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灵位于哪里(山西省广灵县概况)
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边陲,北岳恒山东襟,永定河上游。东与河北省蔚县毗邻,南同灵丘县接壤,西连浑源县,北接阳高县和河北省阳原县。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283平方公里,人口18.8万人(2011年)。
广灵县被授予"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境内有汉白玉石林、小悬空圣泉寺等景点。2011年,广灵县地区生产总值14.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7.1%。
历史沿革
西汉时称平舒县,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置广陵县,金改现名。[2]
区划人口
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边陲,永定河上游,北岳恒山东襟。东与河北省蔚县毗邻,南同灵丘县接壤,西连浑源县,北接阳高县和河北省阳原县。全县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283平方公里,人口1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
经济发展
“十一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8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7.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56.3万元,比“十五”末增长158.1%;农民人均纯收入3299元, 比“十五”末增长68.7%;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十五”末增长79.6%。广灵“十一五”时期在全省119个县(区、市)和全市11个县(区)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次分别为91名和9名,发展指数位次分别为82名和7名。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同比增长129%;财政总收入完成12564.2万元,同比增长20.0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30.9万元,同比增长25.27%;农民人均纯收入3854元,同比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8元,同比增长18.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8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农业
总体来说,广灵县农业优势明显、工业转型加快、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优越。
农业优势明显。广灵是一个传统农业县,
广灵县
农业基础较为雄厚,全县有耕地面积45万亩(其中水浇地20万亩),林业用地80万亩,绿化覆盖率达18.96%。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7℃,降水量388毫米,无霜期134天,素有“塞北小江南”和“小乌克兰”之称。境内农作物品种丰富,“东方亮”小米、五香瓜子、五香豆腐干、黄花菜、画眉驴、大尾羊、广灵蘑菇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驰名国内外,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两个战略实施重点县,也是大同市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山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县”和“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国家首批有机产业认证示范创建县”。
工业
工业转型加快。广灵境内高钙石灰石和富镁白云岩储量较大,依托这“两块石头”,大力发展水泥建材和镁业,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大同国家级镁及镁合金产业基地。近年来,我县通过采取技术改造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积极构建“低碳”环保工业体系。关闭了县电厂2×1.5MW机组等一批生产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小企业,改造提升了电厂2×6MW生物质能机组。狠抓华电甸顶山风力发电、华润月明山风力发电、国电南村镇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型“绿色”电力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达到预期效果。
旅游资源
广灵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广灵之美关键在一个“灵”字,山川树木皆有灵,壶泉之灵在水,圣佛寺之灵在松,六棱山之灵在石,白羊峪之灵在溪,县城之灵在精神,而广灵民风之灵则内秀外朴,与塞外山川之灵异境而同源。独特的地貌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一大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广灵仍然保持着蓝天、碧水、白云的自然风韵。主要有独具江南水乡风格的水神堂,闻名于世的汉白玉石林、小悬空圣泉寺,天然森林圣佛寺,自然风光白羊峪、圣眷峪、空中草原甸顶山等资源。全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水神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洗马庄汉墓群、千福山汉墓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待公布文物68处,馆藏文物3200余件。各类自然人文资源如地方名山——六棱山,石林——汉白玉石林,古冰川遗迹,中国名泉——水神堂壶泉,湖泊——下河湾水库、枕头河水库、百步坑、丰水湖,天然森林——圣佛寺,古树名木——赵家坪唐松、南蕉山唐槐、吕家洼明榆、东姚疃明柳,高山草原——甸顶山,军事遗址——秦汉寨,古长城——红砂坡赵长城,旧石器人类文化遗址、新石器人类文化遗址,古城遗址,汉墓群——洗马庄汉墓群、千福山汉墓群,古建筑——水神堂、文庙、城隍庙,碑林——圣佛寺碑林、千福山碑林,古桥——罗疃广济桥,石窟——圣泉寺北魏石窟,民俗古建筑——殷家庄村、西蕉山村、涧西村、社台山,新建的县城中心广场等,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3]
近年来,广灵依托境内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加大宣传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邀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成功拍摄并播放了广灵旅游专题片《你所不知道的地方》;邀请旅游卫视拍摄了名为《广灵之旅——雕刻时光》的旅游宣传片;在“中国景网”注册了水神堂风景名胜区;县内甸顶山旅游公司等四家单位和蕙花村、白羊村、榆林村、西宜兴村被山西省命名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6月开始对全县文物、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新发现文物古迹224处,旅游资源13处,编制完成了《广灵旅游资源概况》一书;与大同国际和平旅行社、平型关旅行社、蔚州旅行社等七家旅行社联合推出了广灵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2009年我县五大景区被编入《山西景区大全》一书,在大同市旅游行业评比中我县旅游安全工作名列全市第一,并连续三年被省文物局评为“文物工作先进县”。
水神堂风景区
位于广灵县城东南0.5公里处,与县城相连,有自然湿地30000亩、水域面积3500亩、林木面积1000亩,由水神堂古建筑群、水神堂湿地、下河湾、枕头河、丰水湖、百步湖、遇逢山烈士陵园七部分组成。
中心区由壶山古建筑群,中国名泉水神堂壶泉及环湖、林地、绿地组成,列为中国名泉之一的水神堂壶泉,是由壶山周围万斛珠玑的群泉随而涌成湖,水质纯净,总矿化度不低于0.4—0.6克/升,为天然岩溶优质纯净水,流量为0.55m3/秒,夏秋季碧光潋滟,春冬季雾气空蒙,属不冻泉。是县内工农业主要水源,水神堂壶泉湖水为环形,湖面面积为24000m2,湖水环绕中央为壶山岛,
广灵县水神堂中心区
面积为7000m2,壶山岛建有水神堂,面积为900m2,又名丰水神祠,始建于北魏时期,现存殿宇为明、清建筑风格,总体布局为八边形,以八边游廊相围,内有圣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阁、灵应塔、山门为过殿式,左右两侧配有砖木门楼,上方分别为钟鼓楼,整个建筑群紧凑朴雅,小巧玲珑,是明清晋北园林建筑的代表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壶山岛周围有壶泉湖水环绕映衬,湖水内外堤大树参天,郁郁葱葱,古代广灵八大景中的“壶泉春柳”、“丰水月夜”景观风韵依然,故有“小蓬莱”、“小方壶”美誉。由壶山岛向四周眺望,百步湖、丰水湖、下河湾、枕头河、遇逢山等自然景观,由3万亩自然湿地相连,遥相呼应,犹如画卷,身临其境,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中心区南部水产公司养鱼场养有金鳟、虹鳟鱼等水产品。其优美环境和宜人气候,为常年坚持晨练的中老年人提供着幽雅的场所。每逢盛夏,游人如织,傍晚县城及水神堂周边居民携老带幼,纷纷到水神堂避暑乘凉,品茗游乐。每年农历6月18日至月底庙会期,人流如潮,各类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商品交流繁荣昌盛。水神堂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久负盛名的名泉水域风光、典雅壮观的文物古建筑,已成为广灵县的特有标志,全县民众视为珍宝。近年来,志愿担当义务护林、环境清理的老干部及其好人好事已为全社会认同。
水神堂湿地总面积有3万亩,湿地保护实施范围为西
广灵县水神堂湿地
至华山脚下,东至壶流河出省口,南北至壶流河两岸一阶耕地及枕头河水库,洪桥沟水库,横贯全县东西35公里。植被类型多样,生态效益明显,对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优越的生态环境,聚居着陆栖野生动物24目65科,278种。鸟类15目43科130种,兽类6目15科3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尾海雕、大鸨、金雕4种;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猫头鹰等24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苍鹭等11种。植物有34科89属120余种。湿地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水神堂湿地是大同市和山西省极为宝贵的湿地资源。
下河湾因处在县城东南壶流河大转弯处而得名,位于水神堂中心区东南并相连,现有水库1座,库容600万m3,水面面积162万m2,北岸良田连片,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东为主坝,坝东为大片湿地和稻田,湿地中水港交叉,水草茂盛,风光无限。南为附坝,坝南为壶流河主河道,河道两岸湿地连片。西亦为附坝,坝外为壶流河河道河床,绿地中心柳林花团锦簇。坝内有大片绿洲。野生鸟类成群结队,是候鸟、大天鹅、大雁,迁徙驿站。水库内有湖心岛,面积约为3000m2,岛上水草丰美,鸟类多在此筑窝生蛋繁殖。湖内常年碧波生烟。养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河虾等水产品,湖面上游艇小船来往穿梭,是理想的渡假胜地。下河湾水库二期扩建工程正处项目可研报告编制阶段,计划增加库容300万m3,水面面积扩大为75万m2,投资概算为950万元。二期工程的实施,不仅为县内工农业用水提供更多的调节量,还可为旅游开发利用创造更实用的条件。
枕头河位于水神堂中心区南并与之相连,现有水库1座,库容160万m3,水面面积55万m2,南北两岸为农田,有少量果园,东为主坝,坝东为壶流河与下河湾隔河相望,相距不足1000m的河床带全部为湿地水草和山柳林。西为枕头河河床带,由绿地林地组成。库内养有鱼类和鹅、鸭等家禽。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
丰水湖因壶泉丰水而名,位于水神堂中心区东并与之紧连则2000年作为旅游开发项目由20多个鱼塘改造而成的人工湖,湖水面面积10万m2,容水量20万m3,湖面有大小两个人工岛。湖中养有鱼类水产品,是集景观、游乐、养殖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百步湖,又名百步坑(或三角河、四角河)位于水神堂中心区北。湖水面积2万m2,由三角形和四边形两个池塘隔堤组成。湖内多泉眼,东为壶泉镇蕙花村,北为壶泉镇东台村,西为湿地柳树林,南为壶流北河,与水神堂壶山壶水隔河相望。50年代以前有铁索桥与水神堂相通。现为漫水路面。百步湖周围堤岸大树参天,绿荫蔽日。湖内有鱼类、家鸭养殖。
遇逢山,又名玉福山,位于水神堂西,与水神堂壶山岛是壶流河县城南平原上突兀两座小山,两山相距约1公里,由壶流河、湿地、林地相围,解放初期,县人民政府将遇逢山辟为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1967年建革命烈士纪念塔,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机关、团体、青少年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神圣基地。山顶主场地2500m2,东为农田,南、西为壶泉镇商村,北屏壶流河河套湿地柳树林,陵园周围视野开阔,绿荫遍布,气候宜人。
圣泉寺风景区
位于水神堂南13公里的天王岭上,由山、泉、林、寺、古长城5部分组成。
圣泉寺置根于北岳恒山山脉天王岭悬崖之腰,上载峻岭,下临深谷。谷中一泉,涌而不溢,用之不竭,人称圣泉,是广灵古代八大景之一“圣泉松风”景观。据碑文记载,圣泉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悬崖石窟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悬空殿宇为近年来由民间资助所建,整个建筑以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木榫石卯,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别具匠心,集奇、险、惊、特、巧于一体。从谷底仰望,若为悬崖飞虹;隔峡远眺,犹如壁间嵌雕的空中楼阁。人称“小悬空寺”。在圣泉寺环视,峡谷对面形似竹笋的峰峦层层叠叠,犹如画卷。
圣泉寺西一公里处有全国建筑最早、保存完好的战国赵长城,赵长城东起河北省蔚县,西伸浑源恒山,东西绵延55公里,如青龙盘卧,座落在峻岭山脊上。据《广灵县志》记载,赵长城为战国赵肃候所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佛寺风景区
天然氧吧、森林浴场圣佛寺——位于水神堂南13公里的
广灵县圣佛寺风景区
圣佛林山中,由山、林、泉、寺、古长城五部分组成。
圣佛寺,全称为圣佛林山宝峰禅院,始建于金章宗泰和(1201)年间,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大修,清代多次重修,寺内建有各类殿宇120余间,是广灵境内规模最大的佛寺。圣佛寺毁于1967年,现存寺基址、碑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塔林,民间重修药师殿五间。寺周围环境幽雅,有1500亩天然油松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松涛声起伏不绝。更有神秘动人的“聚宝盆”传说,为其增添了无穷魅力。东西绵延55公里,宛如青龙盘卧的战国赵长城,将圣泉寺、圣佛寺、白羊峪连成一串,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白羊峪风景区
位于水神堂西南20公里处,由山、水、林、峡谷、寺、古长城、革命遗址7部分组成。
白羊峪是典型的山、水、林有机结合的自然景区。峡谷纵深15公里,有15道弯,整个峡谷逶迤起伏,三万亩林区波澜壮阔。峡谷两侧翠峰叠嶂,山林浑然一体,崖间有洞,林中有洞,洞中有水,山泉密布,瀑布高悬,条条小溪,汇集成流,为壶流河源头之一,峡谷两侧峰峦间,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大批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有将军崖、仙女峰、卧虎石、虎头岩、抬轿山、小龟山、南天门、老君洞和广灵古代八大景之一的“白羊暮霭”景观。更有神秘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将军对奕”、“仙女牧羊”,在60年代末,发现了千年不遇、初具人形的“肉灵芝”令人神往。春夏秋季节里,繁花似锦,鸟语花香。山林中天然中药材名目繁多,至今查明的已有百余种,食用山蘑比比皆是。峡谷中、山坡上湿地连片,花草丛生,空气宜人,沁人心脾。山泉水不仅含有多种矿物质,并有多种中药材含量,是保健饮用佳品。
白羊峪内和峪口分别建有白羊寺和清凉寺,均已毁,现存遗址,有碑刻“元大德六年”(即元成宗九年,公元1202年)记载。
白羊峪是革命斗争史上一片英雄的土地,1938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五九旅领导王恩茂在白羊峪清凉寺宣传抗日主张,举办抗日干部训练班,在其号召下,上白羊村先后有125名热血青年参加三五九旅,奔赴抗日前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县人民政府驻扎在白羊峪,领导全县人民与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汉白玉石林风景区
全国独有、世界罕见的汉白玉石林位于水神堂西北40公里广灵、阳高交界的地方名山六棱山中,由名山、石林、古冰川遗迹、林木、山泉、峡谷、造像山(伟人山)8部分组成。
堪称华北地带物种资源宝库的地方名山六棱山,主峰海拔2375m,区域范围内植被良好,树木、植物、动物、汉白玉、大理石、铁矿石等各类资源非常丰富。是县域内地下水主要资源地。
汉白玉石林座落在六棱山主峰东侧海拔2175m的鞍口段上。石林平面面积约1万平方米,景观柱型群体最高约30m,造型各异,错落有致、千姿百态。在不同时间、光照、方位条件下观赏,会出现“送子观音”、“鲤鱼跃龙门”、“蟾待天食”、“渔翁撑舵”、“群羊暮圈”、“金鸡报晓”、“雄鹰傲视”、“企鹅聚会”、“故土难离”、“将军归来”等景观。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钱方、陈安泽、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高级工程师徐朝雷等有关专家学者分别实地考察认定,汉白玉石林形成于四亿年前,是由远古冰川切割和冰斗风化而成,为全国独有,世界罕见。同时该地区古冰川遗迹的存在,充分证实了李四光早在20年代提出的关于大同地区地壳在古冰川时期发生过大规模冰川运动的科学论据。据217地质队勘测,汉白玉矿体藏量近千万m3,位居世界第三,具有很高的地质科研和生态旅游价值。
通往景区的公路,由逶迤起伏的峡谷穿行,峡谷两侧连绵群山、林木茂盛,沿途有观赏不尽的自然风光。峡谷口南侧有一造像山,呈东北、西南方向,长约2.5公里,如一巨人仰卧,形态逼真,当地群众称之为“毛主席安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