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胸闷出虚汗(41岁万先生胸闷气短两年)

分享:苏礼

万先生,41岁,陕西铜川人,2021年7月31日来诊。自诉胸闷、气短两年。患者两年前曾在某石灰厂工作,之后渐渐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曾在某医院求治,经胸片、CT血尿常规等检查,诊断为肺大泡症、肺炎、肺间质纤维化,采用抗菌素、激素等治疗,病情有所减轻,但未能痊愈。近两月来,胸闷、气短明显加重,以致无法正常工作,遂来诊寻求中医治疗。

老人胸闷出虚汗(41岁万先生胸闷气短两年)(1)

刻诊:面色晦暗,呼吸迫促,动则气短,胸闷,上下楼梯感觉气不够用,偶有胸痛、咳嗽、咳痰不利,纳便尚可。舌红略暗,苔薄白略腻,脉弦滑。

诊断:喘证(痰热蕴肺、肺肾两虚);治则:宣肺平喘、补益肺肾。

处方:炙麻黄、射干、法半夏、细辛、生石膏、炙甘草、党参、麦冬、五味子、百合、炙黄芪、大枣,7剂,每日1剂,水煎服。

老人胸闷出虚汗(41岁万先生胸闷气短两年)(2)

2021年8月6日二诊:自诉胸闷、气短明显减轻,偶有咳嗽、咳痰不利,上下楼梯已不费力,患者自己感觉似乎回到了两年前未病之前的状态。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炙麻黄、射干、法半夏、细辛、生石膏、炙甘草、党参、麦冬、五味子、百合、炙黄芪、地龙、橘红、瓜蒌,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1年9月3日三诊,病情显著好转,本已恢复正常工作。一周前因加班劳累,复感胸闷、气短,气喘咳嗽,但程度没有以前严重,乏力不著,纳便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尺虚。

老人胸闷出虚汗(41岁万先生胸闷气短两年)(3)

处方:紫苏子,炙麻黄,橘红,法半夏,茯苓,桔梗,五味子,桑白皮,瓜蒌,枳壳,党参,蛤蚧,甘草。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1年9月17日四诊:自觉病情基本痊愈,纳便调,精神状态如常,已恢复正常工作。诊之脉虚略滑,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生黄芪,炙麻黄,百合,熟地,麦冬,天冬,浙贝母,桔梗,当归,白芍,五味子,红参,蛤蚧,甘草。上共为细粉;炼蜜为丸 。每服1丸,每日3次。

老人胸闷出虚汗(41岁万先生胸闷气短两年)(4)

根据肺大泡症以呼吸迫促为主症的特点,此证当属于中医喘证的范畴。喘证分虚证与实证两类。实喘发病急骤,息高声粗,甚则张口抬肩;虚喘病势徐缓,呼多吸少,活动时加剧。中医认为,喘证与肺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二脏功能正常且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整个呼吸吐纳、气体交换的过程。一旦由于六淫外感或七情劳损,以致痰热(湿)内蓄、肺肾亏虚,则易形成喘证。

老人胸闷出虚汗(41岁万先生胸闷气短两年)(5)

临床上,喘证需与哮证加以区别,喘证是一个临床症状,可以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之中,而哮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疾病,哮必兼喘,故名哮喘。常法治疗喘证,实喘多以温肺化痰,清热利湿,宣肺平喘为主;虚喘则以健脾益气、温肾纳气为大法。

老人胸闷出虚汗(41岁万先生胸闷气短两年)(6)

本案患者罹病两年,呼吸迫粗、苔腻脉滑,又见动则气短、胸闷,当为虚实夹杂之证。所用方中,炙麻黄、射干、法半夏、细辛、生石膏宣肺、清热、平喘,炙甘草、党参、麦冬、五味子、百合、炙黄芪、大枣健脾益气、补益肺肾。三诊因调养失当,病情有所反复,出现肺肾两虚,痰饮内蓄之象,改用苏子降气汤合人参蛤蚧汤加减。四诊其病大愈,其气尚虚,故用百合固金汤合人参蛤蚧丸加减,以善其后。

老人胸闷出虚汗(41岁万先生胸闷气短两年)(7)

纵观全案,辨证精到,选方用药得宜,虚实同治,补泻兼施,进退有据;整个诊疗过程始终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并未受有关检查诊断的影响,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