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家庭及后代(陈景润之子陈由伟)
1973年3月2日,一篇《1 2》的证明被悄然刊登在了杂志上。可一经推出,就轰动了整个世界,这篇证明极大推进了世纪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而理论的证明者陈景润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边是他震惊国内外的划时代意义研究,一边是简陋的小屋、数百张运算纸,贫苦坎坷的身世,富有传奇色彩的陈景润也在国内掀起了一波数学热。
很快,陈景润娶妻生子。可他唯一的儿子——陈由伟却成了他的“败笔”,饱受非议。
陈由伟这位数学家之子,与数学沾边的东西一点也不碰,热爱音乐、高中学文科,在离经叛道的一路狂奔,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本以为这就是结局。
可时过境迁,留学的他却突然要求转系,不是别的专业,正是他从小到大抵触的数学。数学硕士毕业,学成归来,绕了一圈,还是与父亲毕生研究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数学从叛逃到自愿转系,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扭转了他多年的想法,诱发了他的转变?
陈由伟和他的父亲
父亲庇佑,幸福童年1980年,距离陈景润推进“哥德巴赫猜想”的解答已经过了足足8年,他也想过凡夫俗子的生活。
一天,47岁的陈景润躺在病床上,与研修的女医生由昆搭上了话:“你有没有男朋友?”活泼好动的由昆则轻快回答:“没有。”
由昆
男未婚,女未嫁。一辈子眼里只有数学的陈景润,儿女情长在这一刻肆意生长。由昆面对陈景润直白纯真的告白,这位女医生也毫不犹豫地扎进了爱情中。很快,1981年,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
取什么名呢?这时候,陈景润已经47岁了,由昆尚且芳华正茂。思维缜密的陈景润,算得了数学题,也细腻的演算了夫妻俩的未来。
他打算让孩子跟着老婆,却没想到遭到了由昆的强烈反对。出于对妻子的关爱,最终给孩子取名陈由伟。
陈是陈景润的陈,由是由昆的由,伟则是希望他日后做一个伟大的人,但同时又希望他能够快乐,所以给这个点大般的孩子,小名唤做欢欢。
可令陈景润没有想到的是,他想让孩子自由成长,却自由过了头。
陈由伟跟陈景润一样喜欢钻研,平时没事儿就琢磨玩具里面的构造是什么。看到什么小玩具,就直接动手,把它拆开。可这就苦了母亲由昆,实在是太调皮了,很快就这儿一堆,那儿一对。年轻气盛的她忍不住训斥孩子。
而这一切都被和颜悦色的陈景润静静看在眼里,他心想,“这孩子是在动脑筋呢,没事儿”。有时候陈由伟猜的多了,猜不明白了,富有耐心的陈景润,就会摸到孩子旁边,同他一起动手,给他耐心地解答玩具的构造,一起探究那些陈由伟从未接触过的世界。
不出所料的话,陈由伟的人生会一直这么幸福快乐下去,可现实总是一波三折,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彻底打破了陈由伟平静祥和的生活。
热爱音乐,叛逆学文
有一个数学家父亲,是不是少了很多麻烦?在外人眼里,陈由伟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基因里自带的数学天赋,肯定一点就通,不会就让数学家父亲指点,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就如出生自带外挂,假以时日一定能称为首屈一指的数学家。
可事实真的如此?陈由伟苦不堪言。前半生被数学家之子的标签牢牢绑定,后来接受采访的他说,经常被问到:“你参加过奥赛吗?”“你是不是数学很好?”
长大后的陈由伟再次回忆这些童年噩梦,也埋怨那些话都听出茧子了。年幼的他更是被这些千篇一律地询问搞得焦头烂额,为什么就非得要这样,那他干脆不要学数学了。
越提及,越逃离。陈由伟向着与数学截然不同的道路横冲直撞,他抱着小号,对陈景润说这是小喇叭,咿咿呀呀吹个不停;对强制他回数学组的校长,郑重其事说,要回原来的美术班。
陈景润本想当陈由伟的数学老师,看孩子心没在这上,也就这么搁置了,在陈景润心里,孩子快乐最重要,继续研究数学虽好,但陈由伟有自己的人生。
陈由伟就在旁人的不解、父亲的无限包容下快速成长,可谁曾想,一个噩耗,降临到了小小的三口之家上,也让陈由伟不再快乐。
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病逝,15岁的陈由伟对音乐与美术也提不上劲了,跟着自强自立的母亲一起生活。
晃晃悠悠来到高中,虽然陈景润已经离世,但父亲的成就如雷贯耳,曾经众人的疑问又再次席卷而来,这一次,再也没有了父亲的理解和支持。
旁人碍于陈由伟的单亲家庭,由光明正大地询问变成了同龄人异样的眼光。这些细枝末节日益影响着陈由伟敏感的心。他不想、也不愿再与数学捆绑起来,或者说,不愿与陈景润捆绑。
高中在文理分科时,他不顾反对毅然决然选择了文科,在报考大学时,他也果断拒绝了厦门大学递来的橄榄枝,前去北京念了商科。
从此他的世界陈景润的影子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热爱音乐的陈由伟。大学的四年里,他对人生的思考也越发现实,当母亲问他未来的打算时,他回答:出国留学。也是这趟出国之旅,让他脱胎换骨,一扫众人对他的刻板印象。
转系数学,从零开始
长大成人的陈由伟前往了加拿大留学,依然还是大学念的商科,一开始没有任何人知道他是陈景润的儿子,也再也没有任何人去询问那些让他一再困扰的问题,可没想到这时他却有些不是滋味。
多年与父亲光环的斗争,与外界眼光的抗衡,让他渐渐忘却了他真正的热爱,他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呢?去世多久的父亲与他渐行渐远,而他这辈子也未能探索他父亲所探索的领域。
数学像一个充满诱惑的黑洞一样,神秘又有着不可阻挡的吸引力,在冥冥之中深深地吸引着他。
也是在这头脑风暴的一天中,他给给系主任打电话,沉着地表明,我要转系,转去数学。同一时间,他也给母亲汇报了这个消息,这一举动震惊了所有人。
陈由伟从小到大就学的是文科数学,沾边的只有商科的一些旁系内容,他真的能够胜任吗?陈由伟心里也没有底,但好在母亲和教授都支持他的举动。鸟一旦决定飞向高空,便再也没有谁能够折断他的翅膀。
在学商科,数学成绩就相当好的陈友伟,很快收拾了行囊,踌躇满志来到了数学系。可没想到第一件事,就打破了他的预期,让他从高空坠入了谷底。
就读商科的时候,陈由伟与数学有关的专业都学的不错,加上他又是陈景润的孩子,所有人都认为他进入数学系也会得心应手,可没想到真正上手时,陈由伟的成绩却不那么理想。
数学的逻辑复杂性远超商科,陈由伟又从小文科生,不少理论知识都要从零开始,工程量巨大。可每当陈由伟想要退缩时,他的眼前就浮现小时候父亲慈祥可亲的脸。
父亲虽然身为数学学者,但他记忆中,讲题的时候并不多,唯一清晰记得的题,就是从1一直加到9,年纪尚小的陈由伟全然不懂运算技巧,笨拙纯朴地从1依次加到9,最后才勉强得出了正确答案。
记忆中,父亲就一直微笑看着他,“欢欢,这样算也可以,但是速度有点慢。”接着耐心地指点年幼的陈由伟,1和9相加,2和8相加……
那是陈由伟记忆中为数不多与父亲的温馨回忆,自从他15岁起,他就失去了父亲的关怀,如今他学习数学,父亲的影子也随着这些逻辑运算、高深莫测的公式日益清晰,与他朝夕相陪。
虽然数学的知识很难,但他明白,这些学问就像童年一无所知的他面对简单的求和运算一样,只要耐下性子解读其中规律,答案就会不约而至。
再深奥再艰涩的题,他也得把它攻克了!陈由伟暗下决心,他的数学理解也突飞猛进,解题与设计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与数学的真理越来越近时,他与父亲的距离也一点点地靠近了。
数学硕士,创业医疗
读至数学硕士,陈由伟终于毕业了,回国选择了在母亲的医疗领域创业。也是这时,曾经的流言蜚语彻底消失不见,人们理解了他多年逃避数学的心理,又为他重新选择了数学感到欣慰。
归国后的一次通话,他向母亲由昆分享他的生活,在谈到仙逝的父亲时,他再也没有之前的支吾含蓄,而是大声地说:“我有脸给我爸扫墓了!”神色之间,充斥着骄傲和自豪。
电话那头,他的母亲也跟着欣慰地笑了。
如今陈由伟创立了一家医疗公司,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一直保留整理着父亲留下的手稿,等待有缘人翻开这些尘封的书卷。
2021年4月5日,受到邀请的陈由伟,再次前往父亲陈景润的母校——厦门大学,并在朋友圈喊话,“回家了”,透露着浓浓的喜悦之情。
在百年校庆这一天,他重走父亲的求学路,来到厦门大学分享。他与同学的互动如春风般和煦,在提到数学专业时他更显得格外地骄傲与自豪。在与记者沟通时,也会介绍自己的名字,末了补充道,陈景润之子。
时隔多年,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少年终于直面了他的人生,不再将父亲的光环与压力相比,不再将自己的选择与旁人的眼光牵连。而他对陈景润数学理论的探究,也是怀念父亲、与他隔空对话的方式。
结语:
从叛逆少年到不惑大叔,40岁的陈由伟终于找到生命中属于自己的光明。
曾经,他逃避数学,不愿活在父亲的光环下,爱音乐爱文学,在父亲过世后依然故我,旁人越是责难,他越桀骜不驯。
或许是宿命的指引,或许是血脉中的召唤,他想念起过世已久的父亲,想起那道父亲讲过、他唯一记得的数学题。
异国他乡,这份思念的深沉,让他做出改变命运的选择,他决定研究数学,走过父亲走过的路,兜兜转转又回到数学的起点。
陈由伟的前半生,都离不开父亲陈景润的影子。的确,陈景润的数学成就享誉天下,他的坚忍不拔与刻苦影响一代又一代热爱数学的孩子,也用耐心与开明浇灌了他的独子陈由伟。
陈景润虽然过世已久,但他高大伟岸的形象却像永不枯涸的泉水,流淌在陈由伟和每一个国人心中。
参考文献:
[1]何旭.容忍儿子“淘气”[J].现代妇女,2018(09):44.
[2]陈由伟,朱柳笛.陈景润之子:命中注定学数学[J].人民文摘,2011(09):38-39.
[3]明星.陈由伟:接力跑中的传承与使命[J].中关村,2019(03):54-5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