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区里绽放的青春之花(我的梦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今年“五四”前夕,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的重要讲话在我市各族青年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广阔天地中书写青春梦想,以实际行动为怀化发展添砖加瓦。近段时间来,本报记者深入青年群体,用心聆听他们的故事,用笔记录他们追求梦想的点点滴滴。掌上怀化客户端从即日起推出《我的青春,我的梦》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我的青春,我的梦》系列报道之一

看,大山深处的青春飞扬

——怀化学院大学生的支教故事

看山区里绽放的青春之花(我的梦系列报道之一)(1)

志愿者上课

掌上怀化客户端讯(记者 向湘龙)今年暑假,对中方县新路河学校的罗建国、胡琳、罗婉婷、丁青青、罗佳怡等留守儿童来说,幸运而开心。7月7日至17日,来自怀化学院美术学院的“精准帮扶•筑梦儿童”支教组的大学生哥哥姐姐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而难忘的暑假时光。

同样,今年暑假对参与怀化学院美术学院“青春在这里闪光”暑期社会实践团支教组的11名同学来说,意义非凡。10天时光,大山深处那所学校,那群留守儿童,让他们感触很多,收获很多。

“放暑假了,虽然非常想念家人,但得知学校招募支教志愿者,我立马报了名。”来自山东的怀化学院美术学院大一女生张英同学告诉记者。

和张英同学一样,来自山东的刘新昌、齐洪婕、陈镜宇、侯淑磊,安徽的朱清、何兵,河北的程祎,浙江的谢菲菲,湖南吉首的石泽芳,江苏的陆晨阳,这群十八九岁的大一学生,得知学校的支教活动后,或改签或退掉回家的火车票,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到支教志愿者队伍中,在大山深处的学校,他们用激情让青春飞扬,为那里的留守儿童带去精彩和快乐。

看山区里绽放的青春之花(我的梦系列报道之一)(2)

孩子们送给老师的礼物:美丽的黑板报

微笑的力量

“大山里的孩子真的好善良。走到哪里,都会看到他们羞涩的微笑。”采访中,张英、齐洪婕同学感叹道。

“我们是7月7日开始支教的,从怀化学院到新路河学校2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目的地,小朋友们比我们想像中积极得多,定好9点开始上课,8点我们去开教室门时,就有好多小朋友在教室外面唧唧喳喳、热闹开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始终如此兴奋活跃,或许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给他们单调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空气。”张英说。

当一张张稚嫩可爱的小脸蛋闯入眼帘时,当一声声亲切的“张英姐姐”在不经意间跑入耳朵时,张英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群有着淳朴的脸庞、扑闪的眼睛和腼腆的笑容的孩子。

“孩子们深深地吸引了我,从他们的眼神言语中我知道他们有多欢迎我们。和这些孩子在一起不需要高高在上,不需要大学学历,需要的仅仅是一颗爱他们的心。我还和一个叫罗婉婷的小女孩交了朋友,每次她帮我收作业,遇到开心与不开心的事,都愿意和我讲。她对我的信任、尊敬,使我明白,当你用一种爱去关心别人时,你会收获另一份回馈。”张英拿起手机给我看她和罗婉婷的合影。

齐洪婕告诉记者,支教中她主教四到八年级的数学,以前一直是扮演学生的角色,这次拿起粉笔,走上讲台,开始人生的第一节自己主讲的课,心里还是难免有些小慌乱。

但第一节课,留守孩子们的几个细小的动作,让齐洪婕深受感动。当她刚走进教室时,一眼就瞅见了黑板上孩子们写的“齐洪婕姐姐好”,孩子们微笑着站起来给她鼓掌,让她一下子放松不少。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每提一个问题,孩子们的小手都齐刷刷举起来。

“这是我事前没想到的惊喜。看到他们羞红着脸回答问题,这得要多大的勇气呀。他们每一次举手,传递出来的是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督促着我一步步走进他们的内心。”齐洪婕深有感触地说。

多彩课堂

“这些留守儿童非常好学。” 这是支教中,大山深处的孩子给石泽芳、程祎同学留下的最深印象。

石泽芳告诉记者,刚开始时,大家因环境等因素表现得很拘束,讲课时也放不开,但是孩子们对待学习的热情以及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心情感动着他们,他们都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学。支教青年志愿者根据一至八年级的不同学习阶段,分别制订了不同的支教计划,并分成两个班级,精心书写教案。

石泽芳告诉记者,上午,小班第一节课是数学课,分别为一、二、三年级出题并进行纠错讲解;第二节课是画图课,志愿者在黑板上画出模版,孩子们进行模仿绘画,孩子们积极踊跃,课堂生动有趣。大班第一节课是语文课,主要针对四年级到八年级语文的难点课文进行讲解;第二节课是英语课,主要以音标为主,书写音标以及音标发音。上午的课程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经过中午的整顿休息,下午主要是对孩子们的暑假作业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他们的难点并讲解。

志愿者程祎每天还用日记记录下支教的点点滴滴。他在11日的日记里写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又撒进新路河。伴着这晨光,同学们又走进了教室,开始他们今天新的知识旅程。大班的第一节是语文课,张英老师声情并茂地为高年级的同学讲解了文言文司马光砸缸。小班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谢菲菲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每天给留守儿童传授新的知识,每天面对他们的笑脸,我们感到充实而幸福。”青年志愿者们说。

看山区里绽放的青春之花(我的梦系列报道之一)(3)

志愿者和孩子们玩游戏

趣味游戏

“不仅仅是上文化课,下课了,我们还注重游戏环节。通过一个个趣味游戏,拉近和留守儿童的距离。”说起支教,张英还特意和记者聊起了志愿者每天开心陪伴孩子玩游戏的环节。

“王大妈去买菜”“多少钱”“两块五”“快快快,我们是一组,耶耶”“来,大家手抓紧咯,我们一起去抓小鱼咯”“小鱼们我们要抓你们咯!快围攻他们!”每天上午大课间半个小时时间,欢声笑语就会响彻整个校园。志愿者们精心为留守儿童们准备的“王大妈去买菜”、“大鱼抓小鱼”等趣味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捧。

大手与小手,笨拙与灵巧,高大与矮小......这些画面似乎极不协调。但是当志愿者听到小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他们明白,原来快乐没有代沟,更没有界线。“姐姐,这回我要做大鱼了,好不好?”“哥哥,我可以叫我弟弟一起来玩吗?”“姐姐,明天你还会再和我们一起玩‘王大妈去买菜’吗?”

面对小孩子单纯而又期盼的眼神,志愿者决定将游戏环节设为每天的常规教学内容之一。每天课后,志愿者就会和小朋友们一起乐起来,欢笑声一次又一次回荡在这个架起小孩们梦想的学校。

看山区里绽放的青春之花(我的梦系列报道之一)(4)

家访

深山家访

“支教中,最难忘的是什么?”

“最难忘的是放学后的家访。走进一个个留守儿童家庭,山村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感动。”石泽芳、何兵说。

石泽芳印象最深的是7月11日到丁青青家里走访,“丁青青今年已经上了初中,虽然瘦瘦弱弱没有城里同龄人个子大,但农村孩子早当家,平时她特别懂事听话。她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每天放学,她都回去煮饭洗衣做家务,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石泽芳说。从学校出发,志愿者们和丁青青一起坐了20多分钟汽车,然后步行翻过一座大山,来到山坳里丁青青的家。从坐车到步行,共花了40多分钟时间,而平时,丁青青是舍不得花钱坐车的,一般是步行近两个小时回家。

到了丁青青家,堂屋里丁青青从小学到初中的奖状,粘满了一面墙。“这是个懂事的孩子,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学习成绩又这么优秀。我们除了鼓励只有鼓励,真的不忍心再对她多提要求。”石泽芳说。当志愿者将准备好的爱心书包和爱心文具送给丁青青时,丁青青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脸庞滑落。

“看到青青流泪,我们同行的志愿者也都流了泪。”石泽芳说。

从丁青青家出来,志愿者踏上回家的路,青青一直送志愿者翻过大山。

“从山坡下来,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到山路上,远远还看见青青瘦弱的身影站在山坡上向我们挥手。我、张英、齐洪婕、朱清哭得一塌糊涂,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想哭。”石泽芳说。

支教中,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用爱心浇灌希望的种子,以青春的热情助力孩子们成长、成才。

志愿者何兵用笔记录下,一路家访的历程。

7月8日,放学后,志愿者分成两队走访了程湘湘和胡涛的家,给他们送去了学习用品。

7月9日,放学后,志愿者走访了罗佳怡和罗兰樱子的家,给她们送去了学习用品。

7月10日,志愿者利用放学时间分成两队走访了胡琳等人的家。

……

看山区里绽放的青春之花(我的梦系列报道之一)(5)

留守儿童送给老师的画

特殊礼物

“支教期间,让你们最感动的事是什么?”

“最感动的是支教结束时,孩子们为我们准备的特殊礼物。”聊起最打动自己的事情,陈镜宇和朱清不约而同地说。

朱清告诉记者,那是他们离开新路河学校的前一天。早上,清晨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整个校园笼罩着离别的气息。志愿者照旧提前来到教室备课。刚踏进教室,孩子们便簇拥过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对他们说:“老师,老师,我们给你们准备了惊喜哦!”志愿者顺着孩子们的目光看过去。原来,孩子们为他们制作了欢送黑板报。一面墙大的黑板上横七竖八地写满了“哥哥、姐姐辛苦了”、“谢谢你们”之类的话语,教室的讲台上也放满了折纸和信。孩子们说,这些折纸和信都是他们送给大哥哥大姐姐的礼物,希望大哥哥大姐姐能够一直记得他们……

看到这一幕,志愿者不由红了眼眶。

“在这个不大的教室里,没有夏天的乘凉设备,就连墙壁都是灰蒙蒙的,孩子们冒着汗为我们一笔一划地辛苦制作着贺卡。他们手里拿着铅笔或钢笔,认真地画着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额前的汗水,手心的湿润,都是对我们满满的爱。他们没有最好的教室,没有最好的条件,但是他们有最真诚的心,爱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这贺卡不是最美丽的,但的确是我们收到最珍贵的,最用心的礼物。”说起孩子们的礼物,陈镜宇的声音已然哽咽。

不是结束

十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里,一个爱的行为,一个善的举动,足以在心灵深处激起涟漪,并荡漾开来。

从支教志愿者的言语,从孩子们送给志愿者的贺卡,我欣喜地看到了这美丽的涟漪,让人感动的充满爱和积极向上的涟漪。

哥哥姐姐谢谢你们,每天教我们新知识,带我们玩游戏,送我们回家,我很喜欢你们。——中方县新路河中学胡琳

哥哥姐姐,谢谢来我们学校支教,教会了我们很多。我会努力学习,以后也成为和你们一样有爱心的大学生。——中方县新路河中学丁青青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自己对留守儿童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决心。——志愿者石泽芳

支教就这样劳累并快乐着的度过了,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学生对我们的热情,还懂得了什么叫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并学会积极帮助他人。——志愿者陈镜宇、张英

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志愿者陆晨阳、刘新昌

在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并认识自己的不足,更加努力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去更好地为以后为人民服务作好准备,这才是我们三下乡的意义。——志愿者谢菲菲、何兵

支教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我相信明天会更好。——志愿者侯淑磊、齐洪婕

通过支教,我们获益匪浅。我们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如何教好学生,也充分认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志愿者朱清、程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