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

下面这个表情,大家是不是经常用都在用?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


那你知道这个魔性表情包的鼻祖是谁?它是挪威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 • 蒙克(Edvard Munch)的代表作《呐喊》。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


血红天空下,一个蓝衣人双手捂住耳朵“我不听~我不听~”,张嘴大叫起来,仿佛在呐喊!究竟是在怎样的状态下,画家才能get这种表达方式?


蒙克到底在呐喊什么?


出生于雷登


1863年12月12日,爱德华·蒙克出生于挪威雷登一个军医家庭,家中有5个孩子,他排行第二。蒙克的母亲劳拉(Laura Cathrine Bjølstad)在1868年死于肺结核,母亲过世后,年幼的蒙克由父亲单独抚养.随后蒙克跟随父亲到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在的奥斯陆),在这里生活。但是爱德华·蒙克的父亲患有精神病,他常向他的孩子们灌输对地狱根深蒂固的恐惧,一再告诉蒙克他们: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有罪孽,他们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父亲病态的虔敬、对神鬼的痴迷使整个家庭笼罩了一股阴郁气氛。与此同时,蒙克的一个妹妹在小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病,另一个兄弟和他最喜欢的姐姐苏菲在1877年死了,蒙克自己也是体弱多病,始终受到病痛的困扰。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4)


1895 年 爱德华·蒙克

《自画像与点燃的香烟》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5)

1899 年 - 1900 年

《过世的母亲》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6)

1896年

《岸上的年轻女子》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7)

1894年

《焦虑》


就读于工学院,受印象主义影响转学绘画


1879年,蒙克为了成为一名伟大的工程师而进入工学院念书。由于身体的健康状况不断出现问题,蒙克中断了学业,在家休养。1880年,在蒙克休养期间,受到印象主义画风中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片刻,表现纯粹的影响,蒙克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便退学离开了工学院。隔年,即1881年,蒙克考进了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拜雕刻家朱利厄斯·米德尔顿(Julius Middelthun)以及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hg)为师,学习绘画技艺。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8)

1940 年-1943 年

《自画像。时钟和床之间》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9)

1923 年-1924 年

《自画像。夜晚的流浪者》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0)

1911 年-1916 年

《苏醒的男人》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1)

1906年

《弗里德里希·尼采》


前往巴黎,受益良多


1885年,爱德华·蒙克前往巴黎。在巴黎这座艺术殿堂中,领略法国古典艺术气息,欣赏古老的世纪遗留下的艺术作品,受益良多,不断的创作。爱德华·蒙克的绘画内容在于刻画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现实,以此发泄心中压抑且悲观的内心世界。这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受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影响,为后期创作名作《呐喊》奠定基础。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2)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3)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4)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5)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6)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7)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8)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19)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0)


创作《病孩》和变体画《春》, 获奖金留学法国


1889年,蒙克改用传统的画法创作《病孩》和变体画《春》。《病孩》是他为了哀悼姐姐所作,这幅画标志着蒙克终于寻找到了表现主义,这是蒙克最终离开了印象主义或写实主义的标志。创造了挪威绘画史上最受讥讽的记录。因为这两幅画,蒙克获得奖学金去法国留学,从师L.博纳。也是在这一年,蒙克的父亲去世,眼见双亲和手足接二连三地死去,这严重打击了蒙克的精神与情绪。慢慢地,蒙克在研究印象主义画法的基础上,转而对后印象主义和纳比派发生兴趣。他发现线条和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试图用它们画出活生生的人们,比如人们的呼吸、感觉、受苦受难但彼此相爱的画作。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1)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2)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3)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4)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5)


应柏林艺术家联盟之邀参展,成为多国社交圈一员


1892年,爱德华·蒙克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联盟在11月份举行的画展。爱德华·蒙克的绘画成了苦涩的争论对象,画展在一星期后结束。在柏林,爱德华·蒙克成了一个国际圈子里的一员,里面有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包括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和瑞典戏剧家奥古斯特·史特林堡。爱德华·蒙克从20世纪20年代起为易卜生的几个剧本设计了布景,但始终未能完成。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6)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7)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8)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29)


展出“爱的研究系列”画展


1893年12月,爱德华·蒙克在柏林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开画展。和其它作品一起,爱德华·蒙克展出了题为“爱的研究系列”。这一系列由六幅画组成,包括深深地沉浸于大气的主题《风暴》《月光》和《星夜》。其它主题有揭示爱的阴暗面的,比如《玫瑰与阿美莉》和《吸血鬼》。这是他此后命名为“生命的饰带“ 以” 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组画的起点。它而《病室里的死亡》则以死亡为主题,基于爱德华·蒙克对姐姐苏菲之死的回忆。在这幅画中,蒙克的全家都在列,画面的焦点聚焦在蒙克的背影上。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0)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1)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2)


完成“生命的饰带”组画系列


1894年,“生命的饰带”加进了《焦躁》《灰烬》《圣母》和《女人三阶段》作品集。在世纪之交之际,爱德华·蒙克完成了“生命的饰带”组画系列。这个系列涉及了生命、爱情、恐惧、死亡和忧郁等主题。比如《月光》画面唯美宁静,暗蓝色的天空与湖水,柠檬黄的月亮和倒影,整个画面有如一种宁謚、神秘的梦境;《吸血鬼》表现的是爱的阴暗面——爱情的自私和嗜血,也表现了欲望对人的诱惑 ——宁愿在黑暗中沉伦。《月光》和《吸血鬼》这两幅画都是“生命的饰带”组画系列的六幅起点作品之一。这个系列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1893年蒙克创作的《呐喊》。蒙克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凭借个人的家庭经历与朋友的遭遇,选择用象征和隐喻手法,揭示了“世纪末”人的忧虑与恐惧,是典型的表现主义风格画作。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3)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4)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5)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6)

1910年

《呐喊》


《呐喊》是挪威表现派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红色的背景源于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把天空染红了。画中的地点是从厄克贝里山上俯视的奥斯陆峡湾,有人认为该作品反映了现代人被存在主义的焦虑侵扰的意境。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细节图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7)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8)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39)


蒙克的笔触,跟梵高的创作很像,都有种旋涡式的“追风感觉”,表现得激情四射、仓促又充满诸多焦虑。这幅《呐喊》笔触real粗糙,好像返璞归真,重返小孩子的涂鸦既视感。画在流动,让我们感受到奔驰的速度。同时,整幅画多处混合明亮度高的色彩作为高光,瞩目又吸睛,点睛处理得很有个性。


蒙克是个经常焦虑的画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忧郁又彷徨。他甚至以《呐喊》为主题画了好几幅,在心中一直“呐喊”。蒙克坚持认为,画中景象是真实发生的。这些绘画创作很严肃,充满痛苦与煎熬,是许多不眠之夜后完成的作品,它们削弱了画家的神经。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40)


创作大型绘画《新陈代谢》,反映美学思潮


1898年,蒙克创作了大型绘画《新陈代谢》(最初名为《亚当和夏娃》),并且专为这部作品做了一个带有浮雕装饰的精致的木制框架,这显露了蒙克对“人类的堕落”神话的偏爱和他在恋爱方面的悲观哲学。蒙克还有不少作品反映了当时新艺术(Art Nouveau)的美学思潮。比如《空的十字架》和《受难之地》(Golgota),这两部作品都作于1900年,既反映了当时的形而上学的倾向,又是蒙克幼年时代的虔诚心的反照。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的影响下,蒙克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41)


接受休克疗法,作品风格有所改变


1908年秋,蒙克的焦虑变得更加明显,开始在丹尼尔·贾可布逊博士的诊所住院,接受治疗。医院施行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他的个性。主要表现在1909年蒙克回到家乡挪威后,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他此后创作的作品变得更富于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然而,即使蒙克作品风格有所改变,但在纳粹统治期间,蒙克的作品被贴上了“颓废艺术”的标签,从德国的各个美术馆被撤了下来。因为把德国看作第二祖国,因此作品被撤这件事对蒙克打击很大。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42)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43)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44)


逝世于艾可利


1944年1月23日,过完80岁生日的一个月后,蒙克于奥斯陆附近的艾可利(Ekely)与世长辞。根据1940年4月9日,德国纳粹军队侵攻挪威十四天后,蒙克留下的遗书:“这个房屋和全部作品,捐赠给奥斯陆市。”蒙克总共捐赠了1000幅油画、15400张版画,4500件素描和水彩画,还有6件雕刻作品给予奥斯陆当局。为了纪念蒙克,当局建造了“蒙克美术馆”(位于Tøyen)。蒙克美术馆是全世界收藏蒙克作品为数最多的美术馆。蒙克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蒙克名画呐喊赏析(名画名家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45)


“我们将不再画那些在室内读报的男人和织毛线的女人,我们应该画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呼吸、有感觉、遭受痛苦并且相爱。”——蒙克


对于蒙克来说,绘画正是宣泄自己内心情感的最主要的方式,至于社会的认可早已不是什么重心。对于所有的艺术家来说,这都是重要的启示。艺术家只有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努力创新才能成为大师。当然现实中确实残酷的社会现状抹杀了那么多的才子佳人。在成为大师的过程中是极其艰辛的,当所有人都说你不行的时候,你又用什么支撑你不断的在走下去呢?有如梵高,至死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却在若干年后追认为艺术大师。


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呐喊。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