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体是有灵性的(自个身体的阴阳你明白吗)

丁酉年庚戌月辛未日(即公元2017年10月10日)。话说十三朝古都长安,城南有一处最是风流雅致之地紫风阁,原为唐代郭子仪园林舊址,如今园林犹在,草木葱茏,那时人物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处可寻。可喜者此处现又有一处最是诗书蕴藉之地—秀秀书院,足供诸位雅士悠游于红尘之外,寻幽探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你的身体是有灵性的(自个身体的阴阳你明白吗)(1)

秀秀书院《黄帝内经》辩经会现场实况:不习内经,何以养生?

辰时。先生照例太极研习的时间。

太极拳流派介绍之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所创。

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创编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秀秀书院辩经会现场实况:席主:宝鸡萌萌;长安西西、咸阳燕燕、壮族方方等,抚琴:长安雅士薛佩生

巳时。研习瘦金书正当其时矣。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自创的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署名签字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宋徽宗对绘画有精湛的研究,尤擅长花鸟,据传画鸟用生漆来点睛,成豆形突出于画幅之上,又黑又亮,炯炯有神。

宋徽宗曾有珍品画作《池塘秋晚图》。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为唐代的构图式。卷首画红蓼与水蜡烛,暗示水岸。接着白鹭一只迎风立于水中。荷叶欹倾,水草顺成一向,衬托白鹭充满张力的姿态。墨荷与白鹭之间的黑白对比,增强水墨色调的变化关系。后有鸳鸯,一飞一游。

你的身体是有灵性的(自个身体的阴阳你明白吗)(2)

宋徽宗《池塘秋晚图》

午时至申时。茶道、古琴、香道艺术课程各各进行。

秋雨经三宿,清茶劝一杯。

今日亦书院亦着实热闹。

你的身体是有灵性的(自个身体的阴阳你明白吗)(3)

宝鸡萌萌与壮女方方对坐于纸窗席地处研究煎茶道技法。文文安坐于两朵月季花前,低首翻书。江江正坐中厅习练盖碗。景景即于前厅新布的茶席那里习练瀹茶道,口说手比,一派专注。燕燕自幽静处练琴的间隙,这里坐一下,那里坐一下,不免感叹:今儿喝茶的地方好多哦。可不是,煎茶、盖碗茶、瀹茶,挑着拣着喝,爱茶人统统来书院过一把瘾罢。媛媛自挑了琉璃光亮的阳台去练琴,倒也自得其乐。当先生遇上刘进士,结果即是他们二位关了门对坐晤谈,摒弃外扰。先生进门前即喜滋滋地笑曰,“刘进士替我带了好东西来了!”视之,原来是换弦的一样工具。这可真真是“知先生者莫过于刘进士也”,又“琴逢知己千言少”了。

你的身体是有灵性的(自个身体的阴阳你明白吗)(4)

至酉时,又是每日照例的辩经会。本篇辩经会题为《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内容说明了人体饮食物通过胃消化吸收,然后脾脏受胃气鼓舞,通过联络之经络输送营养至五脏六腑,说明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道理,充养四肢。

纵观整部《黄帝内经》,“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此种理论比比皆是,人体的阴阳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偏盛或者偏衰的情况,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巨著《易经》中亦云,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太极图就是阴阳运动哲理的缩影。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

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

你的身体是有灵性的(自个身体的阴阳你明白吗)(5)

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

人体的生命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是阴。对于人体,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人的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人的气色就会非常好。

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

这种平衡需要呵护,一旦养生不慎,就很容易导致阴阳失衡而危害健康。

由是可见研习《黄帝内经》的重要性。掌握好我们身体的阴阳平衡,掌握养生之道,人人皆可。

你的身体是有灵性的(自个身体的阴阳你明白吗)(6)

原文: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

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内,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溢,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译文:

黄帝问道: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是脾胃所属的经脉,而所生的疾病不同,是什么道理?

岐伯回答说:太阴属阴经,阳明属阳经,两经循行的部位不同,四时的虚实顺逆不同,病或从内生,或从外入,发病原因也有差异,所以病名也就不同。

黄帝道:我想知道它们不同的情况。

岐伯说:人身的阳气,犹如天气,主卫互于外;阴气,犹如地气,主营养于内。所以阳气性刚多实,阴气性柔易虚。凡是贼风虚邪伤人,外表阳气先受侵害;饮食起居失调,内在阴气先受损伤。阳分受邪,往往传入六腑;阴气受病,每多累及五脏。邪入六腑,可见发热不得安卧,气上逆而喘促;邪入五脏,则见脘腹胀满,闭塞不通,在下为大便泄泻,病久而产生痢疾。所以喉司呼吸而通天气,咽吞饮食而连地气。因此阳经易受风邪,阴经易感湿邪。

手足三阴经脉之气,从足上行至头,再向下沿臂膊到达指端;手足三阳静脉之气,从手上行至头,再向下行到足。所以说,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下部首先侵害。

黄帝道:脾病会引起四肢功能丧失,这是什么道理?

你的身体是有灵性的(自个身体的阴阳你明白吗)(7)

岐伯说:四肢都要承受胃中水谷精气以濡养,但胃中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经脉,必须依赖脾气的传输,才能营养四肢。如今脾有病不能为胃输送水谷精气,四肢失去营养,则经气日渐衰减,经脉不能畅通,筋骨肌肉都得不到濡养,因此四肢便丧失正常的功能了。

黄帝道:脾脏不能主旺一个时季,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脾在五行中属土,主管中央之位,分旺于四时以长养四脏,在四季之末各寄旺十八日,故脾不单独主旺于一个时季。由于脾脏经常为胃土传输水谷精气,譬如天地养育万物一样无时或缺的。所以它能从上到下,从头到足,输送水谷之精于全身各部分,而不专主旺于一时季。

你的身体是有灵性的(自个身体的阴阳你明白吗)(8)

黄帝道:脾与胃仅以一膜相连,而脾能为胃转输津液,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足太阴脾经,属三阴,它的经脉贯通到胃,连属于脾,环绕咽喉,故脾能把胃中水谷之精气输送到手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为脾经之表,是供给五脏六腑营养之处,故胃也能将太阴之气输送到手足三阳经。五脏六腑各通过脾经以接受胃中的精气,所以说脾能为胃运行津液。如四肢得不到水谷经气的滋养,经气便日趋衰减,脉道不通,筋骨肌肉都失却营养,因而也就丧失正常的功用了。

你的身体是有灵性的(自个身体的阴阳你明白吗)(9)

欲知明日《诗经 小雅 彤弓》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