户说。

变化不止在古城。在湘桥区、枫溪区,一个个老旧小区接连升级,城中村“九个一”工程加快推进,2万亩“工改工”项目等启动实施,黄金塘瓷泥片区腾退工作扎实推进……潮州突出“疏解、整合、提升”三个关键词,推动加快旧城更新改造步伐。在潮安区,凤塘、古巷、彩塘、庵埠等地的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陶瓷、不锈钢、食品、印刷企业走向智能化转型道路,潮安特色产业走廊更具活力。在韩江东岸,新城加速崛起,资金争相流入,多个重点项目已落户凤泉湖高新区。

蓝色海洋经济带上,以潮州港湾为主战场,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成为当地主导产业,潮州经济新的增长极正加速崛起。绿色生态发展带上,凤凰山茶旅走廊和饶平百里果林成为纽带,正串联起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成为潮州一张张亮丽的“生态名片”。同时,潮州通过打好“创卫”攻坚战、“创文”持久战,让城市更具品质、更富活力。直面“脏乱差”、评比动真格,从环境改善到文明提升,潮州正进行着一场由表及里的蝶变。

办好实事啃下一批民生“硬骨头”

天下民生事,最暖民众心。在潮州,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仍存在亟须补齐的短板。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潮州啃下一个个发展“硬骨头”,各方面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变和提升。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有力回应民生关切。

民生实事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2021年,潮州市首次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今年,潮州市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票选的10项民生实事涵盖了市政建设、食品安全、民生保障、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市场治理、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如系统科学缓解交通拥堵难题、破解市区内涝积水难题、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全面实现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等。

为有效促进劳动者就业,潮州市通过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已累计培训超10万人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系统的培训,既得到潮州菜名厨指导,还学习了新菜式。”来自潮州市枫溪区的乡厨陈汉彬参加完“粤菜师傅”技能培训班后收获颇丰。他表示,自己做了十几年的乡厨,但从未系统接受过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班令他对潮菜烹饪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烹饪技艺提升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就业能力。

“看病贵”“上学难”等问题是牵动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此,潮州正推进总投资32.2亿元的12个学校重点项目,建设农村“两类学校”4所、公办幼儿园6所,抓好“新强师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此外,实施总投资24.2亿元的15个医院项目,推进11个医联体和3个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新进展、好消息接踵而来——去年底,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正式启用,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正式升格为潮州技师学院,填补了潮州市高等职业学院的空白;近日,饶平县第三人民医院正式开业揭牌,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潮州市中心医院易地新建项目也即将完工,启用后将设置住院病床位1000个,日门诊量3000人,有效满足市民就医需求。

公共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目前,潮州市区改造提升道路66条,新建市政道路4条,兴华、翔华等9条人行天桥建成并投入使用,道路更通畅。近日,7座人行天桥还设置了14个果皮箱,方便市民丢弃垃圾。市民群众也有了更多休闲新去处,西湖人民健身广场开放使用,潮州体育馆正加快升级改造,金山大桥湿地公园、意溪渡口公园、涸溪滨江公园等一批临江公园相继建成开放。此外,“粤书吧”“潮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也为市民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保护生态探寻绿色发展“最优解”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力。潮州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穿城而过的韩江滋养着潮州人民,凤凰山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带动了生物多样性和特色产业发展,饶平沿海蜿蜒曲折的海岸线赋予了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探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最优解”上,潮州付出了诸多努力。

治水、治气、治土、治山、治海、治城……潮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谋划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铺开潮州生态环境“成绩单”,可以发现不少亮点——韩江干流潮州段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验收;韩江鼋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在全省率先完成万里碧道试点建设;枫江流域经过综合整治水质达到Ⅴ类标准,地表水、近岸海域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首位……

生态美景来之不易。为让韩江秀水长清,潮州把保护好韩江流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污水治理、水利设施、水文化建设,通过立法先行、多部门联动,共建共享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推进韩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河湖库协同治理。

为抓好环境治理,潮州通过全面开展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城市扬尘、工业废气、大气臭氧得到有效治理;加强对农用地分级分区分类管理,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持续开展凤凰山等山体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森林城市和美丽海湾建设成效明显。

自枫江综合整治攻坚战打响以来,潮州举全市之力推进枫江流域整治。21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持续运转,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智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水质变化,各级环境执法部门重拳出击……“目前,枫江流域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38万吨/日。”潮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整治,枫江深坑断面水质整体呈明显好转趋势,2020年氨氮年均值较2017年下降52%,自去年6月以来,枫江深坑断面水质基本稳定达到Ⅴ类。

在凤凰山,当地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探索建设生态茶园,一个个“智慧茶园”开始搭建:一张张明黄色的粘虫板整齐排列,一个个太阳能杀虫灯白天贮电晚上灭虫,一排排滴灌浇水设施星罗棋布,“农眼”智能监测管理系统时刻运转,推动实现生态与效益“两手抓”。

为加强市民群众生态环保意识,5月14日,潮州市举办2022生态摄影展,展出摄影作品120幅,充分展现潮州生态环境、鸟类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成果,倡导全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爱护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