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特点(赤壁之战揭幕三国鼎立)

导言:

公元208年7月,统一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攻取荆州,追击刘备势力。刘备派诸葛亮与孙权商定联合抗曹。最终,以周瑜为都督的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策略,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大败曹军,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后,曹操失去了一鼓作气统一全国的时机,开始退守北方。刘备首次拥有了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在占据一半荆州后迅速占领益州,实力大大增强,为建立蜀国打下了基础。孙权则坐拥长江天险,巩固江东势力。虽然三国之中曹魏实力最强,但孙刘联盟占据了地理优势,易守难攻,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均势。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雏形初现。

赤壁之战特点(赤壁之战揭幕三国鼎立)(1)

孙权称帝后三国形势图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另外两场战役是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战役,标志着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

以少胜多的戏剧性,让赤壁之战在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中为人们津津乐道,并衍生出诸多轶事和典故。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既生瑜何生亮”等故事。

抛开文学光环,真实的赤壁之战中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

首先,战争因何而起?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扶持汉献帝迁都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曹操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由,讨伐群雄。于202年打败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赢得官渡之战。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大获全胜。此时,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区域尽数被曹操纳入麾下。

于是,曹操便想乘势南下,一举鲸吞江东的割据势力,然后统一全国。但是要进攻长江地区,曹操缺少两样东西。一是长江中上游的水军基地,二是水军。而这两样东西,荆州都有。

不仅如此,荀彧曾向曹操进言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即首先要安定河北,收复旧京,最后便是南临荆州。

诸葛亮也在《隆中对》中讲到,荆州北据汉、沔(今汉水上游),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统一全国的必争之地。而孙权的谋士鲁肃也认为荆州沃野万里,城固民强,是“帝王之资”。

可见荆州是曹、孙、刘三家作战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荆州争夺战在所难免。

其次,战争经过了哪些阶段呢?

赤壁之战特点(赤壁之战揭幕三国鼎立)(2)

赤壁之战示意图

第一,曹军的进攻阶段,顺利占领荆州,挥军南下。

208年7月,曹操率领号称80万大军南下向荆州进发,结果8月荆州刺史刘表就病死了,他儿子刘琮匆忙上位。曹操大军轻松拿下了荆州的宛、叶,直取襄阳。刘琮面对实力悬殊的曹操,不战而降。于是曹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襄阳,逼近刘备的驻扎地樊城。

而此时的刘备还不知道,他依附的刘琮已经举州投降。刘备知晓后气愤难当,却无能为力,只能向屯备了军用物资的江陵逃跑。曹操早已料到刘备的逃跑路线,派精锐骑兵日夜追击,终于在当阳县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吓得刘备抛妻弃子落荒而逃,全靠猛将张飞的气势,才堪堪吓住了追击的小股曹军。

曹操取得当阳长坂之战的胜利后,乘胜南进,又一举攻下了江陵。并在此驻军整备,以待进攻。

第二,孙刘联军诞生阶段,决战在即。

刘备脱险后,见到了孙权派来的谋士鲁肃。鲁肃向刘备阐述了江东六郡的雄厚实力,且自家主公敬重刘备的为人,想要联合抗曹,成功打消了刘备投奔苍梧太守的打算。而且刘备的谋士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在孙权麾下,再加上曹操大军顺长江而下,危急之时,刘备肯定了联盟的计划,派诸葛亮前去江东商讨联盟事宜。

但是孙权面对狼狈逃窜、实力弱小的刘备军队,不免心生犹豫。刘备旗下充其量两万兵士,自家江东军队总数也不过10万。去迎击曹操80万大军,岂不是以卵击石。孙权的下属也多主张向曹军投降。

诸葛亮却认为孙刘联盟的胜算很大。理由有三:第一,曹军连年征战,远途行军疲乏,这样的强弩之末,不足为惧;第二,曹军多为北方人士,不习水战;第三,其水军主力是新近投降的荆州人士,军心不稳。

若是击败曹军,孙刘便可与曹操三分天下,不用仰人鼻息。孙刘二人都不甘屈服于曹操的淫威,经过几个月的磋商,两家终于达成共识,约定联合抗曹。

第三,决战阶段,周瑜火烧赤壁,曹操兵败,三国鼎足之势形成。

赤壁之战特点(赤壁之战揭幕三国鼎立)(3)

火烧赤壁

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等3万将士在夏口(今武汉汉阳市)整军,随后逆流而上,与驻扎在樊口(湖北省鄂州市)的刘备汇合,准备迎击曹军。

208年12月,曹操在招降孙权未果后,亲率约10万军队,水陆两军齐头并进,从江陵出发顺流而下。与此同时,联军北进,双方在赤壁遭遇,展开战斗。当时的曹军水土不服,瘟疫流行,士气低迷,联军初战告捷。

出师不利的曹军撤回北岸整饬,准备长期作战。为了使北方军士更好地适应战船,曹军把船连在一起,收尾相接来增加稳定性,这一错误决策,让联军看到了破绽。

准备好火攻策略之后,周瑜和黄盖上演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诈降好戏。没想到,生性多疑的曹操被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头脑,十分买账,大方迎接黄盖率领的降军过江。

赤壁之战特点(赤壁之战揭幕三国鼎立)(4)

《三国演义》:周瑜打黄盖

曹操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寒冬腊月的江面上此刻却吹起了东南风,从黄盖船上燃起的烈火,顺着大风,瞬间吞没了曹军的铁索连舟,火势凶猛,连岸上的营帐都付之一炬,联军的奇袭作战大获全胜。乘曹军慌乱之际,周瑜率领全军追击,扩大战果。虽然最终没能堵截曹操,但敌军阵脚已乱,主力部队败走江陵,联军的作战目标已经达到。

赤壁之战后,周瑜继续率军北上,占据荆州南郡。刘备则趁机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后来还向孙权借走南郡,荆南地区悉数归于刘备。他也成为此战的最大赢家,从依附于荆州刘表的一介家臣,成长为可以与两大军阀并立的一方霸主。

赤壁之战本来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曹军虽然没有号称80万之众,但从军队数量上来说,其决战战场中投入的10余万军队,也是可以碾压5万孙刘联军的存在。

赤壁之战特点(赤壁之战揭幕三国鼎立)(5)

曹操惨遇“滑铁卢”,刘备咸鱼翻身,周瑜封神,尽在此战。

那么,曹操到底为何失败?

第一,曹操错估战争形势。

曹操在南征荆州的前期阶段太过顺利。刘琮甚至没有抵抗便宣告投降,刘备被打得溃不成军,就连益州的刘璋也声称愿意提供军队。曹操势不可挡,未尝败绩,便错误地认为孙刘两家弱小不成气候,忽略了主力军队不熟悉水战的事实。

曹操攻占江陵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已经落败的刘备军队,而是原地休整,近4个月的时间不仅给了大军恢复的时间,也让孙刘得以喘息,并最终形成联盟。

第二,曹军缺乏战略配合。

曹操在赤壁初遇失败后,并没有积极调整战略战术,也没有调动襄阳或其他军队增加作战路线,而是继续单线作战,甚至转入防御姿态。没有充分利用自身兵力碾压的优势,这给了孙刘联军集中兵力反抗的机会。

第三,孙刘联军的灵活作战。

孙刘联军处在危急存亡关头,先是选择弱弱联合,团结抗曹,稳定了军心。后来更是依靠诸葛亮、鲁肃等谋士的冷静分析,确定了集中力量、速攻、奇袭等作战策略。作战时,能够揣摩敌方的自大心理,利用诈降撕开曹军的防御阵线,主帅周瑜迅速组织全面进攻,扩大战果。可谓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赤壁之战特点(赤壁之战揭幕三国鼎立)(6)

苏轼《赤壁赋》

结语: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结果,让其成为一场极具军事借鉴意义的战斗,体现了灵活合理的军事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不过,南方军队能够抵御北方军队的背后,也有着物质条件的基础在起作用。吴国凭借江南地区发达的农业经济,在三国中笑到了最后,就是最好的证明。这说明,战争不仅仅是军队之间的比拼,也是军事策略、国家实力的比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