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1)

平凡的日子过久了,我们就会想着跳出去,体验丰富刺激的别样生活,恨不得一口气把人生的大喜大悲都悉数上演。因此,我们喜欢把期待和幻想,寄放在电影中,随着电影里的那些画面肆意地欢笑、流泪,仿佛一不小心就能跌进去,穿越时空……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2)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

导演杨德昌曾借角色之口这样说。电影艺术发展至今,已经历了120年,漫漫长路,电影是如何一步步走来的呢?

电影的诞生

1895年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3)

《运动的马》(1878)导演:迈布里奇

迈布里奇是美国摄影家、发明家,他最早对摄影瞬间性进行了探索和创新,1878年6月19日,迈布里奇拍下了人类史上第一部“电影”:《运动的马》。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将一系列照片放在一起运行,产生移动效果。正是他开创性的尝试,引领世界跨入“电影和电影摄像的时代”。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4)

《工厂大门》 (1895)导演:路易斯·卢米埃尔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俩在一家咖啡馆里公开放映了《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电影史确认为电影诞生之日。

电影开始“讲故事”

1897-1912年

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是一家魔术剧院的经理,当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问世以后,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久以后,梅里爱自己买了一部电影放映机,在自家的庄园里建造了电影摄制场。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5)

在1897年到1912年的15年中,梅里爱拍摄了400多部电影。与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纪录片所不同的,梅里爱更注重电影的假定性,他开始用电影来讲故事。他的作品包括:《月球旅行记》《灰姑娘》《贵妇人的失踪》《海底两万里》等。从此之后,电影从纯粹的记录现实走上了向艺术发展的路途。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6)

《月球旅行记》(1902)导演:乔治·梅里爱

影片《月球旅行记》是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全长约14分钟,梅里爱将自己创造力和想象力带入电影,创造了一系列特技手段,比如停机再拍,高速、慢速摄影,淡入、淡出动画等,这些方法有些如今仍在使用。

蒙太奇手法得到运用

1915年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7)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导演:大卫·格里菲斯

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是第一个自觉运用蒙太奇手法拍摄电影的人,他将电影上升为无可争议的艺术,在他之前,电影被看做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儿,格里菲斯之后,这种情况完全改变。在1915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中,镜头成为长故事电影的组成单位,交叉剪辑的平行蒙太奇在设置悬念、营造惊险刺激的紧张气氛上获得了戏剧难以企及的艺术表现力。从他开始,电影才以镜头为单位。

电影开始发声

1927年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8)

《爵士歌手》(1927)导演:艾伦·克罗斯兰

1927年之前,大屏幕是无声的。那年上映的电影《爵士歌王》成了史上第一部有声片,即便只有短短几段对白,但却足以让观众欢呼雀跃。而事实上,有声电影诞生于一个看似偶然的差错。片中的男主角在唱完一首歌之后,随口说了句台词:“等一会儿,我告诉你,你不会什么也听不到。”后期制作时,这句台词被无意间保留下来。

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举行

1929年

奥斯卡金像奖的全称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初衷是把好莱坞的精英们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提高电影艺术和科学质量,推动大众和电影企业的教育活动。后来重心放在了用颁奖的方式奖励年度电影创作成绩,便是今天俗称的“奥斯卡奖”,并在传媒推动下成为年度盛事。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9)

1929年5月6日,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举行,派拉蒙公司出品的《翼》获得最佳影片,德国演员爱弥尔·詹宁斯获最佳男主角,珍妮特·盖纳获最佳女主角。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10)

电影《翼》海报

威尼斯、戛纳电影节先后创立

1932年

1932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权为了推广符合法西斯理念的艺术,在威尼斯创办了电影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后来,法国人又在法国的海滨之城戛纳创建了戛纳国际电影节。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11)

尽管早期电影节的成立初衷含有政治的味道,但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它们对促进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愈加显著,而威尼斯电影节的主旨就是聚焦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12)

第一届威尼斯电影节会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的发展

1945-195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盛行于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对世界电影带来了很大影响。“新现实主义”是意大利影评人彼特朗吉1942年在评论中提出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追求对生活的如实反映,在内容和题材上有明显的社会性。同时,这一类型的电影也反对虚构的情节和认为的戏剧冲突,主张通过普通人的生活遭遇来反应当代社会。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13)

《偷自行车的人》(1948)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

法国电影新浪潮风起云涌

1959-1962年

新浪潮运动的兴起主要得力于《电影手册》杂志,这家杂志提倡在电影中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四百击》《精疲力尽》等都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

新浪潮电影反对戏剧性情节,反对理性,反对过度的人物塑造,他们崇尚的是表达“自我”,表现现代人的情绪,探索更为多元的风格和技巧。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14)

《四百击》(1959)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IMAX巨幕放映技术诞生

1967年

这一年,加拿大IMAX公司在总结了多种巨幕放映技术之后,成功地推出了胶片电影划时代的巨幕技术——IMAX电影系统。这是一个由65mm摄影机拍摄的15片孔、画幅比例为1.35∶1、胶片拷贝画幅为69.6mm×48.51mm的巨幕放映解决方案,可以在35m×24m的巨型银幕上还原高质量画面。创造了胶片电影时代最高质量、最大银幕的神话。

《泰坦尼克号》上映

1997年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15)

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是1997年至2010年间票房最高的电影,并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1个奖项。目前为止,这部电影的总票房已经达到21.87亿美元(包括2012年3D版再度上映),是影史神作。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16)

《泰坦尼克号》(1997)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3D电影风靡全球

2009年

早在19世纪末,英国威廉姆·弗莱斯·格林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套放映和观看3D的装置,他在银幕上同时放映两个画面,观众通过佩戴眼镜获得立体感。一般认为,1922年出品的《爱情的力量》是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但3D电影真正开始风靡全球,还是在电影《阿凡达》上映之后。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17)

《阿凡达》 (2009)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看了这篇小小的“电影简史”,是否觉得不够过瘾呢?你还想知道电影史上哪些匪夷所思的小故事?电影票房最高的电影还有哪些?除了好莱坞、宝莱坞,还有哪些独特的电影风情?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就是一部完整又有趣的观影指南。《电影简史》

电影技术的变迁(最精华的都在这里)(18)

这是一本普及类的电影图书,但它不止是我们电影爱好者的必读书,专业电影人士也会抢着收藏。有了这本书,当别人看电影只是看热闹时,唯独你能建立起完整观影体系,让观影变成你进步的方式,能够自由开聊,旁征博引,把电影变成日常生活中的趣味话题。

无论你是想写论文、影评,还是想把历史传承给孩子,亦或仅仅是提高观影的幸福感,这本书都能满足你。看完它,整个庞大的电影史你都能如数家珍。

本书为法国拉鲁拉斯潜心力作,由四位电影专家合力著作完成,专业的角度、引人入胜的语言,剥开电影发展的清晰脉络,翻译精准专业,让你有看电影般的阅读体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