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读的亦舒作品有哪些(世界读书日荐书)
香港作家亦舒的小说《流金岁月》筹拍的消息,从去年年底就风声不断——不仅亦舒粉们的狂欢,即使不怎么读过亦舒作品的观众也难得的期待。
目前来说,比较可靠的传言:新一代亦舒女郎,花落倪妮和刘诗诗。
两位85后花旦的气质,的确是年轻女演员中出挑的。
早在19年金鸡奖的颁奖现场,两人以一黑、一白的礼服惊艳亮相,高贵优雅如天鹅一般的体态,就引爆了舆论的关注度。
然而, 亦舒女郎不是那么好当的;容貌、神态、气韵与三观,是一个都错不得。
对女演员们来说,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幸出演其一,是机遇,也是让人足够诚惶诚恐的考验:
成了,一战扬名,立稳了亦舒女郎人设甚至能助力往后数十年的事业无忧;差了,谬以千里,更是躲不过亦舒女郎的尊崇者们的口诛笔伐。
17年大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让袁泉在之后几年间,都与充满高级感的"亦舒女郎"人设相伴相生。
因为麻利、泼辣、针针见血的语言风格,台湾言情作家亦舒得名"师太";
因为笔下的女性角色将"独立、可爱、有韧劲,心中有不灭的追求与欲望,却对爱情与人生没有侥幸心理"的特性诠释地丝丝入扣,被称为是"亦舒女郎"。
不得不说,师太就是师太,即使像《流金岁月》和《我的前半生》等作品大都成书于上世纪,而如今已过七旬的亦舒更是定居在远隔重洋的加拿大,她笔下的亦舒女郎们依旧有跨越时代与地域的"吸粉力",被万千都市女性经久不衰地讨论、追捧着。
作为头号亦舒粉,舒淇说:"她(亦舒)的小说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教我女孩子要自立。永远不要想去靠谁,因为,没有人是真的靠得住的,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自己最好。"
今天Lonelyv就和大家深度探讨一下:从书中到片中被万千目光注视,从真实世界到精神世界被无数现代女性追捧的亦舒女郎,她们的外在内在到底是什么样的,而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又来自何处?
外在:将浓颜与淡颜各自的『高级感』演绎到极致
亦舒女郎的穿着,是极其有辨识度的。
时尚评论人黄伟文曾写过一篇专栏文章,叫作《亦舒衣柜》,其中这样来描述亦舒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穿衣风格:
"第150本以后的亦舒作品,女主角不论叫什么名字,出身怎样,性格如何,清一色只得一套服装:白恤衫 卡其裤——顶多有时变成深蓝。与其说是作者的商标,不如视为她的终极审美观。"
"白衬衫 卡其裤"的组合,的确是师太偏爱的类型,也在文艺女青年中收获了无数坚定的至简风的拥趸。
比如影版《流金岁月》中的张曼玉与钟楚红。
当年的两人都是20多岁的年纪,一身衬衫长裤的利落造型,有怯怯的稚气,也有不自知的性感,活脱脱的从师太笔下走出的女子的模样。
但仔细观来,亦舒女郎的穿着绝不是单一的,就像亦舒她写的故事也远不是无数个"傻白甜与霸道总裁"组合的翻版。
亦舒女郎的美,是"因颜制宜"的:淡颜的干净与纯粹,浓颜的热烈与生动,都被相应的服饰衬托、发挥到了极致。
还是当年站在"港系神颜"巅峰的曼神和红姑,两人的相貌当然是一等一的出挑,但细看会发现,风格是迥异的。所以,"淡颜"的张曼玉静饰演的是单纯富家女蒋南孙,而"浓颜"的钟楚红饰演的是坚韧平民女朱锁锁。
成年后的蒋南孙,依旧爱着素淡的白色衬衫;成年后的朱锁锁,却也穿明媚的大红色,红色的指甲油,搭配风情万种的波浪长卷发,愈发张扬而自信。
亦舒女郎的美没有定式,却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就像阔太罗子君(原著中)不会因为赶时髦或讨好谁,而去一件与自己不相符的"灯笼袖小衫"。
摘自《我的前半生》
“逻辑自洽的高级感”,是亦舒女郎们一以贯之的衣品准则。
内在:重要的不是拜金与否,而是活出逻辑自洽感
很多不喜亦舒的读者说,亦舒女郎大多是信奉拜金主义的。
论据之一,就是《喜宝》中做了金丝雀的姜喜宝说:"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
但也有人从喜宝的价值观中,看出的是难得一见的坦诚与清醒。
亦舒女郎之中,有人信爱,也有人信钱;有人要面包,也有人挣尊严。但是相比于男人,亦舒女郎无疑更相信自己。
她们时而游走于感性与理性之间,却对他人的救赎与成全没有什么侥幸心理,习惯了依靠己力谋爱谋生——自己是自己的指引,不是爱、也不是男人。
- 《曼陀罗》中,慕容琅对做个温顺女子的规劝嗤之以鼻:"怕什么?我一日不爱他,一日不必怕他,男人唯一可以欺侮女人的一招是抛弃她。"
- 《忽而今夏》中写给所有女性的肺腑之言:"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 《旧欢如梦》中,情妇安比比都知道在寂寞之时得咽下去、想得开:"人活着还不是为了这一点点虚荣心?每个人都想努力地与众不同,即使本身不能在江湖上闯下名堂。"
- 《故园》中夏铭心对飞蛾扑火式爱人最不以为然,她说:"一个女子的头,最好永远搁在她自己的脖子上。"又言:"世上约莫有两类男子,一类永远不说我爱你这种字眼,另一种逢人都说我爱你。"
- ……
什么是逻辑自洽式活法?无论你追求的是什么,钱、爱还是健康,都勇于承担选择所至的结果,这就够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亦舒女郎都是"掂量得清、也输得起"的潇洒者们。而人生越往后走,越想成为的,就是亦舒笔下的这样的女人: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亦舒其人:她才是『亦舒女郎』们最大的原型呐
很多读者都热衷于考古师太作品中的那些亦舒女郎的原型,从中去窥见一个貌美的女子生命历程之绮丽。的确,不少亦舒女郎不仅是有原型的,而且大名鼎鼎:比如,《印度墨》就是以大美女李嘉欣的一段恋情为蓝本而写出的故事。
但若说亦舒女郎最本源的原型,恐怕没有比师太自己更十足贴切的了。亦舒本身的经历,就很有她笔下故事般传奇的色彩。
亦舒(原名:倪亦舒)生于上海,五岁开始定居香港,胞兄是香港作家倪匡。
当亦舒在文坛初露头角并迅速成名时,倪氏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朵奇花,后更是与和金庸先生共同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金庸创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
倪式家族在香港的文娱圈很有地位。倪震和周慧敏,要叫亦舒一声"姑妈"。或许是见惯了香港娱乐场的声色犬马,亦舒对人心有着格外的洞察和理解。
年轻时,亦舒曾做过记者、电影杂志编辑、酒店主管、公关主任、政府新闻官和电视台编剧。丰富而真实的职场经历,不仅她笔下女子的职业变得多元、贴切,也成就了她文字的厚度与积淀。
最令人拍手叫绝的,是亦舒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才华。她的写作正如她的人,寥寥几句,便把世间人情写了个透亮。
- 大作家倪匡谈起胞妹说:"她的每一本书我都看,亦舒的书很好,随便拿起一本一翻开看就吸引你。她的读者比我多,文字也比我好。"
- 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也是"亦舒迷",更是评价亦舒的小说是"拿到手里就放不下来,非一口气读完不可"。
- 1988年《ELLE》杂志采访张国荣时,问"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籍?"哥哥答:"时装杂志、大明星自传,间中亦会看小说,曾有一段时间百无聊赖,我特别钟情于亦舒的小说……"
- 香港金牌作词人黄伟文说:"我爱亦舒是因为里面具有一种看透世情而产生的大智慧;隐在曲折情节后饱含智慧的只言片语,才是亦舒宝刀不老的真经。"
- "词圣"之称的林夕也力荐:"读张爱玲和亦舒,性价比最高,一翻一字金句。"
和足够显眼光鲜的事业相比,亦舒的感情经历虽被津津乐道,但师太自己很好地保持了女作家对待私事的神秘感与分寸感,并不多谈起或回应。
目前所知的是,师太有过三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画家蔡浩泉,两人育有一子;第二任丈夫是香港邵氏的男演员岳华;而现任丈夫姓梁,曾是港大教授,与亦舒育有一女。
师太的一生不乏争议与传闻,却将“唯有才华是王道”放大到极致。这或许也是亦舒女郎的一个人格碎片:人活一世,对错皆有,但无论什么,总要有一项靠得住的本事来立身。
『世界读书日』荐书:只有小众,没有冷门
师太无疑是个多产作家,就说小说,长篇、短篇一通算下来,有近300部,其中的数十部被改编成影视剧搬上荧幕。但除了大火之作,不乏值得一品再品的遗珠。
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读书日了,在这段时间中,读一本好书无疑是对生命体验最大的尊重。Lonelyv特意避开了这些年市面太过熟知、普及的作品,选择了亦舒在不同创作时期的三部代表作推荐给大家:这些作品的风格鲜明,读来有趣,是师太作品中"隐藏的经典"!
《曼陀罗》
《曼陀罗》是传颂度最广的亦舒小说之一。即使没看过这本书的人,恐怕也听过那句慨叹,"女人都是曼陀罗"。
《曼陀罗》属于亦舒最早期作品之一。小说中的几段爱情关系,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而亦舒的笔力准确、生动,颇有当时武侠、文艺小说的痕迹,因此这部作品也被誉为"情感师太古龙风小说"。
- 摘录:女人,你不把她们当男人看待,她们说你歧视,你当她们是男人,她们又伤心至死。
《忽而今夏》
师太是言情的行家,她的小说却未必篇篇都只为言情。《忽而今夏》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史:在女孩绢子17岁的夏天,发生了太多的意想不到和心灵震撼,让她一夜长大……多年后回望,才发现,这只是成长路上的小小开始。
《忽尔今夏》被称为是情感师太亦舒的一部"青春文学巨献":年轻的女孩门读来,是警示与反思;不再年轻的女孩们读来,是慨叹与追忆。
- 摘录:在黑暗里,取出杯子,喝干了酒,千头万绪,恨事那么多,不知道挑哪一宗来咬牙切齿才好,索性全抛在脑后,安静睡觉。
《石榴图》
《石榴图》写于后期,但无疑是亦舒经典作品重现,是当之无愧的"写给万千女性的爱情寓言和明世宝典"。
这本小说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亦舒式笔触和风格,就是:师太很擅长制造一系列迷雾让人去猜解,到最后掀开谜底的那一刻,有时候是匪夷所思,有时候是恍然大悟,有时候是了然于心,不管是哪一种心情,总不会让人失望。
- 摘录:上帝一早就准备好了,他把所有适龄女孩排成一行,每人配给一只盒子,盒内装满喜怒哀乐,名利得失,婚姻恋情,分量各有不同,但式式具备,每个女孩子都得到一盒,那就是她的一生际遇。
这三本小众但不冷门的亦舒小说,读来不仅是审美体验的震撼,也是价值观念的碰撞——绝对秒杀市面上的绝大部分小说和网文。
读书,读值得的书,就是当代亦舒女郎们的才干与骨气。少年读亦舒,看到了人间情感的百态,成年读亦舒,看到了更深远、广袤的人生。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亦舒女郎?
Lonelyv会说:亦舒女郎,是永远的女主角。她们不但能在文字世界将男人衬成配角,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把其他人都衬成配角。
正如亦舒曾言:"什么是归宿?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无论什么时候翻开亦舒,打动我们的都是『亦舒女郎式的处世哲学』:
拯救女性的,不是男人,不是任何人,而是女性自己;终其一生无论你追求的是什么,以己之力,活出自我的逻辑自洽感,就是高级。
(全文完)
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配图源自网络,如侵立删。
(作者是货真价实的在读法律硕士哦,热衷维权和发函,友情提醒抄袭洗稿者:请谨慎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