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芝州古城春潮涌)

岚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芝州古城春潮涌)(1)

岚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芝州古城春潮涌)(2)

马泗乡长流屯养蚕户喜获丰收。该村在养蚕专业户带动下,家家实现养蚕致富。(韦远芳 蓝春青 摄)

岚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芝州古城春潮涌)(3)

2020年5月29日拍摄的果遂镇同乐村龙鹿屯加盖水柜。(本报记者 李冠才 通讯员 蓝春青 摄)

岚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芝州古城春潮涌)(4)

城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航拍图。(潘显高 摄)

岚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芝州古城春潮涌)(5)

建设中的“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练江育肥牛基地。(特约摄影记者 蓝德龙 摄)

岚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芝州古城春潮涌)(6)

信宜市专家正在为忻城县贫困户患者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韦祎 摄)

岚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芝州古城春潮涌)(7)

城关镇尚宁村稻虾养殖基地航拍图。(潘显高 摄)

“九分石头一分土,大山深处开富路;壮乡儿女勇担当,昂首阔步奔小康。”这是忻城县农民自编自唱的一首山歌,歌颂了当地人民群众不甘落后、奋力脱贫的拼搏精神。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地区,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县、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被认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自治区深度贫困县。2016年以来,忻城县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尽到“天大的责”,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107730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2143人,累计脱贫56个贫困村29819户11271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21.52%降低到2019年底的0.57%。今年5月9日,忻城县被自治区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产业扶贫:奏响增收致富曲

听着高雅音乐,吃着营养丰富的饲料套餐,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这是忻城县“南方牛都”的牛儿正在过的“幸福生活”。金秋时节,笔者走进位于忻城县思练镇的“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练江育肥牛基地,只见50多个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育牛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第一批2000多头西门塔尔良种牛已成功入住“新家”,工人正在加快建设、完善部分未完成的基础设施,整个基地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是忻城县招商引资及粤桂扶贫协作项目,涵盖母牛养殖、肉牛育肥、冷链物流、线上线下品牌打造等多个板块的综合运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提供1800个就业岗位,将带动全县110个专业合作社、1万户群众养殖母牛和肥牛,户均年增收1.5万元。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思练镇,忻城县光大牧业澳湖羊扶贫全产链项目建设也进入尾声,一只只“壮美”澳湖羊陆续进场。该项目以“养殖 屠宰 冷链配送 饲料加工”为主线,推动畜牧养殖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合作社、贫困群众一起养殖澳湖羊,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产业兴,老百姓的日子才能旺。近年来,忻城县充分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投入大量扶贫资金,以打造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为重点,全力推进桑蚕、糯玉米、百香果、育肥牛、养羊以及牧草、优质稻为主的县级“5 2”特色扶贫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据统计,2016年以来,忻城县共发放特色产业奖补资金3.9亿多元;目前,全县“5 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21908户,覆盖率达97.05%;全县共发展农业产业48个,全县61个贫困村“3 1”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5%以上,实现贫困村“村村有产业,家家有收入”的目标。

易地搬迁:走出大山闯富路

取料、刮篾、编织……从忻城县遂意乡弄尧村搬迁出来的76岁贫困户罗玉兰,在编织竹篮上丝毫不输年轻人。得益于各项脱贫攻坚政策,罗玉兰和家人搬迁到了忻城县城南薰衣草小区。趁着身体还硬朗,她每天到附近的扶贫车间——忻城县凡丰竹篮扶贫车间编织竹篮贴补家用,生活充实而快乐。她说:“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搬到城里住,有工作补贴家用,小区附近有学校、市场、工厂,有得赚又有得玩。”

忻城县地处大石山区,很多农村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石漠化严重,生产生活十分不便。“忻城农村实际耕种土地面积不多,而且缺水,要靠农业实现脱贫很困难。同时还有不少群众以前住的是木质结构或者泥瓦结构的房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谈起大石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该县扶贫办主任蓝懂贵感触很深。

“搬到好地方,就更要加油干!”在忻城县城南社区,34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玉宜颖正在办公室认真整理材料。社区文书是玉宜颖的新工作,每月固定收入2500元。“爱人大病,孩子还小,家里的劳动力只有我一个,在这里上班既有不错的收入,还能为社区群众服务,很开心。”玉宜颖说。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扶贫车间的引进、公益性岗位的开发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让群众放心地搬、安心地住。“十三五”期间,忻城县总投资12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搬迁5017户199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51户19695人,实现“户户有就业”的目标。此外,为解决部分未搬迁群众的安全住房问题,从2014年开始,忻城县共投入各级补助资金4.14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6883户,约44529人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50户17055人,实现“户户有安全住房”的目标。

基础建设:夯实脱贫硬环境

一条条纵横山乡的硬化路蜿蜒延伸,一个个村头水柜滋润着村屯群众的生产生活,一项项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照亮群众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忻城县以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水电路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行动,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全县脱贫攻坚步伐,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2016年以来,忻城县总计统筹整合27761万元,先后实施547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440座家庭水柜进行加盖,为515座家庭水柜配备消毒设备,对99座集体水柜进行加盖,为138座集体水柜配备消毒设备。2019年底,忻城县所有行政村及农户均已实现饮水安全目标,达标率为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74%,实现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目标任务。2017年,全县130个行政村(含社区)1388个20户以上的自然屯全部通硬化道路。2018年,该县又投入1.497亿元用于新、改、扩建村屯道路,受益群众18966户77717人,顺利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屯屯通硬化路”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共新装或更换农村地区公用变压器569台,新建或改造供电线路1095千米,完成对275个村屯1650个涉电公共安全隐患整治,确保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安全电。

同时,忻城县积极配合高速公路项目业主做好征地工作,使新柳南高速公路(忻城段)、贺巴高速公路(忻城段)顺利动工建设。待项目建成后将结束忻城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教育医疗:点亮群众新希望

一大早,家住城南社区增仰小区的蓝春霞高兴地往学校走。她是城关镇民族小学六年级学生。“我们学校环境很好,课程也多,我很喜欢。”在教室里,蓝春霞高兴地谈起她的新学校。

城关镇民族小学位于忻城县城南社区,配备有音乐室、舞蹈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室,并开展鼓号队、书法小组、趣味英语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2016年1月,忻城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为保障教育公平,忻城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从2016年至2020年8月,全县共投入资金约2.6172亿元,新建、改扩建各乡镇义务教育学校109个项目;累计落实资助资金12636.92万元,资助学生196878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学生61530人。2016年以来,共投入2742.322万元,实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程。

忻城县城南社区还有一个社区卫生室。搬迁群众可以来这里体检、日常看病等;卫生室的医生还定期上门为群众服务。

2016年以来,忻城县投入5210.05万元对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贫困户进行补助,确保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户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20年上半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共110947人,参保率100%。共投入1996.57万元给予贫困人口个人参保缴费部分补贴;贫困人口住院就医7764人次,实际报销5764.45万元,报销比例为92.11%;门诊特殊慢性病就医10466人次,实际报销443.71万元,报销比例为91.04%;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1万人,实现未脱贫户、脱贫户、退出户“应签尽签”;贫困人口30种大病专项救治1088人。

此外,该县贫困人口均能享受到县域内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大病集中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保障政策,看病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粤桂协作:加强协作奔小康

信宜·忻城粤桂扶贫协作以来,两地按照粤桂两省区“携手奔小康”的工作安排深入互助协作。

2017年以来,共落实广东财政帮扶资累计14667万元,用于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等31个涉及“两不愁三保障”指标项目建设,惠及贫困人口7.9万人以上。

“资金使用很关键,抓住为民不放松,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忻城县粤桂办主任樊建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资金用于“造血”上。2019年,信宜市、忻城县深化合作,投入粤桂扶贫资金1200多万元,共同发展育肥牛产业,建设大塘九龙、果遂龙马等养殖小区;2020年投入3000万元,支持建设澳湖肉羊、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项目运营后可有力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

资金用于“惠民”上。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投入4958.89万元实施危房改造、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针对滇黔桂石漠化片区雨量较少、冬春季节性饮水困难特点,投入粤桂扶贫资金1160.84万元,进一步加强饮水工程建设,打通大石山区群众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资金用于“扶智”上。主要招生对象为移民搬迁点贫困户适龄儿童的忻城县城关镇民族小学,去年4月获得粤桂扶贫资金500万元,用于各种教学设备采购等方面。2020年春学期,粤桂扶贫协作项目投入40万元,帮助忻城县实验中学等5所学校,搭建粤桂两地的远程教育教学云平台,实现两地师生“同上一堂课”。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忻城县将以新的作风、新的干劲,全面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努力实现剩余的5个贫困村2143人如期脱贫摘帽,确保全县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蓝春青 蓝德龙 潘显高 莫玉秀 韦祎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忻城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广西来宾市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