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二帝国是谁统治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上一章回顾:俄罗斯共和国——第四十八个陆上第一强国(1917年)
导语:长期分裂的德意志民族在普鲁士王国的主导下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完成了统一,形成了继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之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俾斯麦体系和三国同盟等欧陆秩序的主导下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带动下,德国逐步超越法国和英国成为了欧洲首强,并进一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先后瓦解俄罗斯帝国和俄罗斯共和国,一度成为整个世界岛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目录
- 德意志第二帝国西欧霸权的建立(1870年)
- 德意志第二帝国东欧乃至陆上霸权的建立与巅峰(1917至1918年)
- 德意志第二帝国陆上霸权的瓦解(1918年)
德意志第二帝国西欧霸权的建立(1870年)
1254年,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随着霍亨施陶芬王朝康拉德四世的逝世进入大空位时代。从1273年开始,尽管结束大空位时代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逐渐垄断了神圣罗马帝位并且统治了大部分德意志地区,但是始终无法完成帝国全境的完全统一。此后的德意志地区开始陷入到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分裂和混战局面。1618年,作为七大选帝侯之一的勃兰登堡选帝侯正式兼任普鲁士公爵,就此形成了仅次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二大德意志邦国——勃兰登堡-普鲁士,并在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导下开始走向争霸德意志乃至西欧的发展道路。
勃兰登堡门(位于今德国首都柏林)
从战胜“北方雄狮”瑞典的费尔伯林战役(1675年)、瓦解法国“太阳王霸权”的布伦汉姆战役(1704年)、痛击考尼茨同盟的罗斯巴赫战役(1757年)到埋葬拿破仑帝国的滑铁卢战役(1815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及后继的普鲁士王国在起起伏伏中逐步成为了欧洲五大强国之一。1856年,“欧洲宪兵”俄罗斯随着克里米亚战争(1853至1856年)的失败被迫解散神圣同盟。此后,除了海上霸主英国之外,挡在普鲁士称霸之路面前的仅剩下西欧的两大传统强国——法国和奥地利。
不久之后,普鲁士在国王威廉一世和首相奥托·俾斯麦的领导之下先后通过普丹战争(1864年)和普奥战争(1866年)瓦解了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邦联,并进一步在1867年正式成立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邦联,迫使被排除在外的奥地利改组为奥匈帝国以避免解体。至此,控制南德意志诸邦的法国成为了最后一个挡在普鲁士面前的障碍。
普奥战争中的决战——克尼格雷茨战役(1866年)
1870年,普鲁士首相奥托·俾斯麦通过外交策略(埃姆斯密电)成功诱导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主动宣战挑起普法战争(1870至1871年)。然而,同仇敌忾的北德意志邦联在普鲁士国王兼总司令威廉一世的领导下不仅击退了入侵的法军,更是反攻至法国境内。在决定性的色当战役中,普鲁士元帅赫尔穆特·毛奇率领20万大军不仅大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的12万军队,更是将拿破仑三世本人俘虏,间接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以及南德意志诸邦的归顺,标志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就此瓦解和取代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西欧霸权。
普鲁士首相奥托·俾斯麦与被俘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
1871年,德意志诸邦联军进一步攻入刚刚成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首都巴黎。同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首相奥托·俾斯麦等王公贵族的簇拥下于巴黎凡尔赛宫镜厅正式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意味着一个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宣告成立。
1871年1月18日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成立
此后,从结束普法战争的《法兰克福条约》(1871年)、联合奥匈帝国和俄罗斯的三帝同盟(1873至1893年)、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1884至1885年)到联合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三国同盟(1882至1915年),德国逐步建立起了一个遍布欧洲乃至世界的新秩序——俾斯麦体系。
1887年6月18日 俾斯麦体系
德意志第二帝国东欧乃至陆上霸权的建立与巅峰(1917至1918年)
当德国宰相奥托·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之后,年轻的德国新皇威廉二世逐渐将过去圆滑的外交政策转变为强硬的军国主义政策。1893和1907年,退出三帝同盟的俄罗斯先后与法国和英国组成三国协约,与德国仅有的三国同盟开始在欧洲乃至世界明争暗斗。1914年,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至1918年)正式爆发。在一战东线战场上,从1914年的坦能堡战役和加里西亚战役、1915年的戈尔利采战役到1916年的布鲁西洛夫攻势,德奥等同盟国与俄罗斯反复拉锯,谁都无法获得决定性胜利。然而,工业基础薄弱的俄罗斯在一战后期率先出现了经济危机。
1914年8月17日至9月2日 坦能堡战役
1917年3月8至15日,深陷战争泥潭的俄罗斯爆发了著名的二月革命,资产阶级联合无产阶级推翻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成立俄罗斯共和国。1917年6月27日至7月23日,俄罗斯共和国第二任总理亚历山大·克伦斯基为了保持之前来之不易的布鲁西洛夫攻势战果遂命俄军统帅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率领40个步兵师和8个骑兵师兵分北中南三路对加利西亚地区的德奥联军30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再次发动攻势,史称“克伦斯基攻势”。然而,德奥联军统帅马克斯·霍夫曼在北路失守的情况下力挽狂澜成功在中南两路击退俄军甚至发起反攻,就此瓦解了俄军这最后一次克伦斯基攻势,更是进一步展开整个东线战场的全线反攻,标志着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此瓦解和取代了俄罗斯共和国继承自俄罗斯帝国的东欧霸权乃至陆上第一强国地位。
1917年11月7至8日,无产阶级发动著名的十月革命推翻穷兵黩武的俄罗斯共和国成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新生的苏俄不仅要面对继续东进的同盟国联军,而且还要对抗俄罗斯共和国的残余势力(白军)、各地割据政权、兵变的同盟国战俘军团以及协约国干涉军,显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秋。
1917年11月7至8日 十月革命
1918年3月3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最终迫使四面楚歌、濒临崩溃的苏俄签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退出一战,并正式割让从波罗的海至黑海的大片西部领土(今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且开始集中力量对付一战西线战场的英法等其他协约国。也就是在这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陆乃至世界岛上的版图和势力范围达到了史上的最大巅峰。
1918年3月3日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的签署
1918年3月3日 德意志第二帝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陆上霸权的瓦解(1918年)
尽管德国等同盟国取得了一战东线战场的巨大胜利,但是他在西线战场所要面对的不仅有英法两大传统强国,而且还有在1917年4月6日加入协约国的美国。因此,德国必须要趁尚未丧失战略优势之前速战速决,否则必然会被世界经济首强美国所拖垮。
1918年7月15日至8月6日,德国集中大部分兵力在法国马恩河南岸对协约国发动最后一次总攻。然而,德军在这场决定欧洲乃至世界命运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中最终被英法美联军击败,后者更是首次反攻至德国的兴登堡防线,间接引发德国国内的十一月革命,标志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西欧乃至陆上第一强国地位就此被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所瓦解和取代。
1918年11月7日,波兰在德国所占领的苏俄西部土地上正式宣布独立,并进一步对东方濒临崩溃的苏俄发起了强大攻势,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东欧霸权就此被波兰第二共和国所继承。
波兰首都——华沙
1918年11月9日,内忧外患且胜利无望的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此覆灭。1918年11月11日,德国最终被迫签署《康边停战协定》向协约国投降。随着一线的正式结束,一个新的欧洲乃至世界秩序开始形成。
1918年11月11日 《康边停战协定》的签署
结语:随着俄罗斯和德国在一战末期的先后战败、革命乃至灭亡,整个世界岛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并不是赢得一战的传统欧陆强国法国,而是控制马什里克、伊朗高原、印度半岛和长江流域等世界岛南部地区并且进一步攻入世界岛北部的苏俄腹地的大英第二帝国。这是英国历史上首次成为同时称霸世界岛和世界海洋的陆海双强超级大帝国,直到帝国坟场诅咒的到来以及俄罗斯民族的再度复兴。
参考资料:
- [钟澈]《54个历史时段的世界十大强国排名和评析》;
- [钟澈]《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 ["布哈林"]《欧洲2500年风云速写》;
- 百度百科、图片;
- 游戏:《坦能堡》
- 影视:《大国崛起》、《坂上之云》和《战马》。
本系列讲述了以世界岛为舞台的历代“陆上第一强国”。若想了解以世界海洋为舞台的历代“海上第一强国”,请参阅专栏《以全球角度看历代海上第一强国》:
若想了解以德国为代表的历代“欧陆第一强国”,请参阅专栏《西方传说,历代欧陆第一强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