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狗人士为啥不去制止养狗场(看看这个社区我与狗狗的N个约定)

爱狗人士为啥不去制止养狗场(看看这个社区我与狗狗的N个约定)(1)

社区的宠物便便箱为养狗人就近清除宠物排泄物提供了便利条件。(李政/图)

宠物爱好者到处都有,由此引发的邻里纠纷不在少数,如何处理好人狗矛盾,让社区成为宜居之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道现实课题。

前不久,笔者所在地的一个社区就养狗问题拍摄制作了一部公益宣传微电影《我与狗狗的N个约定》,针对狗吠扰民、随地排便、无绳遛狗伤人等问题,逐一给出了社区自己的答案。这部微电影虽然是虚构的,但取材全部源自这个社区的实际情况。

因工作关系,笔者曾经多次到访这个社区,对微电影中反映的诸多场景并不陌生。其实在养狗问题上,这个社区也曾遭遇过诸多矛盾,现在的这些做法也是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来的。概括而言,这个社区为引导居民文明养狗推出了四招:

一是划分红色责任田。把居住在社区里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发动起来,按照居民小区的布局,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红色责任田,由社区党总支分别指定责任人对应每一块红色责任田,明确责任人的文明宣传教育职责范围,将文明宣传与社区党建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老同志们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二是成立文明养狗劝导队。这支队伍由社区牵头,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服务者共同参与,并与社区警务室、片警实施联动,负责常态化地开展文明养狗志愿劝导服务。

三是设立宠物便便箱。在每一个居民小区内,由社区统一设计制作了若干个宠物便便箱,从硬件设施上为养狗人就近清除宠物排泄物提供便利条件。这种宠物便便箱类似于宠物公厕,外形就好像一个公共邮箱,内置垃圾袋、卫生纸等物品,在箱体上写上“宠物便便箱”“请牵绳遛狗”之类的文明提示语,提醒养狗居民牵绳遛狗,自觉将宠物排泄物清理干净。

四是签订文明养狗公约。公约内容由社区拟定、征集居民意见并公示后,由社区各网格长代表社区与养狗家庭逐一签约。对签订公约的养狗户,社区指定的宠物医院工作人员将提供免费服务,对狗狗定期上门进行接种疫苗和疾病筛查;对拒不签订公约的养狗户,在做好文明劝导的同时,加强与社区警务室对接,在养犬证管理、犬只疫苗接种等方面持续跟进,确保预防工作落实到位。

爱狗人士为啥不去制止养狗场(看看这个社区我与狗狗的N个约定)(2)

社区就养狗问题拍摄公益宣传微电影。(冯丽/图)

这个社区在养狗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心思,当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与社区健全机制、完善养狗配套设施相比,给笔者留下更深印象的是社区居民对文明养狗的期盼与参与。微电影《我与狗狗的N个约定》并非出自专业摄影制作团队之手,而是由社区出面组织完成的,从编剧到摄像、从主演到群演都是由社区居民充当和扮演的,就连社区片警、社区书记和主任都在片中有戏份,大家都是义务出演,一分钱报酬不要。这部微电影的编剧兼导演钱艺兵是社区居民,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对社区里的事特别上心,怕他的身体吃不消,社区和家人都劝他不要参加了,但他非要参加不可,用他自己的话说:社区是我家,社区的事就是我家的事,我能不管吗?!

无绳不遛狗,社区当有为。社区是一个大家庭,一家养狗决不只是一家的事,它既影响到左右邻居,也影响整个社区的文明形象。作为当家人,社区管理者理应把责任担起来,不但要动口,做好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文明养狗劝导服务等;更要动手,着力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社区养狗管理机制,多管齐下把居民养狗行为规范起来。同时,更要善于做好群众工作、走好群众路线,把社区居民动员起来,毕竟大家都想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居家环境,都知道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注:此文为2019年2月28日《南方周末》评论版《用小区自治缓解“人狗矛盾”》的回应)

(作者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纪检监察干部)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